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消费者均衡理论的公车制度改革研究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guolibb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通过用西方经济学中效用理论即消费者均衡理论的方法基于严格的假设来对公车补贴和公车租用两种手段进行比较,得出公车补贴手段更为有效的结论。最后,对公车补贴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究以及对未来的改革做出积极的展望。
  关键字:公车制度;公车补贴;公车改革;消费者均衡理论
  一、公车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的公车制度一直是沿用前苏联的模式,采用实物配给制。可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原有的公车制度越来越突显出其问题,主要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公车浪费严重,产生巨额财政负担。我们耳熟能详的“三三制”正是描述这种不正当的公车使用现象,“公车”实际上变成了“公款买的私车”。由于购买公车所使用的公款大部分出自政府的财政收入以及国有企业的盈余,所以公车的滥用必定遭致广大民众的强烈不满,改革势在必行。
  2.公车私用现象严重,损害党政干部形象,滋生腐败。例如,有些领导干部在学车时利用公车练手、外出旅游、走亲访友等早已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
  3.超编制超标准配备使用公车问题屡屡不止。各地官员为了面子,争相购买名车豪车,让公车消费成为了一种炫耀性消费。公车的加油费、路费发票也往往成为公务人员的一笔黑色收入。
  4.公车过度使用,阻碍公共交通的发展。据北京市行驶车辆统计数据显示,在北京市行驶的车辆当中,除了出租车,公车与私车比重为4:1,公车的过量成为了交通问题的一大成因。
  5.公车使用中出现党群、干群关系受损现象。随着公车的普及,不少车辆成为了领导的专车,普通工作人员有事,也得排在领导的后面,很多领导干部甚至到了无车不出门的地步,这成为了激化领导干部与普通百姓矛盾的导火索。
  从以上存在的种种问题可见,公车制度改革是大势之所趋,是民声之所向。
  二、公车制度改革中具体做法的理论分析
  我国政府在公车制度改革中,常常用到优化方案有很多,如:控制公车总量和配备;电子监控;大规模用车社会化;公车货币化;公车租用等等,各种方法均有自身的优势与缺点,本文在此将应用西方经济学中严格假设的基础上建立的消费者均衡理论来对其中公车货币化和公车租用这两种改革方法进行比较分析。
  在此之前,我们要在公车消费的过程分析中套用西方经济学的三大假设前提:①稀缺性假设,②利己主义假设,③理性假设。
  其后,我们假设X1表示公务人员在交通上的消费量,X0表示其在用于其他用途的消费,并假设X1与X0不相关。
  我们首先来分析公务人员不配备公车且无任何公车补助的情况。现在,在以X1 为横坐标,X0为纵坐标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做出公务人员的预算线L1以及其效用曲线U1,其切点为a,根据消费者均衡理论a点所对应的横坐标XA即为公务人员在其预算约束下获得自身最大效用时所要消费的交通量,其效用水平为U1。由于每个人在交通上的消费只占他消费量的很小一部分比例,所以个人在X1与X0的比较中更偏好于选择X0,即表明代表其效用水平的无差异曲线较偏向于纵轴。如图所示:
  然后,我们来分析政府为公务人员配备了一定数量公车的情况。如果政府为公务人员配备了数量为Xb的公车,且假设公务人员按规定使用公车,公车严格应用于公务,不出现公车私用、滥用的情况,则公务人员的预算线由原来的L1变为现在的L2,即红色表示的线段。也就是说,公务人员对公交消费的福利增加了,相当于得到一块额外的收入,代表其效用的无差异曲线U2与L2相切于b,此时公务人员的效用明显比原来要好。如下图所示:
  再者,我们来分析使用公车有偿出租的方法进行公车改革时的情况。现假设政府配给的公车Xb仍然只用于公务而不做它用,由于社会上存在交通设施,且使用交通设施的价格可认为是L1的斜率K1,而政府改配置公车为公车出租,其真实价格必定比公交便宜(这里所指的真实价格是指剔除了时间成本以后租用公车的性价比高于使用交通工具),否则公务人员还不如使用交通设施,因此此时预算线的斜率K3必然介于水平的L2与最初的L1之间,直到一定的数量,即图中的c点为止才开始转为原来的斜率K1,此时由于可租用政府公车的有限性,公务人员从租用公车消费转为公交消费,即预算线变为图中的L3。此时,根据显示偏好公理,可知此时公务人员的效用曲线U2必定介于不配备公车时的效用U1和配备适量公车时的效用U3之间。分析结果表明在理想条件下即每名公务人员都严格遵守公车管理制度的情况下使用公车租用会损害公务人员应有的福利水平。如下图所示:
  最后,我们来分析使用公车补贴进行公车制度改革时的情况。若现在政府为了进行公车改革,向市场拍卖掉现存的公车配备,可以得到一笔可观的财政收入,接着,政府可以把这些财政收入打包成公车补贴或岗位补贴,按月发给个人。这相当于是增加了个人的收入,反应到图形上,即表示原本因配备给个人的公车Xb转变为个人收入的增量,即相当于不配备公车情况下的预算线L1平移到新的位置L4,此时个人的效用曲线U4会于L4相切于d点,此时的U4代表公务人员享有更高的效用水平。也就是说,进行公车补贴措施更符合公务人员的偏好。如图所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和严格的经济学假设之下,通过消费者均衡理论对公车制度改革的这两种办法进行分析,发现公车补贴往往是公车使用群体较为偏好的一种政策手段,而公车租用虽然使公车使用者获得比没有任何补贴时更高的效用水平,但其效果并没有原有的公车分配制度好。
  三、公车制度改革现实情况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在公车制度改革的种种措施中,呼声最高的政策要数公车货币化,也就是前文所提到的公车补贴制度。然而,这种公车补贴制度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衡量标准难定。许多地方政府车改后对公务人员发放的补贴主要是依据岗位的高低来度量的。这就导致了职务较高外出任务较少的官员往往能得到较多的补贴,而真正干实事的一部分群体得到的补贴较少。
  (2)导致行政不作为。由于公车补贴的实质就是变相增长工资,因此手握补贴的公务人员往往拿到这部分资金过后挪作他用而不是用于公务,从而导致了公务人员办事效率的大大下降。
  (3)导致收入不公平分配。由于较高职位的官员往往得到较高的补贴收入,这种做法无异于无形中加大了收入分配的不公,容易造成低层公务人员的不满.
  随着十八大的召开,收入分配公平的问题再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三公”消费的削减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的关注,民众应对当前政府有信心,看到公车制度逐步改善的轨迹,坚信公车制度改革的未来是光明的。
  参考文献:
  [1] 潘刚.“公车”制度改革初探.[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4
  [2] 王明珠.从利益均衡分析看公车改革的出路.[J].才智,2009
  [3] 张会霞. 我国政府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4] 李甲.我国公车制度改革的政策工具盒基本模式浅析.[D].郑州大学,2012
  [5] 樊岸青.我国公车改革管理模式研究.[D].郑州大学,2012
  [6]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M].格致出版社,2011
  [7] 王则柯.图解微观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王玲芳(1990—),女,湖北咸宁人,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的公务员考试成为一项制度正式确立于1993年,历经十几年的发展,正逐步地趋于成熟和完善,然而作为一个新生的事物,它不可避免的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不足。本文笔者对我国的公务员考试中存在的诸如报考过热、考试形式单一、暗箱操作等问题进行了探究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中国;公务员考试;存在问题;改革措施  1993年8月,《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颁布,标志着公务员考试制度正式在我
期刊
摘 要:本文围绕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视野——心理契约概念,在介绍其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突出作用与影响的基础上,以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各环节为线索表明了如何发挥心理契约的积极作用,及共建心理契约型人力资源文化的实现和意义。  关键词:心理契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  心理契约概念最早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Argyria等人首先提出的,它指的是构成员工和组织之间交换关系和相互责任的一种心理期望。心理契约理论
期刊
摘 要:写作是反映学生实际语言水平的一种综合能力。它在高考英语中占了20%,是学生成绩拉开距离的重要项目,可谓举足轻重。本文依托教材,通过有效使用连接词、删除细节、仿写佳句、拓展句式、谋篇布局以及选择合适的题材体裁,形成比较完善的作文练习和讲评程序,来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连接词;句型仿写;句式拓展;篇章结构  教材是学生首先接触到的最主要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鲜活的语言。
期刊
摘 要:在现代市场条件下,金融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完全消除风险及其是不现实的。所以,企业在确定金融风险控制目标时不能一味追求低风险甚至零风险,而应本着成本效益原则把金融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因此,要加强企业金融风险防范,如何防范企业金融风险,化解金融风险,以实现金融管理目标,是企业金融管理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现代企业;金融风险;防范化解  一、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
期刊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房地产市场环境更加复杂多变。综观国内外迅速发展壮大的房产企业与濒临破产的中小企业同时存在,优胜劣汰,两极分化十分明显。房产中小企业要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谋求生存与发展,战略管理是必不可少的,战略管理是着眼长远,为适应企业内外形势而作出的总体性规划。战略管理的正确与否,关系到中小房产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衰与亡。它指明了房地产企业在竞争环境中的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实行,英语教学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正以崭新的面貌出现。笔者结合山区实际,努力探索适合山区发展的英语教学模式,使山区英语教学更有实效。  关键词:山区;四结合;英语;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出题,学生做题”仍是山区英语教学习以为常的模式。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我不断思考:如何使山区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如何使英语
期刊
摘 要:人教版九年级:“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是代数与几何知识有机结合的亮点;是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衔接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是学业水平考试的重点考察内容之一。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要把握以下两点:一是用函数思想看方程;二是用方程思想看函数。  关键词: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思想方法  二元一次方程是初中阶段最重要的一个代数知识,对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的教学,许多教师都感到难以把握,
期刊
摘 要:财务工作仅限于记账收付款等简单操作,是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的通病。现代财务管理的缺乏,不仅严重制约着企业的资产经营、规模扩张、管理目标的实现和经济效益的改善提高,而且已成为企业创新道路上的一个沉重的桎梏,严重阻碍着企业改革的深化。现代企业应当充分发挥财务职能,切实加强财务管理与风险控制,让财务工作参与生产经营决策,由服务监督型向着有效管理型转变。  关键词:财务管理;风险;控制  一、树立
期刊
摘 要:人力资源的贫乏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很大情况下,这种局面下的形成取决于资金是否为企业的瓶颈所在。在“知本”这一概念受到普遍承认和尊重的今天,技术,学识、科研成果以及其他无形资产直接和金钱画上了等号,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观念亟需改变。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人力资源的贫乏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形成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企业
期刊
摘 要:人力资源规划,简言之就是人力资源的策略,它包含两个关键点,一个是做什么、一个是怎么做。具体的工作内容包括:分别从人力资源各大模块进行全面梳理,今年计划做哪些工作,预计会取得什么成绩,预期的目标如何考评,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哪些棘手的问题,资源如何整合才能最大化的契合业务部门的需求,以及怎样做才能将具体的行动计划落到实处。规划工作并不难,只要把握关键点,同样可以得心应手。  关键词:人力资源规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