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导师制度的比较分析

来源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chx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导师的角色和责任、导师资格、学术指导方式、学术指导的质量保障机制这四个维度对各国的导师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在导师资格方面,西方国家对职称没有硬性要求,主要强调学术能力和指导经验;在指导方式方面,西方国家以指导委员会制度和双导师制为主,传统上奉行单一导师制的国家也在进行改革:同时,西方国家强调从标准制定、导师培训、签订契约等方面保障学术指导的质量。从比较的视角和现实调研结果来看,我国的导师制度迫切需要进一步改革,尤其是需要打破博导职称化的倾向,鼓励副教授担任博导,同时通过建立博士生指导小组制度或双导师制度
其他文献
研究生科学共同体形成可以极大促进研究生的学术交流与协作,相互学习、激励与鼓舞。而这些正是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素质和能力的关键因素。在讨论科学共同体的形成及其意义的基础
认为我国当前文科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忽视原典阅读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科研究生的原创能力.通过借鉴美国研究生培养的经验,提出了通过精读原典培养我国文科研究生
分析了软件工程知识体系及其知识单元。在此基础上,指出软件工程硕士应该加强基础开发技能、团队合作能力、文档撰写能力、系统建模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适应发展能力的训练。
从一个亲身经历者的视角,回顾了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教育恢复初期的工作情况,从一个方面折射出我国恢复研究生教育初期创业的艰辛;总结了该校近30年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经
认为研究性教学作为一种以研讨问题为主的教学活动,很适合于用来对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进行训练和培养。指出要想正确地开展研究性教学,必须先要改变教学观念,信任研究生的能力;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