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中小学德育教育内容的思考

来源 :新校园·理论(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leejo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德育是对学生品德的教育,是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五育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德育内容既要受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条件的多重制约,又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笔者梳理我国德育教育的历史及现状,希望对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发展做出有益的思考。
  关键词:德育教育;中小学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中指出:“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指形成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在社会主义中国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
  一、德育教育内容的历史分析
  1.习俗性德育内容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指的是早期的原始部落及原始人群时期,德育的内容主要以习俗的传承为主,并通过习俗与生活去实施。儿童通过参与日常生产生活的各种活动,如祭祀、歌舞、竞技等,培养其对神灵、部族首领的敬畏,以及尊老、虔诚、勇敢、节俭、自制等美德。此时德育是一种全民的活动,并未独立于生产生活之外,德育内容狭隘,宗教色彩也较浓厚。
  2.等级性德育内容阶段
  主要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学校德育内容。这一阶段,道德教育的等级性日益明显,德育内容是为上流社会或统治阶级的利益需要服务。由于心理学、教育学的时代尚未到来,德育的内容虽然很多,却未合理分化,理念猜想及经验总结的成分很多,缺乏科学的证明;宗教依然在德育内容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3.变革性德育内容阶段
  如果说古代社会以手工工具生产为标志,现代社会则是一种大工业的机器生产,使这一社会阶段的德育内容具有了民主性、科学性、商品性、生产性等特点。德育的内容不再为上层阶级服务,而是注重个体生命内涵的提升,塑造拥有独立人格的民主社会公民。
  二、我国现行中小学德育教育基本内容的梳理
  1.理想教育
  理想是人们生活奋斗的最终目标,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巨大力量。青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基本的理论教育,使学生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生的崇高意义,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实现联系起来。
  2.民主与法制教育
  青少年学生已是社会的积极成员,开始广泛地参与社会生活,进行社会交往,应有计划地向学生普及法律基础知识,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护法,教育学生提升民主思想,懂得民主权利,正确处理民主与法制的关系。
  3.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有着巨大的感召和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所在,要使学生树立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和祖国利益高于—切的思想。
  4.集体主义教育
  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历来是道德的基本问题。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个人和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就是集体主义。集体主义教育通过对学生因势利导,使他们同情和关心他人的困难、疾苦和进步,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能与危害集体的行为作斗争,成为集体的积极成员。
  5.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世界观是人们对待世界的根本态度。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是人们对待人生问题的根本观点和态度。教育学生认树立正确的生死观、苦乐观、荣辱观,使学会能够正确对待和处理学习、工作、理想、事业、友谊、荣辱、幸福和生死等人生课题。
  6.社会公德教育
  首先,教育学生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注重引导学生从小懂得尊重人、爱护人、平等待人。其次,培养青少年学生养成讲规矩、有礼貌、爱整洁、尊敬师长、说话和气、举止文雅等文明行为习惯。
  三、对中小学德育内容授受过程的思考
  1.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学生的道德认识大多来自于前人的道德经验,而道德行为与习惯则需要长期的实际锻炼,因此在现实的德育中,极易出现“假、大、空”的理论说教,言行脱节的现象。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要求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既要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项行为规范、准则等,又要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把两者统一起来,做到知行统一。
  2.德育内容与学生认知特征相一致
  中小学生的发展大致经历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这几个阶段。每一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都各有特点,教育者必须研究掌握这些特点,使德育要求、内容和方法在保持系统性的同时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只有如此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严格要求与热爱尊重相结合
  在教育实践中,要求教师从热爱、尊重学生出发,逐步提出严格的要求,把热爱、尊重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从而引导学生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檀传宝.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摘 要:自由精神与教育从来都是相互亲近的。作为一项特具解放意味和自由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理当承担起引领人们有意义的活着,并勇于直面自由本身的这样一种使命。教育的根本还在于“人”的生成,自由作为一切精神之精神,乃是对“人”之本真追求的最好概括。  关键词:教育;自由;超越性     教育的自由与自由的教育  “自由”与“教育”两者从来都不缺少彼此的交集。在厘清教育与自由的纠缠中,总有多个维度来探讨,
摘 要:在信息时代,青少年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网络的影响,同时由于他们正处于青春期,所以在学习、交友、家庭教育等方面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大量的问题和冲突,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日渐突出。要了解网络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首先必须了解造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社会背景和原因,本文针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网络环境;青少年;社会化  一、网络化环境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及新特征  1.网络化与教育
复方新洁灵消毒液为医疗卫生外用快速杀菌剂,临床上用于静脉穿刺、注射前皮肤消毒,每瓶装100 ml.我院从2001年将废弃的消毒瓶用于外科手术器械保养方面,不但节省了经费和人力
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发展性的教学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探索、解决以及知识的应用为主线,形成学生认识的独立性及其稳定的学习动机。本文以研究机械能
本文阐述了网络学习对于参加信息学奥赛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提高、人格培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指出了学生在网络学习中面对的困难,论述了教师在网络学习中的作用.
摘 要:十八大把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目标概括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高校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责任主体,责无旁贷。建设和谐校园应当以学生为中心,服务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全面发展;和谐校园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目标是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所以和谐校园创建是学校工作的题中应有之意,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具有复杂性、两极性、长期性和定向性等特点。历史教学实施情感教育的主要途径包括以情育情、以境育情、以美育情等。
摘 要:女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年华,对于美有着独到的见解,这个时期也是增进健康、塑造形体、培养气质的重要时期。形体舞蹈训练对女大学生能起到塑造形体、提高身体素质、促进智力发展、锻炼顽强意志、增强自信心、提高对美的感受力、形成终身体育观念的作用,能有效地促进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形体舞蹈训练;女大学生;身心影响  1前言  女大学生的年龄大多数在18~22岁之间,向往美、追求美的意识比以前
目的:使用静脉留置针和钢制头皮针在院前急救中的效果比较。方法:对在院前急救转运途中使用静脉留置针和钢制头皮针的患者各100例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结果:浅静脉留置针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