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研究的种种困惑(四)

来源 :民族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ling10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个季度的调查没有像我预期的那样从1994年1月启动。四川I省民族研究所拒绝向我发邀请。他们觉得我到那时还没有兑现我应该做的礼尚往来:既没争取到大笔资助,也没把所长们弄到美国交流一番。我那些做中国研究的美国同行听说此事,虽不感意外却都怒火中烧,觉得中国人太不讲信用。
其他文献
一.文化研究宝鞍山端午节“克仗斗石”民俗探析:关于东北某地端午节械斗性“克仗斗石”陋俗的田野调查/曲彦斌//民俗研究.2003,(3).-64~79布依族服饰文化探微/郭建华//民族艺术研究.-2003,(4).-43~48长白山区狩猎习俗/孙文采//北方民族.-2003,(3).-53~63从少数民族体饰看人类审美的自我观照/夏敏//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3,(5).-60~65傣族村落人聚空间的性别禁忌/章立明//民族艺术研究.-2003,(4).-49~53鄂西土家族“跳丧舞”的文化解读/裴亮/
期刊
2003年3月,英国皇家肖像雕塑家协会主席安东尼先生访问南京大学及南京博物院,徐湖平院长在接待时十分自豪地介绍刚出土不久的西汉泗水王陵木雕,当时正在进行脱水清整工作。当听说出土木雕中有大批木马时,安东尼眼睛发亮了。这位西方古典主义杰出的雕塑家,不仅是肖像雕塑的权威,还以塑马著称于世,在英国、新西兰的一些重要城市均立有他所塑的神骏。为使这位远道而来的文化使者先睹为快,南京博物院破例让其到库房参观。巨大的空间里摆满了木俑,那些木马、木俑浮于桶面,微微飘动着。窗户透进的暖阳洒在这二千多年前的造物上,神秘极了。我
期刊
所谓自发宗教,是指从下层民众中自发产生而教义、组织尚未定型和完备的宗教形态,它往往以民间信仰为基础,传承原始宗教的因素,而与民俗相混杂。《搜神记》中记载了不少对自然神(如雨师、风伯、水神、树神)的崇拜,民间立祠祭祀等与宗教戒规相连的仪式活动,以及巫术、先兆、禁忌等信仰崇拜行为,反映了浓郁的民间自发宗教意识。它们与当时日趋兴盛的道教相互渗透,共生滋长。《搜神记》还记录了不少著名的神话和民间传说故事,如“盘瓠”、“韩凭妻”、“蚕马”、“东海孝妇”、“毛衣女”等,从中也可见到民间叙事的想象力所受自发宗教的影响和
用符号表意是萨满教的特征之一。萨满教表意符号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并与北方民族民间应用的符号和考古资料中的某些符号相互印证,成为探索北方史前符号文化的重要途径。本文将萨满教表意符号分为实物符号、标记、契刻、结绳、偶体符号、图画文字、魂魄符号与摄魂符咒等七种类型。
雕塑,一方面离我们很远,因为常常被置之高处,成为人们心仪、膜拜的神物;另一方面,又离我们很近,因为可以从不同方位观赏,甚至把玩,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意义也就升华了。
《四川日报》1992年2月份刊登了一个叫周吉芬的单身母亲写的作品。周吉芬原是个芭蕾舞演员,现在是女性文学作家。
近年来,吴为山教授提出的“写意雕塑论”及其写意雕塑创作,引起了海内外雕塑界和学术界瞩目并给予高度评价。
在大英博物馆陈列有米开朗基罗的一件小泥塑稿,约莫五公分,可是那肌肉、骨骼及腕关节、膝关节的准确与肯定的所呈现出的悲剧力量在娴熟的手法——每块指压、指推、指捏的运动中,在体积、结构、节奏的模糊中却清楚地凸现出来。这件泥稿的背、腿及扭曲的上身使人们油然与那惊世的《奴隶》相联系。我想,无论是谁看到这
近些年,我走了欧美数十家大博物馆。有趣的是在古代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绘画与雕塑之间常常找到一些在意念、形式上相近、相似,甚至几乎相同的作品。是继承,是暗合,是融通?无论是偶然或是必然,它不能不予我们以思考,是否在这些文化现象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存在于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人的共同的心理结构?!
吕微:近年国内学界连续完成了多部研究《山海经》的专著:叶舒宪、萧兵、郑在书《山海经的文化寻踪——想象地理学与东西文化碰撞》,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刘宗迪《论<海外经>与<大荒经>与上古历法月令制度的关系》,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