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接口:瘫痪人士的希望

来源 :风流一代·TOP青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t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是大势所趋。
  美国一名四肢瘫痪的男子30年来第一次自己吃饭,他没用四肢,而是靠自己的大脑。
  这名不幸的男子叫Robert Buz Chmielewski,少年时遭遇的一次冲浪事故,导致他四肢瘫痪。2019年,他接受了一次长达十小时的手术,医护人员将六个电极植入他的大脑,以此来控制一对机械手臂。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合作下,Chmielewski现在能够操纵假肢执行不同的任务,比如喂自己吃夹心小蛋糕。
  Chmielewski说:“这真是太酷了!”视频中,他用大脑命令机械臂给他切一块海绵蛋糕,并喂到嘴边吃下去。虽然过程仍有点费力,但最终他开心得笑起来了,其中的成就感是四肢健全的人难以想象的。当然,仅仅能靠自己吃饭还不够,世界这么精彩,生活这么有趣,能亲自体验更多事物该多好。他说:“我希望能做得更多。”
  借助脑机接口获得行动力
  回到16岁的那一年,马里兰州的一次冲浪事故彻底改变了Chmielewski的命运,导致他肩膀以下瘫痪,手腕和肩膀几乎不能动弹。受够了30多年无论做什么都要依靠别人的生活,49岁时,Chmielewski自愿加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项目。
  2019年,Chmeilewski接受了手术,目标是改善其双手对外界的感知,实现传说中的意念控制。具体来讲,Chmielewski的大脑两侧(控制运动和触觉的区域)植入了皮质内微电极阵列传感器。手术中项目团队还用到了一种首创的方法,通过实时绘制大脑活动图来确定放置电极的最佳位置。
  Chmeilweki的左臂和右臂连接着三个电极,其他的连接到大脑区域,这些区域负责传递来自假肢手指的感觉反馈。
  手术后几个月,Chmeilweki就能够通过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开发的脑机接口来控制机器手臂。
  正如研究团队成员、医学博士、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理疗与康复主任、教授Pablo Celnik 所说:“这种类型的研究,我们常称其为脑机接口(BCI)。目前绝大多数尝试都集中在通过控制大脑的一侧实现单机械臂的控制。因此,通过植入电极从大脑两侧检测信号,控制两条机械臂执行基本的日常活动,可以说是实现更为复杂任务的重要一步。”
  对此,研究团队成员、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理疗与康复助理教授Gabriela Cantarero博士补充道:“借助脑机接口同时控制两条机械臂是一项特别的挑战,因为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求和,不是说只要在大脑中算出左臂的动作+右臂的动作就行。在这里,可能1加1并不等于2,1加1或许等于3.8。”
  脑机接口+机器人+人工智能
  参与该项目的科学家们开始设计一个结合了人工智能、机器人和脑机接口的闭环系统。有了这个系统,Chmielewski就能操纵这两个手臂来执行不同的任务。比如,先用手把蛋糕放在盘子上,然后一只手用刀切甜点,另一只手给自己喂食。
  值得关注的是,这一突破性实验其实是脑机接口+机器人+人工智能的共同成就——在患者体外的硬件部分,研究人员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机械臂控制的部分自动化。如果说Chmielewski的努力在于通过意识控制保证细节(如:蛋糕的准确位置、蛋糕切好后的具体大小),那么机器人部分的工作则是为了让这些基本动作更易达成。
  从事人机合作的APL高级机器人专家David Handelman说:“我们的目标是让机器人假肢能够在意念控制之外负责更多动作细节,比如吃食物时切多大块、该从哪里切。通过将脑机接口信号与机器人以及人工智能的结合,我们可以让人类专注于任务中最重要的部分。”
  实际上,研究团队一直在探索利用神经信号实现系统的“实时”控制。为了检测效果,还有三位参与者加入了神经控制研究,最终三位参与者都成功实现了单机械臂神经控制。
  该团队还在研究通过神经刺激同时为患者双手提供感觉反馈的方法。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神经科学家、智能假肢研究的首席研究员Francesco Tenore表示,下一步的工作包括:增加患者日常活动的数量和类型,从而证明这种形式的人机合作是可靠的,从而为用户提供额外的感官反馈任务。这也就意味着,患者不必完全依靠视觉来判断是否成功,就像普通人系鞋带时不用看也能感觉到自己的动作,把鞋带系好。
  Chmielweski接受采访时,谈到这项研究对行动不便的人意味着什么。他说,像他这样的残疾人,被完全剥夺了一个人的独立性,尤其是自己吃饭的能力。“能够独立做这些事情,同时还能和家人互动,这是一个重大改变。”
  利用大腦植入物,四肢瘫痪的患者能够用意识同时控制两条假肢了,这对于脊髓高度损伤和神经肌肉疾病患者的能力恢复无疑有着重要意义。更多的患者会从这项突破性的实验中受益。
  或许有一天,双仿生手臂系统也可以安装在机器人上,去执行人类不喜欢的肮脏、危险或枯燥的任务。机器人可以探索和修复下水道或地下隧道,或者乘坐漫游车飞往火星挖掘岩石样本。这听起来很科幻,但实际上我们正一步步向这个方向迈进。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大脑控制两条机械手臂实验是五角大楼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2006年开始的工作的延续。军方的想法是迅速改进上肢假肢技术,并为用户提供操作它的新方法。Chmielewski正在测试的两只手臂中的一只曾在2018年被一名家住佛罗里达的男子使用过。这名男子用它来工作、演奏,甚至学习演奏了几首钢琴曲。
  广阔的未来
  近年来,脑机接口领域的重大突破逐渐多了起来。
  2020年1月16日,浙江大学正式宣布了“双脑计划”的科研成果,植入电极的志愿者可利用大脑运动皮层信号精准控制外部机械臂,实现三维空间的运动。
  2020年4月23日,《细胞》(Cell)杂志刊登了一篇来自美国俄亥俄州的重磅研究论文,介绍了一个通过脑机接口系统来恢复严重脊髓损伤的患者手部触觉和运动能力的案例,该案例中触觉准确率已达到了90%。
  在脑机接口领域,最吸引眼球的公司莫过于“硅谷钢铁侠”马斯克的 Neuralink。2020年8月29日,Neuralink举行发布会,展示了最新的可穿戴设备LINK V0.9和手术机器人,并通过现场的三只小猪和实时神经元活动演示,展示了 Neuralink脑机接口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
  即便马斯克在电动车、脑机接口、上火星等领域都十分激进,但在万众期待的Neuralink发布会上,马斯克请来现场展示的仍然不是人类,脑机接口技术的难度由此可见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三例均属于“侵入式脑机接口”,即必须将电极植入到人脑中,而与之对应的“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则仅是将电极放置在人的头皮上进行信号采集。
  谈起后者,绕不开一位中国企业家——盛大集团创始人陈天桥。在脑机接口方面,陈天桥更为注重的是“非侵入式脑机接口”。2020年10月,TCCI(陈天桥雒芊芊研究院)的首个“脑科学前沿实验室”在上海落成,中美脑科学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也一并展示,其中诸如用嗅觉控制梦境的脑科学领域研究令众人眼前一亮。
  实际上,目前国内外已有众多企业开始了非侵入式的探索,利用人工智能算法、体外电极贴、手机APP检测睡眠质量、解决睡眠问题的尝试已然存在。
  不论哪种方式会更先被大众认可,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是大势所趋。
  (编辑 宦菁 huanjing0511@sohu.com)
其他文献
企业家要抓住乡村振兴带来的机遇,积极投身到创业发展中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首次将农业农村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我国乡村发展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也预示着一个以乡村振兴为基础的新时代即将到来。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期刊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既立足当前,突出年度性、时效性,部署今年必须完成的任务;又兼顾长远,着眼“十四五”开局,突出战略性、方向性,明确“十四五”时期的工作思路和重点举措。  2月21日,21世纪以来第18个聚焦“三农”、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简称《意见》)发布。全文共5个部分,包括:总体要求、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
期刊
无论是智慧农场还是数字化养殖,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同地区都将科技创新放在重要位置,因地制宜、精准发力,形成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新气象。  春意渐浓,春耕备耕工作在江苏大地有序展开。  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意识到智慧农业的重要性。目前,全省上百万台农业机械活跃在春耕播种一线,不但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科技化,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还减少了人群密集生产容易引发疫情传播的机會。  在淮安市淮阴区高家堰镇湖滨村
期刊
品牌对农业的重要性日益提升,新技术、新消费模式赋能田间,也让消费者与农产品以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方式走进人们的生活。  “夏天的时候,下单买些西山杨梅和枇杷,还有解暑的东台西瓜、鲜香的盱眙小龙虾,当然也少不了富含维生素和果胶的阳山水蜜桃。”  “秋天,再来些泗洪大枣,还有河鲜上市时,肉质鲜美的阳澄湖大闸蟹。”  ……  未來,会有越来越多“出自名门”的农产品品牌丰富我们的消费。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
期刊
中国农业正在经历一场巨大的变化与升级。  农业是国之基业,“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其中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具体内容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去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今年
期刊
这张“月塘名片”,使这里的乡村既有“绿水青山”的颜值,又有“金山银山”的内涵。  乍暖还寒时,树木枝头已经有点点新绿。走在仪征市四庄村蜿蜒村道上,多彩的民居壁画、整齐的瓜果竹栏、宽阔平坦的村道……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一切,让人恍如走进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对久居都市的人而言,月容四庄·青谷里是他们对诗意田园的想象;在江苏青谷里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下文简称青谷里)的蓝图中,月容四庄·青谷里是
期刊
看世界农业格局,观今日中国农业。我们在不断地学习美国大规模农业模式、效仿日本的精致农业、发展欧洲的家庭农场模式中前行,面对供给侧改革,中国农业企业未来的路究竟在哪里?  随着5G时代的推进,有人说我们的农业也即将进入4.0时代。不可否认,大众对于农业的认知正在改变,农业领域现在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创业浪潮,推动着农业4.0的进程。仔细回顾,我国农业从1.0到4.0究竟是如何演进的呢?
期刊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当下,你是否想过一个问题,营销是什么?  网络还未普及,大家还蹲坐在电视机前时,人们认为营销就是广告。还记得耳熟能详的脑白金广告,“今年过节不收礼呀,收礼只收脑白金”;还有让人无法忘却的声音—— “羊羊羊”(恒源祥)。营销在普通人看来与销售无异,都是卖吆喝的,谁的声音大,谁喊的口号响亮,谁就知名度高。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开始被这条无形的线链接在一起。正如一句十分煽情的话
期刊
当宏大叙事的时代背景发生变化之时,微观个体的生活方式也将跟着重新规划。从某种程度来看,“云上”过年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与生命力。  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深刻影响了世界经济格局、考验着不同国家的治理能力,也不可避免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往,每逢过年,那首《常回家看看》就会唱响祖国大地。为了生计在外地奔波、劳碌的打工人,和父母分隔两地生活的子女,也会在这个时间节点踏上回家的路。今年春节,为了疫情
期刊
吕洋波虽“剑走偏锋”,但慧眼独具,在稳扎稳打的行事风格下,十多年来,一路凯歌,斩获颇丰。  放弃常人眼里安稳的好工作,顶着和父母断绝关系的压力,筹集了30万元创业……吕洋波的创业历程堪称传奇。他虽“剑走偏锋”,但慧眼独具,在稳扎稳打的行事风格下,十多年来,一路凯歌,斩获颇丰。  人生选择  在浙江财经大学上学时,吕洋波学的专业是工商管理。选择这个专业和他的职业规划关联并不大。他说,自己是个不太爱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