女兵作家谢冰莹的三段坎坷婚姻

来源 :文萃报·周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x_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谢冰莹被称为中国第一个女兵作家,著作有《从军日记》《女兵自传》《新从军日记》等。其成名作《从军日记》发表后,深得孙伏园及林语堂的赏识,被翻译成德、法、俄、日等多国文字出版。谢冰莹生活成长于战乱时代,她的婚姻充满坎坷,所幸最终还是找到了人生归宿。
  包办婚姻里的“假结婚”
   谢冰莹是湖南新化人,5岁时,父母将她许给了本地一位名叫萧明的男孩。随着年龄的增长,谢冰莹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心里渐渐地生出反感和抵触情绪。
   1926年,谢冰莹毅然闯荡到当时的革命中心武汉,进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第六期女生队,开始了她的女兵生活。在这里,她将所见所闻所感,伏在膝上写成《从军日记》。
   北伐战争结束后,女生队的女兵各奔东西,谢冰莹也只好先暂时回家。老天保佑,女儿总算回家,母亲心中满是喜气,脸上则满是怒气,劈头盖脑一顿数落:“你破坏了我们的家声,也有损于婆家的名誉,现在我要赶快把你嫁了……”
   但这时,谢冰莹已经有了心上人,这段爱情是在北伐战争的血与火中锻造出来的,对方名叫符号,湖北仙桃人。符号的信追到了新化,被谢冰莹的母亲拦截了!母亲知道女儿的脾气,求她没用,讲道理也没用,只有硬来。谢冰莹三次逃跑都被捉了回来。谢冰莹只好假装答应成婚,但在她心里,这只是“假结婚”。
  历史和命运将他们分开
   婚后,谢冰莹在萧家待了一段日子,她一直在寻机逃脱,凑巧母校大同女校聘请她为六年级教师,她便征得萧明父母的同意,前往就聘。她从大同镇逃到长沙,写信给萧明解除婚约。不久,便乘船经由汉口至上海,受到孙伏园的热烈欢迎。
   1929年5月,谢冰莹与符号重逢,并一起从上海去北平,开始共同生活。但当时生活不容易,三餐不继是常有的事。这时,她和符号的女儿——小号兵出生了。为了一家三口的生活,符号到天津北方书店去工作,因这家书店是中共地下机关,符号受牵连于1930年被捕。
   谢冰莹不得不离开北平,她带着小号兵来到武汉的婆家,与符号的母亲住在一起。为了养家糊口,谢冰莹拼命地写作卖文,但收入微薄,全家仍处在贫困之中。这时,她想到了家乡的亲人,只有他们才是最后的依靠。谢冰莹再次带着小号兵出走,但符母带着四邻街坊,硬是强行从谢冰莹怀里夺走了小号兵。谢冰莹心碎了,但善良的她不忍伤害婆婆,毕竟婆婆对小号兵的爱并不比自己少。
   符号在天津遭受了五年牢狱之灾,出狱后,在武汉的家中只见到白发老母和怯怯认生的小号兵。谢冰莹走了,他们的缘分尽了。
  相濡以沫,親密无间
   1940年,谢冰莹辗转来到西安,结识了贾伊箴。贾伊箴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学系,曾在英国留过学,后在一所大学教书。谢冰莹性格开朗,贾伊箴性格内向,但他们互补性很好,很快就走进了婚姻殿堂。
   贾伊箴厨艺高超,做得一手好菜,谢冰莹便乐得做清闲太太;贾伊箴爱护妻子,抗战期间,谢冰莹组织“妇女战地服务团”奔赴抗日前线,他争取当上“编外团员”,与妻子寸步不离,遇到敌机轰炸,他便用整个身体掩护妻子。
   1948年,谢冰莹应聘台湾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贾伊箴说:“在北平干得好好的,还是别到台湾去了吧。”谢冰莹说:“台湾是祖国的宝岛呀,我还没去过呢!就这么定了,去!”贾伊箴在大的决定上总是唯谢冰莹马首是瞻,后来他们定居美国旧金山,仍是谢冰莹拿的主意。
   在美国,谢冰莹和贾伊箴相敬相爱,共度晚年。1988年,贾伊箴因脑溢血去世。谢冰莹伤痛不已,仍然将他的书摆在他的书桌上,仍然将他的床摆在自己的床边。好像贾伊箴仍然在那里看书休息,一直到谢冰莹离开这个世界,这两张床,还紧紧地挨在一起。
  (摘自《百年湖南人》)
其他文献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北京)中南海怀仁堂正式召开。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等单位的代表(含候补代表)共634人,来宾300人参加了会议。此时,全国还没有完全解放。一些来自前线参加政协会议的代表,到北平后看到的是一片和平的景象,对新形势下的爱国统一战线认识不足,形成巨大的反差。   当看到政协代表中其他民主党派的人士占很大的比例,许多
期刊
陈东升,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著名企业家,先后创办嘉德拍卖、宅急送、泰康人寿三家企业,横跨金融保险、艺术拍卖、物流领域。25年里,中国拍卖行业从无到有,他经历了一切。  机会来了   1991年,我在国务院发展中心《管理世界》做副总编辑时,去杂志社下属的文化市场研究所,当时天已經黑了,在北京南城马路的路灯下,研究所所长李刚和副所长杨林给我拿出一份《羊城晚报》,上面有一篇评论文章,说中国有5000
期刊
1950年2月到5月初,是上海解放后最困难的时期。面对国民党的轰炸,刚刚成立的新中国仅有的一点空军力量无能为力。当时正在苏联访问的毛泽东,根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请求苏联出动空军协助上海防空,苏联方面答应了中国的请求。  苏军战机性能优于国民党的飞机   1950年3月初,苏军混合集团军的部队陆续到达上海,最先来的是雷达部队。由于各种准备工作做得比较充分,苏军雷达技术人员到达阵地后,当天就
期刊
日前,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其中“加强学生体育课程考核,不能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要求者不能毕业”的要求再次聚焦大学生体质健康,这意味着以后大学生体育“挂科”也可能会影响正常畢业。   “无论是在学校学习,还是走到社会上,包括从事科学研究方面的工作,身体健康都是你取得成绩、做出贡献的基础,没有一个好身体,其他的都无从谈起。但在我们的学生中
期刊
熟悉清华大学校史的人知道,凡是在1925年清华开设大学部当年或之前进入清华,如果没有被开除,都可以公费留学美国。当年能进清华的天之骄子们,都是什么人呢?  什么人可以考清华   1912年10月,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归北京政府外交部管辖。学制8年,分中等、高等两科,高等科毕业后一般插入美国大学二、三年级。   在大城市生活的,消息灵通一些,所以京津沪不少中学和教会大学的学生去考;著名中学的学生
期刊
抗战时期,在陕甘宁边区流传着一个设计巧除国民党中统特务的连环故事,被称为“新版蒋干盗书”。这起反间谍经典案例的“周瑜”,就是时任边区保安处特派员赵去非。   赵去非,辽宁锦西人,1937年入党,1939年任边区保安处驻洛川县特派员。按照国共合作协议,洛川由国民党政府统治。那里有组织严密的国民党特务组织。一天,赵去非在富县突然接到下属报告,说国民党洛川县党部干事王忠岐要来投诚。赵去非通过内线,早就知
期刊
食之不易,莫负“粮”心,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作为一个饮食大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一直是中国人的骄傲。然而在餐饮业高度发达的今天,食物浪费问题愈发凸显。数据显示,中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率为11.7%。每天,数以万吨计的食物从餐桌上被丢弃。我们不禁要问一句:“舌尖上的浪费”何时才能休?  餐廳、食堂成食物浪费“重灾区”   米饭整碗倒掉、菜肴只动了几口就扔在一边……在中国,大大小小的食堂和餐厅中
期刊
千里迢迢不容半点马虎   为了医治体弱多病的弃婴,鲁鲁每周都会怀抱几个月大的弃婴从太原、内蒙古等地乘坐火车往返于北京的各大医院。12年来,救治孩子们的路上,鲁鲁记不清有多少次被当成人贩子了。但对她来说,在孩子的生命面前,这些委屈不值一提。   鲁鲁大学学的是英语专业,毕业后应聘进入“中国关爱基金会”。这是一家为中国福利院孤残儿童筹集爱心捐赠和慈善资金、救治其生命的爱心机构。   为何千里迢迢去
期刊
孟郊可怜,年纪很小,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含辛茹苦将他拉扯大。孟郊发奋读书,立志科考,想摆脱贫困的生活,让母亲颐养天年,让她为儿子感到骄傲。但一次又一次无功而返,每当孟郊名落孙山,独在他乡的他总想起远在家乡的母亲。他写了一首《远游》:   慈乌不远飞,孝子念先归。而我独何事,四时心有违。   孝子孟郊,想回家。但没有功成名就,又有何资本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46岁时,孟郊终于考中了进士。他心花怒放,当即
期刊
暑假期间,如果你打开朋友圈,可能会发现,中国最热爱博物馆的是孩子,暑期出游第一目的地是中国各地乃至全球各国博物馆。跟着第一次去的中国爸妈们现学现卖,装得自己和博物馆迷一样。   如果对自己诚实的话,我们应该承认,我们这一辈中国爸妈自己年轻时其实没怎么去过博物馆,也对博物馆没什么兴趣。   可以说,这一轮博物馆热完全是由孩子带动的。更准确地说,也未必是孩子天生对博物馆多么有兴趣,而是这一辈中国爸妈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