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发明成果转化新探索

来源 :科技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uwan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传在5000多年前的黄帝时代,我国就发明了一种用来指示方向的机械装置——指南车。“车虽回运而手常指南”,不论车子转向何方,车上木人的手始终指向南方。5000多年过去了,指南车还在默默地指向南方,而我们却只能靠引进别人的GPS系统来导航定位。类似的尴尬,不胜枚举。人们不禁要问:创新成果怎样才能转化为生产力?民间的发明创新之路,又在何方?也许我们下面为您讲述的这个故事,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不守本分”搞发明
  
  在中国戏曲学院,有位琴师叫刘正辉。他从12岁开始学习京胡,早已成为一名专业的京胡演奏师。刘正辉出色的伴奏,深受观众的喜爱,也使得他在一批中青年专业琴师中脱颖而出。
  熟悉刘正辉的人都说他很有才华,但他同时还是一个“不守本分”的人——喜欢搞发明。在不断钻研京胡技艺的同时,他开始琢磨着如何自己制作京胡。京胡最重要的就是共振箱部位,它必须要靠蛇皮蒙上去,而这种蛇皮非得特定的野生乌蛇和蟒蛇不可。考虑到野生乌蛇皮和蟒蛇皮有悖环保理念,并且很容易受环境影响导致断裂或塌陷,“如果能用一种理想的材料代替蛇皮就好了。”接下来的时间里,刘正辉不断进行各种试验,把材料学、力学、声学等多门知识融合在一起,对传统京胡的制作进行了大胆的改革。10多年的时间里,鱼皮、羊皮、丝绸、尼龙布、丙纶氯纶织物、细纱等都成了他的试验品。在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之后,刘正辉终于找到了合适的替代材料——聚碳酸酯膜。制作出的京胡声音响亮,具备了蛇皮京胡“韵味厚重”的特点。他又通过一年多的钻研,研制出了特制的黏合剂,解决了膜皮和筒脱胶的难题。
  然而,问题接踵而来。无色膜皮面怎样才能达到“自如线、黑如缎”的蛇皮鳞纹效果呢?在聚碳酸酯膜上滚压、熏蒸、烘干……刘正辉终于做成了形色质量与蛇皮不相上下的仿生皮京胡。
  
  一鸣惊人解难题
  
  “这些京胡里,你能看出哪一把是用蛇皮做的,哪一把是用仿生皮做的吗?”刘正辉指着工作室一面墙上挂着的京胡,让记者分辨。而即使是专业人士,往往也很难从外观上将二者分清。
  刘正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全国目前至少有20多万的京胡爱好者。京胡不同于一般乐器,它是一把琴一个调。有一定水平的京胡爱好者和专业琴师,一个人有三五把琴是正常现象。京胡的蒙皮,寿命不长,新皮要磨合,磨好了也就快到寿限了。用久了,受潮了,会“塌调(皮而松弛)”。绷紧了,力大了又会“跳井”。专业琴师常为演出中出现“塌调”和“跳井”所困扰。每把京胡一年多就要重新蒙皮子。一张三尺来长的野生乌蛇皮,可用来蒙琴的蛇皮,也就是取中部三分之一。这段蛇皮也就能蒙两三把好京胡、三四把次一些的胡琴。按20万使用者计算,一年也要消耗一二十万条野生乌蛇。还有京二胡、民二胡等其他胡琴,还有用蟒皮的三弦琴,一年得抓多少野生蛇和蟒啊!人工养殖的行吗?不行!它们皮质疏松,绷不紧琴而。
  仿生蛇皮无毒无味、环保耐用,不受环境和温度的影响,用于制作乐器具有音色稳定性好、成本低等特点。很快,刘正辉用仿生蛇皮制作的京胡就在业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因为仿生皮奏响的不仅仅是民族音乐,而是地球生态环境的大问题。许多领导和专家都对仿生皮京胡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仿生皮京胡声音宽厚柔美,完全可以和传统的蛇皮京胡相媲美。此举不仅有利于京剧走出国门,而且还提高了民族乐器制作的精度,也为民族乐器制作的标准化奠定了基础。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科学院还为刘正辉的仿生皮京胡颁发了认证书,副院长蒋明君评价:“仿生蛇皮在形、音、色诸方面几可乱真,且没有真蛇皮易受气温与湿度影响的致命弱点。在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方面,此举是一项有意义、革命性的探索与实践,将有功德于世。”困扰了京胡演奏者和制作者200多年的难题,就这样被破解了。经过进一步尝试,刘正辉发现,仿生蛇皮不仅可以用在京胡上,还可以用在三弦等更多的乐器上。
  
  成果转化使人愁
  
  手握重要发明没能带头致富,却生活困难,这是目前我国非职务发明人的普遍生存现状。中国发明协会理事长、原科技部部长朱丽兰介绍:“目前,我国发明专利授权数的20%来自非职务发明,但无论从成果转化情况还是生活状况来看,我国很多非职务发明人都属于弱势群体,普遍处境艰难。民间人士想要使自己的发明成果被社会所承认或接受的话,渠道非常匮乏,民间发明成果要想实现商业化和产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与民间发明人艰难寻求专利转化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很多企业不愿意购买民间专利。长期以来,企业缺少和民间发明人沟通交流的长效机制,民间发明人的专利多停留在表面,质量参差不齐,产业化开发风险很大,一旦产品出现质量瑕疵就很麻烦。所以,企业宁愿花大价钱购买成熟生产线,也不敢尝试购买民间专利,“民间专利,我们不敢用也不需要用。”
  同样的问题,也在困扰着刘正辉。虽然研制仿生皮京胡取得了成功,得到了许多专家的认可,刘正辉还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但刘正辉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多少年来的传统观念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转变,还有很多人对仿生蛇皮不以为然:“京胡200多年来使用的都是蛇皮,别的材料拉不出这个味儿!”而且刘正辉以作坊式的方祛生产仿生皮,效率较低。因此他希望能够在专业研究机构的支持下,研究改进仿生皮的生产工具,用工业方法大批量生产仿生皮。而这一切,不仅需要资金,还需要更多有识之士的倾力协助。
  
  柳暗花明获资助
  
  2009年,刘正辉从网上得知,北京发明协会正在举办第三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刘正辉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提交了相关材料,经过复赛、终审,他的“人造蛇皮的制造方法”得到了第三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的金奖。更让刘正辉没想到的是,通过大赛组委会组织的各种推介活动,他的仿生蛇皮得到了很多投资公司和企业关注。2009年10月,依托仿生蛇皮项目成立的北京奥宇新材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大兴区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正式投产。2010年,刘正辉还通过仿生蛇皮项目在北京市科委立项,并获得200万元资金的支持。奥宇新材料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利用仿生蛇皮研制的绿色环保京胡、京二胡、民乐二胡、三弦、手鼓等民族乐器即将投入市场。为之奋斗了多年的梦想即将成为现实,刘正辉的脸上终于洋溢出幸福的笑容,“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人们环保意识的转变,我们的仿生蛇皮项目一定会做得越来越好。”
  长期以来,民间发明人往往执着于发明创造,在经营方面却处于弱势。如何在发明之初,就能为今后的成果转化提前做好准备呢?在与投资者的合作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对此,奥宇新材料公司负责人表示,首先是实用性,没有市场,再好的发明都是空谈;其次要看发明成果的技术成熟度和科技含量能否达到转化的要求。此外,投资者和发明人能否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也很重要,只有两者精诚团结、密切合作,才能真正实现发明成果向现实成果的转化。
  
  政府搭台助创新
  
  为了进一步挖掘民间发明潜力,鼓励民众发明创新,近年来各地相继举办了各种活动。2006年,在北京市科委的支持下,北京发明协会成功举办了首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5届。如今,大赛社会影响力、号召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不仅为广大发明人提供了展现自己的舞台,同时也为投资家和金融家提供了选择的平台。
  北京市科委副主任朱世龙表示,在着力推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的同时,北京市科委也高度关注民间创新,积极为普通百姓和青少年学生搭建全民创新的大舞台。对于在发明创新大赛中涌现出来的好成果,市科委还将进一步关注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促进其成功转化,让这些成果真正应用于北京的社会经济发展。
  对于一项发明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而言,政府的奖励或资助也许只是杯水车薪,但是它却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对于民间发明,政府部门并没有坐视不管。
  2011年5月15日,第六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正式启动。北京发明协会理事长曹凤国表示,今年的大赛在延续以往奖项设置的基础上,还设立了许多专项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发明创业专项奖。
  对于民间发明创新成果如何成功转化的问题,中国发明协会理事长朱丽兰表示,创新和创业之间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发明出来的样品离真正成为产品,进而成为商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她告诫民间的发明家要及时更新观念,“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抱着开放、集群、团结的精神,民间创新才有未来。她同时还呼吁政府部门和风险投资公司在民间成果转化方面,能够加大帮助和支持力度。只有官产学研经结合在一起,民间创新才能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责任编辑 郭苏)
其他文献
随着人口生育率不断降低及人均寿命持续增长,我国人口结构中老龄人口比例也持续增高,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需求是亟待重视和研究的热点问题。菜市场作为一个老年客户比例较高的商业场所,对于老年群体参与社会性活动并自发产生社交行为是自然的、高效且有吸引力的,因此本文选择老年人活动较多的菜市场为空间载体,研究老年人自发性社交空间的设计策略。期望能够为扩大老年群体日常生活交际圈,全面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提高老年人生活的幸福指数以及老年人社交空间探索提出建议。
  本文主要针对南京地区菜市场进行实地调查和数据
湖南大学早期建筑群是我国早期现代主义建筑中具有突出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物质文化遗产,在2013年正式成为我国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17年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各建筑保存状态良好,主要作为办公建筑供各院系使用,至今仍处于使用状态。但随着使用年代的增加,湖南大学早期建筑群不可避免地出现不同程度的衰败与老化,例如外墙劣化、围护结构保温性能降低、基础设施老化等,并由此带来建筑
近年来乡村振兴的政策以及人们对田园山水的渴望使乡村建设空前发展,乡村亲子游也逐渐成为我国城市家庭主要的出游选择,但仿照城市、快速、单一、过度的开发模式使乡村的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受到强烈冲击,不仅外来访客感受不到乡村文化的吸引力,当地居民的真实需求也难以得到满足,乡村公共活力不足。
  乡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留守乡村的大部分为儿童与老人,儿童是乡村公共空间的使用主体,是促进邻里交流、促进良好人居关系形成的纽带。乡村建设缺乏公共活力的关键是没有解决以谁为本的问题,大多以吸引游客为目的,没有考虑乡村当地
随着社会对传统街巷保护的日益重视,大量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传统街巷已得到有效保护。但传统街巷分布较广,数量众多,其价值评估标准模糊以及保护模式单一等问题,导致大量具有保护价值的街巷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何正确判断传统街巷的内在价值,切实做好传统街巷类型划分,是湘中地区传统街巷保护的关键所在,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本文以湘中地区传统街巷空间为研究对象,围绕传统街巷空间的保护与更新进行论述。全文
本文选题是由2019年11月16~17日在湖南大学建筑学院举办的“刘敦桢、柳士英与近代中国建筑教育国际论坛”延伸而来,柳士英是近代建筑学家、教育家、规划学家,还是笔者硕士就读院校——湖南大学曾经的副校长、土木系系主任、教授和建筑学科的创始人之一。因此,开展对柳士英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学界更清楚地认识中国近代首批留日建筑师群体的行为活动与思想演变,而且对于湖南大学师生群体来说,有着非比寻常、不可替代的纪念意义。
  既有文献分析表明,关于柳士英的研究,以其建筑领域为主、个人生平为辅,教育与规划领域则
全球化、城市化、现代化的世界进程,如同流水一涌而进,我们在不停歇的学习中适应全球化,在不断建设中跟上城市化,在技术更新中追上现代化,急于缩小我国与世界的差距。此时,差距已经缩小,我们可以且需要停下脚步去反观自身的传统文化,了解传统中可以与我们共同进步的文化,保留传统中于我们而言不可缺失的部分。
  传统村落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是传统农耕文明的起源,也是我国人居环境的原始形态,对于我们传承与学习传统具有不可取代的意义。与此同时,随着近些年国家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重视,传统村落名录中的村落
社会各界的研究者对建筑教育进行了大量研究,对建筑教育有许多研究成果。但其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高等建筑教育领域中,学院之外的校外建筑教育一直存在发展,其中高等建筑教育校外培训是目前校外建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最早期的师徒制到布扎时期的图房,再到如今分布在全国各地的高等建筑教育校外培训,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建筑学学生学习建筑学科知识。
  论文通过对目前国内高等建筑教育校外培训的大量调研、亲身实践经验积累,在国内高等建筑教育校外培训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试图解释、剖析其背后发展运营机制,研究其课程组成、
编者按为了弘扬在“科技北京”建设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文化,培育创业企业家精神,营造创新创业氛围,使北京成为鼓励创新、培育创业的沃土,本刊特开辟“创业故事会”专栏,欢迎在北京创业,并取得成功的人士,撰写个人或团队在创业历程中的种种酸甜苦辣,与读者共享。  齐向东2005年9月创办奇虎公司,并出任奇虎公司总裁。曾任雅虎中国区副总裁兼3721公司总经理。毕业于长春邮电学院无线电通信系,北京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硕
期刊
创新型乡镇建设是北京市科委提出的一项农村科技重点工作,在充分调动乡镇党委,政府积极性的前提下,为每个试点乡镇“量身定做”一套发展规划。随后导入培训,导入人才、导入技术,经过几年工作实践,创新型多镇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形成了多种可供其他乡镇借鉴的创新发展模式。  “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根‘针’,就是乡镇党委和政府。处于改革创新时代的北京郊区乡镇,走创新发展之路是乡镇自身实践科学发展
期刊
2009年以来,一批科研院所的重大科技成果落户北京,有力地推动了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中科院化学所的纳米材料绿色制版技术,就是其中的代表性项目之一。  中科院化学所的纳米材料绿色制版技术,彻底解决了印刷制版过程中的污染和资源耗费问题,加快了印刷业的“数字化、绿色化”进程,未来将打造百亿元的产业链。  该技术项目负责人、中科院化学所研究员宋延林告诉记者,纳米材料绿色制版技术已在《北京日报》社印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