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来源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h07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罗伯特·克拉夫特:(以下简称克)您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您将成为作曲家? 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以下简称斯)我不记得什么时候和怎么会第一次想到我要成为作曲家。我只记得在我童年时期,在还没有开始接受正规的音乐学习以前,这些想法就产生了。克:在乐思开始的时候,您心里是否明确它将要发展成什么样的曲式?还有,乐思本身是不是很明确要用什么乐器演奏? 斯:您不应该设想一旦乐思在你心里产生你就会或多或少地清楚地知道你的作品可能会演变成什么曲式,声音(音色)也并不总是被呈现出来的。但如果乐思只是一组音符,一个在你心里突然产生的动机,它经常是与声音一起出现的。
其他文献
“张郎休妻”是我国多民族流传的一个常见故事类型。故事表现的是人与命运的关系。围绕着“休妻”这一核心母题,故事寄寓了我国历代民众对传统社会中处于弱势、饱受欺压而又无助的女性的无限同情,宣泄和释放了人们被压抑的人性与情感,表达了各族民众对封建纲常伦理的强烈逆反心理以及蔑视和嘲弄,体现了民间叙事对女性命运的另一种诠释。通过与东亚诸国同一故事的比较,不难发现,我国这一故事的反封建主题更为突出。故事可以引发我们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人生思考,并从中领悟和理解到许多跨越时空的复杂的心理事实。
本文对壮族情歌《欢岸》所反映的明朝嘉靖年间的社会历史,当时田州一带壮族地区的自然风物、风俗习惯、劳动观念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欢岸》作为壮民族先民社会生活的反映,既为我们展示了当时 壮族的社会风貌,亦对我们研究那一段时期的民族心理具有帮助。
本文侧重考察《黑瓦房》的叙事策略,分析了作者处理“故事”的三种形态,通过对其叙事预谋的追寻,认为同样是60年代的作家,同样是追溯“童年记忆”的再现,但作者与其他60年代作家提供的“童年记忆”最大的不同在于:作者表现出对人类精神理想的极大热情,在20世纪末重新思考古典主义对于人类灾难积极向上的牵引价值,在当下的多元价值组合下,有着不可忽视的认识意义。
新时期的中国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研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继往开来的历史时刻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在新的文化语境中对已有观念和理论范式作出反思,从而将学科发展引向更加富有活力的轨道,这是很多民间文学研究者都在关注的问题.2001年3月中旬,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所、文学所以及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单位的20余位学者在北京召开了一次题为"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现状与理论新议"的学术研讨会,针对上述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