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未来的精神记忆

来源 :全国新书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eyka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动源于不平凡的瞬间,2008年注定不平凡,发生的每一件大事都足以影响中国的未来。但感动过后,人们是否能够隐隐感觉到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大事件背后的联系呢?我想,大多数人似乎都没有想到。于是,一个强烈民族精神情怀的记者——罗海岩走入了人们的视线,敏锐的眼光,使他没有放过这些重大事件背后的任何线索,生命、国家、人性、媒介、公民、军队、情怀、信念、履新、理智,这些跳动的字符跃入他的眼帘,显然,正是这些字符所内聚的精神把2008年的大事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灾难、生命、国家,看似毫无关联的三个词,却蕴含着对我们这个民族生命价值观的深刻诠释。回首逝去的一年,人们能够记住的事件不少,也从中体会到了事件背后的诸多意味深长的东西,精神当属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纵观林林总总关于精神的表述,大多都是基于宏观视野的词汇——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团结抗灾等,相对微观的分析与阐述则较为罕见,而本书则以片段的形式、简洁的文字将各种具体的精神内核提炼出来,并以此凝聚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中华民族精神。
  当记忆与新闻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人们很容易想到纪实。确实如此,新闻具有较强的实效性,而记忆则毫无疑问属于过往历史的沉淀。
  那么如何才能使过往历史成为永恒的记忆而永驻人间呢?本书提供的撰写思路颇有趣味,原本宏大的事件,作者将其中最为突出的场景一一独立出来,每一个场景都会相应地与另一件大事的某一个场景契合,这种契合不是事件本身,而是蕴涵在事件中的主旨精神——汶川地震推动着中国公民意识的逐步成熟学会忍受(公民坚信生活本质是美好的)、规范言行(网民正确对待网络上的各种信息)、善待与迎合民意(决策者对建办公楼还是抗震救灾的选择)、忧患意识与捐赠愿望(警惕国内外天灾人祸以及时刻做好捐赠准备)、具备足够的耐心和智慧(管理者妥善处理出租车罢运事件)……就连国际油价的涨跌,也激起中国人民长久的回应。这种成熟了的东西,就是能够留给后人的宝贵记忆。
  留给未来的记忆必须生动,因为单纯的文字表述是很难激起其他人的共鸣!怎么办?作者借助了图片手段,这是作者最为得心应手的方面。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使得他们能够轻松地在采访过程中获取大量的图文资料。然而,图片多并不代表其肯定能唤醒人们回忆,因此,精挑细选是必要。这种必要性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自己认真研究和深入揣摩,才可能发现照片与文字表述的一致性。图片的视觉冲击效果显然远非文字所能达到,本书开篇便是一组汶川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的哀悼图景,正好呼应了本篇主题——灾难是文明进步的里程碑。反映汶川地震的图片成为全书的最大亮点,从全国人民沉痛哀悼到汶川地震摧毁城镇的惨景再到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个人与集体,图片都能以其别具一格的角度震撼所有人的心灵,因为救援者和幸存者都将他们最真诚、最朴实的面貌展示给大家,见者无不痛哭流涕,闻着也不禁潸然泪下。这样的记忆何愁不被留给未来。
  总而言之,全书没有囿于传统的叙述风格,而是以若干个特点鲜明的个案为底本,归纳出相应的几个主题,每章都有不同的主题,基本涵盖了精神层面的各个领域,除此之外,新闻化的语言更适于人们的阅读,从而能把记忆留给未来。
其他文献
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讯技术的结合,产生了互联网。自1969年世界上第一个分组交换试验网ARPANET建立,到20世纪80年代,基于TCP/IP技术的主干网NSFNET开始连接美国的若干超级计算中心、大学和研究机构,之后迅速蔓延到世界各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Web技术和网络浏览器的出现,网络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升级,已经从Web1.0时代发展到Web2.0时代,目前正向Web3.
红学何为?这一似乎不成问题的问题,却是经常以这样那样的形式和面目反复出现,影响和困扰红学发展的核心问题。这本《红学何为》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方法、原则来研究《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版本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将红学研究的视线重新拉回到对“红学何为”这一原初命题的追问,体现出对红学研究路向的深刻反思,对于推进红学研究颇具启发意义。  红学研究,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对其研究对象——《红楼梦》的认识。在批判
在哈佛校园里,自杀并非一件鲜为人知的现象,自杀人数却是逐年略增。  哈佛大学学生自杀问题的严重程度之所以难以进行界定,部分原因就在于这一问题在哈佛很少被论及。哈佛长期以来就有一种“沉浮全靠自己”的校园文化。如果你有能力被哈佛录取,这套理论便开始运行,一旦你进了哈佛,你根本就不需要有很多人来帮助你。这所大学里面成绩优异的学生俯拾皆是,他们早都习惯了独自一人孤独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刻苦学习。哈佛的学生指导
        
在风云变幻岁月中长大的一代,总喜欢将自己的经历视作财富,另一面又怀着羡慕或者妒忌,理所当然认为生活在和平时期的孩子应当“幸福地成长”。在绝大多数年轻人必须经历的“社会化”过程中,贫穷、腐败、麻木、残忍等社会病以其无可阻挡的势头对少年进行的“成人洗礼”,他们应该比谁都不陌生。  秘鲁当代文学大师巴尔加斯·略萨动笔写《城市与狗》的时候,年方22岁。书中引用了法国左翼作家保尔·尼桑的一句话:“我曾有过2
《笑梁山》一书以独特的视角对梁山的兴衰史重新进行解读。书中以梁山管理元素为引导,以梁山兴衰为镜鉴,映射出对中国式企业管理智慧和现代IT企业管理理念的深刻思索。本文选编自该书序言。  这个时代,IT不只是代表一个产业,更多的是代表了一种潮流,而且还代表了未来。IT产业的成功是因为出现了成功的企业和带动这些企业的成功人士,每个企业背后都有她成功的故事,每个人的成功都有其秘诀,它们是每个年轻人、每个从事
《开国英雄的红色往事》让人动容的不仅是那些热烈而温暖的红色记忆,也是那些穿梭其间的记者的清晰身影。  作为年轻的新闻工作者,梅世雄和黄庆华是幸运的,他们有幸在这些红色往事渐行渐远的今天,重新走入充满荆棘与鲜花,充满失望和希望的历史隧道。他们是自觉而虔诚的朝圣者,从星火燎原到艰苦长征,从八年抗战到全国解放,他们的脚步一直在执著地追寻大江南北存留的历史印记。得益于此,他们可以与戎马一生的开国将军促膝长
据我所知,刘继保博士这部红学专著的主体部分是2003至2004年写成的。他对红学的关注与研究,至少已有十年之久了,而且已出版了专著,发表了论文。因此,这部集中探讨《红楼梦》评点问题的20余万字的著作,无疑是他多年来潜心治学的成果。  关于小说评点的探讨,既是古典名著的专书研究,也是文学批评的理论研究。这种双重的学术要求,是很高的。  《红楼梦》的评点,不仅数量繁多,而且形态各异。在以往的研究中,人
所有的孩子,都是亲娘生的!你为什么歧视那些后30名的?为什么看不惯那些爱打架的?华人国际巨星现在层出不穷,在好莱坞星光大道上按下手印的那个人是谁?成龙。成龙什么学历?小学三年级吗?请记下:成龙是小学负三年级!成龙小学一年级就念了3年,一直留级。留到第三年了,如果你是家长该怎么办?“你这个孩子让我丢死人了!我究竟做了什么孽?生了你这么个孩子?”……成龙的父亲不这样。  成龙父亲:孩子呀,看来你的优势
实在没有料到,我谈古典诗词欣赏的文章,竟然受到同学们如此喜爱。根据大家的要求,续写此篇。  诗在唐代并未作尽,其实历代都有不少脍炙人口的好诗。我侧重向同学们介绍一些不常见的现代旧体诗。  聂绀弩的诗就头一个值得欣赏。  君自舀来仆自挑,  燕昭台畔雨潇潇。  高低深浅两双手,  香臭稠稀一把瓢。  白雪阳春同掩鼻,  苍蝇盛夏共弯腰。  澄清天下吾曹事,  污秽成坑便肯饶?  ——《清厕同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