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提问趣味打破思维的壁垒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aselhy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材中,许多文章文意兼美,语言精练,其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是最为关键的:需要教师找出能诱发学生思维兴奋点、提升点的提问方式,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使得思考不再成为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身心的欢乐和享受,思维在愉悦的课堂中驰骋。其中留下“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留白之处。因为“空缺”,所以成了“思考难点”,但反之,因为“空缺”,所以有了“思考空间”。学生思维开放要求学生思考视角有广度,可以从多个维度思考,或者是从一个维度的多个方面思考。巧用留白,适当地进行联想式提问,可以充分挖掘留白的育人价值,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此文从“曲问”阐述并论证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从而更好利于学习效果,提升师生教学相长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曲问;学生;思维
  一、 曲问的界定
  “曲问”采用比较新的说法,从新的角度巧妙切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放慢过程。
  二、 促进学生思维开放的曲问策略
  (一) 联想式提问,拓宽学生思维空间
  语文教材中,许多文章文意兼美,语言精练,其中留下“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留白之处。因为“空缺”,所以成了“思考难点”,但反之,因为“空缺”,所以有了“思考空间”。学生思维开放要求学生思考视角有广度,可以从多个维度思考,或者是从一个维度的多个方面思考。巧用留白,适当地进行联想式提问,可以充分挖掘留白的育人价值,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在苏教版五年级下《二泉映月》一文中,认识阿炳的人物形象是教学的重点。人物本身距学生较远,而且,语言文字跳跃,多聚焦于他的外貌、心理活动描写。这样认识人物较困难。第一种问法,学生经过思考后也基本能说出答案“坎坷”,但课堂气氛比较平淡,学生似乎在配和老师完成必须完成的课堂人物,缺少体会人物形象应有的意趣美。联想时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结合文章中外貌和心理描写的语句,想象情境下的生活状态。人人都能回答,人人都想回答,人人争着回答。“水本无华,相荡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思维在联想中迸发出了火花,认识在联想中得到了提升,一些不合理的想象在交流中得到了改善。对阿炳坎坷人生的认识水到渠成,联想式曲问的效果在这个案例中充分体现出来。
  (二) 插播式提问,搭建学生思考阶梯
  为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我们精心设计开放性的大问题,但是在课堂上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学生面对提问时却“启而不发”,或对某一问题的思考只是浅尝辄止,出现课堂中无奈的断片,这样的断片往往让我们手足无措,着急用自己的语言替代学生的回答,草草收场。
  其实,当教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后,学生因为思维不到位,没有从内容转化到语言特点上来,或者是没有捕捉语言特点的敏锐性,才出现了迷茫的沉默。但是这位老師没有心急,在给予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时间仍然没有效果的情况下,这时,把学生遇到的困难暂时搁置一下,抓住学生关注较多的一段,插入下一个问题:“语句的长短上有什么区别?”请学生思考。这个简单的问题帮助学生打开了思维的窗户,带着个问题解决后,回到原来的主问题上,运用思维的迁移,以点带面地扩展,让学生继续思考,让学生的思维发展逐步扩展。
  插播式提问如迂回战术,常常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让思考转个弯,问在此而意在彼,使学生渡过思维的瓶颈,顺利地向更深处发展。
  (三) 逆向式提问,打破学生思维定式
  逆向提问指从相反的方面提出假设。常规的提问往往是顺应大脑思维顺序的,如“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写呢?”而逆向提问则是:“不这样写行不行?”这种问法更容易设置思维矛盾冲突,刺激性更强。一般教学中教师都正面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表达好的地方,而薛老师又反其道而行之,让学生质疑文章,多么棒的一次逆向提问,学生的思考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根据课堂的收获再次审视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更在质疑中学会不唯书的思维品质。
  思维固话是课堂封闭的主要原因,而逆向式提问那么出其不意,在新的矛盾中重新思考,在质疑自己、质疑老师、质疑书本的过程中,一次次打破思维壁垒,让思维的路径更加丰富。思维深度一次又一次被推向新台阶。
  (四) 比较式提问,引导学生拓展思路
  我们在小学中高年级大胆尝试了比较式提问,比较式提问比前面的提问方式更开放,乍一看与具体的教学重难点相离甚远,但要求教师对教学重难点更加清晰,将重点的点拨无痕地渗透于学生的主动发现、探究之中。在六年级的《夹竹桃》和《广玉兰》比较阅读过程中,比较式提问指向“状物类抒情散文的抒情方式”,让学生在比较体会到“咏物抒情”常用写作手法,和侧面烘托、总分总的不同谋篇方式。这样的尝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尽可能多的篇目,在有限的时间内,从广而深的角度理解文本,找到文本的共性和个性。学生逐步成为课堂思维的主体,主动挖掘阅读中的重难点。学生逐步成为讨论的主角,学生从不知从何下手逐步发展到有合理的比较策略,有创新的比较视角,思维越来越开阔,表达从一句话增长为有依有据的一段甚至是几段话。滔滔不绝正是内在思维活跃的重要表现。学生对事物进行由表及里的深入分析,由此及比的分析归纳,然后再加以概括抽象,达到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思维逐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提升,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曲问,需要教师找出能诱发学生思维兴奋点、提升点的提问方式,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使得思考不再成为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身心的欢乐和享受,思维愉悦地在课堂中驰骋。
  参考文献:
  [1]韩晋宁.《教育学心理学纲要》.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3]杜威.《思维与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教师,读书能给自己带来快乐,还能体会这“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感受这一神圣职业带来的崇高使命,读书,能让我遇见更好的自己.
摘要:“听、说、读、写”是语言学习的四种最基本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小学生“说”的能力普遍较差。为此,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能力的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所以在课本的编写中,重视了口语的训练,在每册的《综合学习》中专门设了“口语交际”这项内容,这样既有口语交际训练的知识短文,又有具体训练的内容,这一切对指导教学有很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市场对高素质机械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促使学生在完成实践操作过程中,既夯实了专业知识又锻炼了动手能力,同时学生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促使学生转变角色,从课堂中走出去,更大程度的激发了学生对机械制造的兴趣与热情,不断地增强机械制造专业技能知识。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机械制造;应用教学  课堂教育是一门艺术,如何从
摘要:记叙文是最常见也最常用的文体,是中学语文的必授技能之一。人教版教材中筛选了很多名家作品,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以其中的细节描写为蓝本指导和启发同学们深入学习记叙文的写作方法。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内化文本细节的角度讨论如何提高学生记叙文写作能力。  關键词:初中语文;细节描写;记叙文;写作能力  记叙文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之一,传统的教学方法多是让同学们自己阅读、理解,然后仿写。实际这样
又是一年高考结束了。从考试准备、监考、阅卷及事前事后的亲身经历体验见闻中,深切感受到有话要说。特别是那些后悔事,一而再,再而三地呈现,在无言的扼腕叹息之中,从内心深
摘要:“泛动画”是指在传统动画的基础上,突破其艺术上的范畴,而将动画与新媒体相结合的概念。“泛动画”概念主要是指的动画的应用方面。本文从社会发展与人才需要的角度对动画专业在实践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希望能對广大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泛动画;动画专业;教学创新  一、 引言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技术不断涌现,动画制作技术相比以前也有了极大的发展,拥有了更加广泛的
《指南》解读中指出:游戏材料和幼儿发展之间存在一种双向关系,也就是说材料的种类特点能刺激幼儿的行为方式,而幼儿也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对操作方式。因此,在活动区投放丰
摘要:近年来GGB(GeoGebra)软件的使用已经非常流行。相比较几何画板,GGB软件易于操作,几何代数关系呈现更加明显。本文以高中数学人教A版教材必修4第28页的问题为依托,通过GGB软件构造角度滑竿及追踪相关点的轨迹,生成了正切函数的图象,并对这一图象作了分析,供同行们参考。  关键词:正切函数的图象;GGB软件  一、 画图原理说明  如图1所示,O1(-3,0),以O1为圆心,1为半径作
摘要:在教学中,老师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创新性学习,我觉得,授课者必须想方设法挖掘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为学生营造一种自主参与学习、愿意合作探究的情境和氛围,使他们愿意学、快乐学,让他们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欣赏到自己付出的努力获得最终的有效的价值,从而自觉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关键词:阅读教学;自主创新;高效课堂;独特新颖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是一门值得探究的课
摘要: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职校学生能够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不断提升就业率。职业学校教师对学生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手段,提升课堂质量,能够发挥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尤其在计算机专业中的模块教学法更是一种提升职校学生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模块化;计算机教学;有效应用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社会对计算机人才需求量增加,在职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创新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