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让学习真正发生”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shu1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追问我们的课堂:课堂中的“学”真的发生了吗?还是在被动执行教师的“指令”?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素养”,赋予学生思维生长的力量,要看到学生在课堂上拔节生长,不只是生长知识,更生长思维和智慧。
  关键词:学习;真正发生;生长;知识和智慧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6-090-2
  教育学者张文质提出了“让学习发生”的观点,课堂本质应该是生成性的。只有让学生自己“再创造”知识,学习才能真正“发生”,生命才能获得成长。
  是的,追问我们的课堂,课堂中的“学”真的发生了吗?有些课堂,学生看似在自主学习,实则在被动执行教师的“指令”;表面热闹的背后,是学生对知识的浅尝辄止,“行云流水”掩盖了学生的困惑与问题,学生缺乏实质性的参与,造成学生缺乏对数学内涵必要而深刻的理解,更谈不上“生成性”、“再创造”等。
  案例:《圆的周长》学习方案设计
  自主探究:
  1.下面是三种不同规格的自行车车轮,各滚动一圈,第( )种车轮行的路程比较长。车轮一周的长度是车轮的周长。比较三个车轮的直径和周长,我发现( )。
  2.在硬纸板上画2个大小不同的圆,剪下来,想办法量出它们的周长,再计算出每个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并把表格填写完整。
  圆周长/cm直径/cm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圆16.32
  圆2(自制)
  圆3(自制)
  通过测量和计算,我发现:
  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关系是( )。
  3.读一读。
  实际上,任何一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直径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计算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取它的近似值3.14。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那么C=( )或C=( )。
  自主应用:
  1.计算下列各圆的周长。
  (1)直径是6厘米 (2)半径是4.5厘米
  2.一个时钟的“时针”长10厘米,一昼夜这根时针的尖端走了( )厘米。
  自主质疑:通过刚才的探究活动,你认为这节课我们应学会哪些内容?还有什么疑问?
  以上是我校一位教师以前执教校级公开课设计的学习方案。当时的我们很为这样的设计叫好:先学后教,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发现,改变以往接受学习、死记结论的现状,下面的尝试练习、自我反思等环节,都很好地体现了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很符合新课程理念。
  时至今日再来看同样的这节课,其中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学”发生了吗?还是在被动执行教师的“指令”?以下的几个问题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
  一、关于“学习”的概念
  日本学者佐滕学把“学习”定义为“意义与关系之重建的实践”。由此可以看出,学习不是传递,而是一种对话:是同事物的对话,同他人的对话,同自身的对话。
  反思我们的课堂,离真正的“对话”还有多远?“知识本位”的思想是否依然?我们关注的是具有“生长力量”的知识吗?
  如上述案例中,教师明确要求学生测量出几个圆的周长,再计算出每个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最后用填空的形式表示出结论:通过测量和计算,我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关系是( )。最终的结论,就算学生发现了,价值何在?学生有自己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时空吗?还是直接沦为“操作工”?
  学生只有学会主动对话,自主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自己“再创造”知识,学习才真正“发生”,生命才能获得成长。
  二、“学”的课堂的应然状态
  好的教育是什么?只有让孩子越来越好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那么,同理,我的认识是:“学”真正发生的课堂的应然状态就应该是在学科学习中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做越来越好的自己。“学真正发生”的课堂实则关注学生终生发展所需要的“生长力”,关注学生的“学习素养”。
  在上述案例中,研究《圆的周长》,教师可以作如下设计:(数学书全部上交)
  1.动手画几个圆。
  2.观察这几个圆的周长,猜想:圆的周长可能会和什么有关?
  3.想一想:下面3种车轮,各滚动一周,第( )种车轮行的路程比较长。
  4.如果让你来研究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你打算怎样研究?
  自主设计研究方案,并展开研究。
  第二天的新课,可以由这几个问题来引领:
  (1)圆的周长究竟和什么有关?你是怎么发现的?
  (2)怎样计算圆的周长?能证明给大家看吗?
  (3)反思:我们是如何研究圆的周长的?
  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构建模型的过程。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活动中感悟了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并逐步实现了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设计解决问题路径的过程,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实现了“圆的周长”模型的建立与拓展。
  这样的引领和设计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不管最终的探究结果如何,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不同程度的思考和收获,课上再重点点拨课前自学时产生的疑惑。这样学生自己完整地经历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自己“再创造”了知识,学习得以真正“发生”。
  三、关于“学”的课堂实践与思考
  1.赋予学生思维生长的力量
  学习不仅要弄清“是什么”,更要弄清“为什么”,这是最基本的数学思考和数学逻辑,也是最基本的哲学原理。从这一角度看,学生学习数学不是在学习数学知识,而是在学“数学”,这是数学学科必须承担的重任。
  如上述案例,教师不是直接布置学生测量出圆的周长和直径,指令学生计算出每个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而是引导学生先经历观察、猜想的过程,再自主设计研究方案,引导他们学会思考,学会学习。这样的设计,从学生生命成长的高度,逐步赋予思维以生长的力量!
  2.由数学知识走进数学方法
  我们的数学课堂要引领学生由知识的学习上升到方法的提炼。方法存在于知识的探求与获取过程之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要从数学知识走向数学方法,“将数学思维的学习与具体数学知识内容的学习很好地结合起来”,“用思维方法的分析去带动具体知识内容的教学”(郑毓信语)。
  如上述案例中,学生收获的应该不仅仅是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这一数学知识,还应该有方法的反思与提炼:我们是怎样进行研究的,又是如何想到这样去设计研究方案的?蕴含着哪些数学思想?这些数学知识背后的基本活动经验和数学思想较数学知识本身显得更为重要。
  3.从数学思想走向人生智慧
  在以往的数学课堂上,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反思与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做题目时,我们要认真读题……不可否认,这些学习经验很有价值,然而经验不能仅停留在对知识点的感悟与体验上,我们还应该让学生听到不一样的声音,如前述教学,我们可以引领学生说说自己探究这一知识的思考过程、体会,遇到的问题,带给自己的启示等。它们引领着学生从数学知识走进数学方法,从数学思想走进人生智慧。我们要看到学生在课堂上拔节生长,不只是生长知识,更生长思维和智慧。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生处在较为敏感的时期,在身体与心理等方面发展不够全面,特别是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题,有可能由于教育不得当会造成学生心理压力的形成,妨碍小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应当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完全可以通过体育教学等方式的课程开展为小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咨询,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
摘 要:语文实践活动是学生全面发展语文能力和提高自身素质的综合舞台。笔者在本文中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展开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实践活动;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0-001-01  一、合理选择是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基础  首先是精选实践内容。根据实际,开设适用于本校学生个性特点的语文活动课程。七年级强调
摘要:运用信息资源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来,充分运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同时也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  关键词:有效;积极;实效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9-094-1  多媒体在教学
摘 要: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模块中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有一篇经典选文《长恨歌》。它出现在选修课本“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单元,人们对其主旨一直有着不同的说法。笔者在课堂上采用小组讨论法,试图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使他们对《长恨歌》的主旨进行多元解读。  关键词:《长恨歌》;课堂讨论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
摘要:学校发展共同体既是一个工作性的组织,也是一个研究性的联盟,更是一个思考的团队。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以学校文化建设为统领,坚持思想共融强化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开展三众交流,开辟协同发展的多个层面;多元借力,盘活协同发展的优势资源,初步形成了文化共融、资源共享、智慧共生、成长共赢的学校共同体发展模式。  关键词:学校发展共同体;协同发展;思想共融;三众交流;多元借力  中图分类号:G627文献标
摘 要: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微课”向学生呈现学习内容,要通过微课让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让枯燥的学习内容生动化、让单一的学习内容多元化、让封闭的学习内容拓展化。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微课;学习内容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9-048-1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中,往往是以静态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的,对于教材中学习
摘 要: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以生为本。如何让“副科”也高效、灵动,实现以生为本,本人在教学地理七年级下册“撒哈拉以南非洲”一节时,探索采用多种手法,让学生能够:看一看,直观明了;想一想,活跃思维;说一说,各抒己见;议一议,碰撞火花;理一理,思路清晰;悟一悟,情感升华,从而更好地实践了素质教育,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素质教育;高效;灵动;地理课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
摘 要:近年来,由于本校学生的智能越来越低,使得生活数学成为学校最难实施的一门课程。笔者从实践调查出发,了解学生特点与生活数学学习状况,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调整策略。  关键词:智障学生;生活数学;调整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7-048-2  随着“零拒绝”理念的贯彻,我校生源逐步由中度智障儿童转变成为重度、多重残疾儿童,残障种类也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追问是课堂提问中非常实用也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所谓追问,就是教师锲而不舍地再次提问,这样的提问方式让学生的思考更加深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获得深刻的感悟。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追问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1-058-1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次
摘要:本文从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鸦片战争的烽烟》教学入手,阐述教师授课时应从史实出发,分析鸦片战争为什么会爆发、中国为什么会战败等问题,以帮助学生真正、正确地认识鸦片战争。要让学生从史实中得出结论,而不是从教师口中或课本中找出现成的结论。  关键词:鸦片战争;细节;史实;结论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0-072-1  现今的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