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演进

来源 :风流一代·TOP青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lingd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世界农业格局,观今日中国农业。我们在不断地学习美国大规模农业模式、效仿日本的精致农业、发展欧洲的家庭农场模式中前行,面对供给侧改革,中国农业企业未来的路究竟在哪里?
  随着5G时代的推进,有人说我们的农业也即将进入4.0时代。不可否认,大众对于农业的认知正在改变,农业领域现在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创业浪潮,推动着农业4.0的进程。仔细回顾,我国农业从1.0到4.0究竟是如何演进的呢?
  “市民下乡、农业进城”的演化条件
  新世纪之初,随着经济基础领域一系列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中国正经历着由小资主体社会向中资主导社会的巨大转型,突出表现为城乡二元结构之下的两大社会阶层的崛起——中产阶层和新工人群体。
  中国已经产生了全球最大规模的中产阶层人口,占总人口近三成,比美国和欧洲的中产阶层人口加总还要多。对于农村发展来说,这个群体是多面性的。
  从积极角度看,世界中产阶层的共性是既重视食品安全,又热衷资源环境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而中国的中等收入者更是新时期愿意下乡进村、兴利除弊、促进城乡融合的社会群体。
  主管部门和农业生产者是否有专门应对中产阶层崛起的治理调整或营销策略?若有,又是否了解中产阶层的需求?如果官方仍然偏重于追求产量目标,压低农产品价格指数以免发生通胀,生产产品也是以大路货为主,则农业过剩的局面难以改观。
  有关政策跟不上国家生态文明战略,并不意味着中产阶层沦为“吃瓜群众”。近年来已经兴起了“市民下乡”“农业进城”等民间行动。这种民间自发的城乡之间的双向互动不同于政府助力的资本下乡,因此大致还是良性的。
  下得去的条件是“搭便车”。因为这些年国家投资的新农村建设已经在农村基本上完成了“五通”,98%以上的行政村通了路、电、水、宽带和电话,个别有条件的村又开展了“四化三清一气”和“四清四改四建”。这意味着乡村发展中小企业的基础设施条件具备。
  这时候市民下乡到村里照样通过网络进行微信群沟通和分散化的交易。这些东西慢慢会渗透进乡土社会,村民就可以“鸡犬之声相闻,微信群里往来”。在乡土社会能够很容易地形成多类的微信群,人们的文化界面呈现多样特征。
  可见,国家大量基础建设投资所形成的搭便车机会,恰好把一个城市的中产阶层能够与村民之间共同参与的社会资源开发出来,这就有了农业1.0向4.0演化的条件。
  农业1.0版
  世界农业文明史上,农业从来不是“产业”而是人类与自然界有机结合的生存文化。因殖民化产生的“盎格鲁-萨克逊模式”,只有在殖民化和奴隶制的条件下,才能将农业作为“第一产业”,而且这种农业1.0版只是作为现代化的基本形态,其实质主要还是通过土地规模化获取更多绝对地租,借以形成剩余价值,为工业化提供原始积累。
  由此,尽管美国的农业占GDP的比重不足2%,却因其粮食产量足以影响全球粮食价格。而在21世纪金融资本虚拟扩张阶段引申出另一个“农业1.0+农业3.0”的路径:立足于殖民化大农场,就有了“农业金融化”的方向,粮食期货市场的大幅度波动,就是金融化的一个现象。
  很多农业企业关注的 ABCD四大跨国农业公司(美国ADM、美国邦吉Bunge、美国嘉吉Cargill、法国路易达孚Louis Dreyfus),它们的优势在于,直接获取最廉价的资金,立足于一产化的大农业直接进入金融化,即与一产化大农业紧密结合的金融化。
  这四大公司的收益并不来源于大规模农业,而是来源于在资本市场上产生的投机性收益。而且,从20世纪80年代新自由主义问世以来,历经20年的战略调整,美国农业跨国企业的收益早就不再以农业为主了,而是以金融投资收益为主。
  2.0版的农业问题
  2.0版农业现代化意味着什么? 在产业资本阶段意味着用工业的生产方式改造农业,通常也叫做设施化、工厂化农业。中国现在则是农业产业化,即在规模化和集约经营的基础上,拉长产业链,形成农业的增值收益。
  二产化的农业应该叫农业2.0版的现代化。但这个农业2.0不仅在大多数国家面临亏损,而且在欧洲和日本,二产化农业因严重污染,造成对资源环境的严重破坏,因而正处在退出阶段。
  中国现在强调的农业产业化,很大部分的内容是指农业二产化,拉长产业链虽然可能产生一些收益,但即使在美国,这个收益能留在农民手里的一般不到10%。在中国,农业产业链中农民得到的收益恐怕8%都达不到。
  二产化农业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生产过剩。如前所述,中国农业大宗产品的产量创造了很多世界第一:我们生产全球70%左右的淡水产品、67%的蔬菜、51%的生猪、40%的大宗果品,这些产品都过剩。我们现在的粮食产量占世界的21%,人口占世界的19%,还有两个点的余量。
  即使粮食不再增产,只要适当节约,就足够养活未来的新增人口。虽然农业二产化可以拉长产业链,产生收益,但农业劳动力的收入并不同步增长。农村存款来源不足,并没有产生现代经济发展所需的金融工具的条件,由此造成三农金融困境,难以被体现工具理性的金融改革化解。
  除此以外,农业二产化还对资源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现在农业造成的面源污染大大超过工业和城市,是面源污染贡献率最高的领域。
  因此,已经进入农业的企业要注意培育非农领域的3.0版或称三产化农业的相关业务。如果只在农业领域发展,很难以现有的资源条件和现有的价格、环境产生收益。
  何况,农业二产化并不是必然的,像北美、澳洲的农业都是靠天然资源维持农业1.0的一产化,并不进入二产化,而是直接由1.0+3.0 进入金融化。而欧盟、日韩则是“2.0+3.0”版的现代化,以设施农业为主的同时允许合作社开展包括三产在内的多元化经济。
  中国农业的二产化也是设施化、工厂化,中国已经是世界最大的设施化农业国家,但中国在三产领域中的金融、保险、房地产、物流等领域都已经形成利益集团,除非国家给足了优惠政策促进合作社有组织地开展经营,否则分散小农很难涉足。
  3.0版的农业三产化
  农业3.0版,是我们多年来提倡的以综合性农协为载体的三产化农业。因为三产的单位面积收益率一般都高于二产;由此而使农民得到三产化对劳动力和农村资源的“再定价”收益。比如,养生农业就会把空气、水、林木绿化等环境因素再定价,农家乐也会使被外部劳动力市场排斥的农村中老年妇女得到高于农业就业的收益。
  近年来甚至还有人借鉴日本提出的“农业六次产业”概念来解释农业的结构升级。其实早在中央政府2006年的一号文件中就强调了农业的多功能性,提出第三产业跟农业结合;2016年的一号文件则明确了农业要一二三产融合的指导思想。
  第三产业和小农经济直接结合的可能性有丰富经验,但也有政策障碍。
  我们二十几年的基层试验表明:因为第三产业的主要部门——金融、保险、流通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都被金融资本和商业资本控制,如果不采取日本综合农协为主的“东亚模式”,第三产业跟农业的结合就只能是旅游、养生、景观这些资源业态,所产生的综合收益不会很高。因此,靠3.0版的农业三产化来解决“三农”问题,农民得到的好处并不很大。
  社會化生态农业
  农业4.0版是我们在新世纪第二个十年提出的,现定为“社会化生态农业”。传统社会特别是亚洲这种原住民社会,农业从一万年前开始的时候就是多样化的原生农业。当代强调可持续发展,也应该是农业“3.0+4.0”构成有机结合的社会化生态农业体系。
  一方面在手段上要借助“互联网+”,另一方面在理念上要更强调社会化的、城乡合作互动的、生态化的农业。当然,“市民下乡,农业进城”越普遍,农业体现出中央倡导的生态文明战略的内容就越多,这是农业3.0版和农业4.0版要考虑的问题。
  农业4.0版确实需要与“互联网+ ”密切结合,使用互联网+本地化的题材、景观、本地化的标志、休闲旅游等,更大程度是要借助城乡融合的新趋势,利用互联网内在体现的各阶层公平参与,实现市民与农民都能够广泛参与的“社会化生态农业”,而“社会化生态农业”本身又是中华文明传承之载体。
  这当然是个挑战,中国只有下功夫清理在百年激进现代化之中已经形成的各种阻碍,才能有应对挑战的自觉性。
  (作者系“三农”问题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
其他文献
乡村民宿是溱湖绿洲“小杨人家”的主项目之一。民宿项目建设过程中,小杨村没有大拆大建,而是通过翻新改造,将区域内的农宅打造成特色乡土居住区。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唐诗中描写的田园牧歌般的乡村生活,正在江苏泰州小杨村真实地上演着。  整齐的田间道路、连片的家庭农场、小桥流水,俨然江南风光,作为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村,小杨村创新家庭农场经营模式,以田园
期刊
乡村振兴的集结号已经吹响。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更是一个重要起点。2月21日,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期刊
中国农业产业升级的路径之一是将平台嵌入到农业产业链中,通过平台赋能引领要素聚集和产业升级。  当下,很多人都在思考中国农业产业的升级问题,并且以此推动中国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以及乡村振兴。然而,对于如何升级、升级什么,大家看法各异。笔者认为,中国农业产业升级的路径之一是将平台嵌入到农业产业链中,通过平台赋能引领要素聚集和产业升级。升级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平台改造现有的流通模式以及生产经营模式,从而让农业生
期刊
一个个围绕“美”字展开的乡村振兴的故事,正在江苏大地上精彩演绎。  一犁新雨破春耕。春之气息在田间地头无限回荡,暖阳落在田间、树梢、屋顶,柔软的春风拂过山村人家,河塘碧波荡漾,不时有鱼儿从水中冒出,成群的土鸭土鹅嬉戏其间;远处的水田中央,农民正在撒播稻种……绿色在江苏大地上晕染,活力在乡间田野里迸发。在这片迷人的土地上,一场生态循环农业的革命,正推动着乡村的“绿色蝶变”。一个个围绕“美”字展开的乡
期刊
企业家要抓住乡村振兴带来的机遇,积极投身到创业发展中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首次将农业农村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我国乡村发展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也预示着一个以乡村振兴为基础的新时代即将到来。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期刊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既立足当前,突出年度性、时效性,部署今年必须完成的任务;又兼顾长远,着眼“十四五”开局,突出战略性、方向性,明确“十四五”时期的工作思路和重点举措。  2月21日,21世纪以来第18个聚焦“三农”、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简称《意见》)发布。全文共5个部分,包括:总体要求、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
期刊
无论是智慧农场还是数字化养殖,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同地区都将科技创新放在重要位置,因地制宜、精准发力,形成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新气象。  春意渐浓,春耕备耕工作在江苏大地有序展开。  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意识到智慧农业的重要性。目前,全省上百万台农业机械活跃在春耕播种一线,不但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科技化,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还减少了人群密集生产容易引发疫情传播的机會。  在淮安市淮阴区高家堰镇湖滨村
期刊
品牌对农业的重要性日益提升,新技术、新消费模式赋能田间,也让消费者与农产品以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方式走进人们的生活。  “夏天的时候,下单买些西山杨梅和枇杷,还有解暑的东台西瓜、鲜香的盱眙小龙虾,当然也少不了富含维生素和果胶的阳山水蜜桃。”  “秋天,再来些泗洪大枣,还有河鲜上市时,肉质鲜美的阳澄湖大闸蟹。”  ……  未來,会有越来越多“出自名门”的农产品品牌丰富我们的消费。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
期刊
中国农业正在经历一场巨大的变化与升级。  农业是国之基业,“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其中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具体内容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去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今年
期刊
这张“月塘名片”,使这里的乡村既有“绿水青山”的颜值,又有“金山银山”的内涵。  乍暖还寒时,树木枝头已经有点点新绿。走在仪征市四庄村蜿蜒村道上,多彩的民居壁画、整齐的瓜果竹栏、宽阔平坦的村道……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一切,让人恍如走进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对久居都市的人而言,月容四庄·青谷里是他们对诗意田园的想象;在江苏青谷里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下文简称青谷里)的蓝图中,月容四庄·青谷里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