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读,不该被语文课堂冷落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x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默读和朗读如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双翼,对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由于教师对于默读重要性的认识不够,默读常被语文课堂冷落。面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默读训练的现状,我们教师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协调默读和朗读的关系,就一定能发挥默读的独特作用,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默读 朗读 个性阅读 自主学习
  新课改到目前为止,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被放到了一定的高度。语文课堂上,教师不失时机地指导朗读,学生眉飞色舞地朗读展示,课堂变得热热闹闹。确实,语文课少不了朗读,也缺不了朗朗的读书声,像"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的千古绝句,像《桂林山水甲天下》、《猫》这样流传至今的美文,加上写事、记人等美轮美奂的文章,都需要我们去一读再读。
  但是,许多教师对于"以读为本"的理解有些偏颇,认为阅读就是朗读,在语文课堂中片面强调朗读,让学生读了一次又一次,读得惊天动地,读得震撼人心,而把朗读的孪生兄弟--默读给冷落了,更有甚者把默读看成是上不了台面的环节,把默读赶到了语文课堂之外。
  一、深究"默读遭受冷落"的原因
  小学语文课堂重视朗读是必要的,然而,我们有效默读同样不可缺少,只有让学生沉静下来,调动知识储备、生活经验,深入到语言文字之中,才能发现疑问,感悟体会,解读文本。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默读遭遇冷落,这就不能算得上是完整意义上的阅读,容易造成语文课堂失去平衡。但是教师们为什么对默读熟视无睹呢?深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在朗读和阅读之间划等号。《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而各个学段对默读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会用到一种阅读方法,那就是"默读",在图书馆,在电脑前,查资料、读报纸、看信件等,很少有人会用朗读这种阅读方式。
  可有些教师觉得在理解文本、培养语感、陶冶情操等各个方面,朗读完全可以代替默读,觉得学生如果拥有了朗读能力,那么默读能力就会随之而至,认为再进行默读训练是既重复又费时的。其实不然,学生的默读能力由于得不到训练,普遍较差,有的到了高年级还不知道该怎样进行有效默读。长此以往,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得不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全面培养。
  在朗读和阅读之间划等号,冷落默读的阅读课堂不是完全而到位的"读",却是片面而狭隘的"读"。
  2、将"读"功利化,追赶潮流。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充满了"动"。有些教师把热闹的课堂作为衡量一堂好课的重要标准。于是,很多老师将"读"功利化了。赛课、公开课,甚至是我们家常课,教师们尽情展示着各种各样的读,分角色读、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表演读、齐读、赛读等,读出了情感,活跃了气氛,可那么反复的读,只是停留在理解环节、模仿语气上,有了情趣,缺少了理趣。就是这样的"读"被有些教师称为理念先进,动感十足,也正是这样的"读"成了有些教师追赶潮流、装点门面的法宝。
  3、认为朗读易操作,默读难把握。朗读是有声地读,是面部活动,学生认真与否教师略一关注即可,指导方式有很多,指导成效也易见。再看默读是不出声地读,是心里活动,只能靠教师观察学生神态、表情的变化去判断学生的投入程度,把握起来有难度,指导起来更有难度。
  对于易操作的朗读,教师当然捧若"掌上明珠",运用得不亦乐乎;反之,对于难把握的默读,教师就视如多余,最多偶尔为之,点缀一下课堂。
  二、 关注默读的价值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其中就默读还特别指出:第一学段"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二学段"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第三学段"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教学实践表明,默读是语文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它是阅读者心灵内部的精神活动,既可在咬文嚼字的精读中运用,也可在粗枝大叶的浏览中运用。如果说朗读是根本,那默读就是枝叶,冷落默读的课堂,就像鳥儿失去了一只翅膀,难以高飞。那默读训练对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何价值?
  1、 默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朗读是学生眼、口、耳、脑多种器官参与,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集中学生注意力,便于吟诵、记忆。而默读就不同了,学生不出声地阅读,不必考虑文本的语音、重音、节奏、语气等,直接把文字发送给大脑,眼睛浏览的速度不会受到嘴巴出声朗读的约束,视觉范围会更广阔,因此,学生注意力可以更加集中,有效提高了阅读速度。2、默读有利于学生的静心思考。都说"沉默是金",而默读正好为学生提供了静心思考的时间,为学生打造了深入思维的空间。在学生默读时,课堂表面上是悄无声息的,可学生心灵深处却是波涛汹涌,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和旺盛的精力,将眼睛获取的文字快速处理,投入静心思考之中,此时,学生感悟体会,放飞思维,驰骋想象,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也不断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3、 默读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个性阅读。默读是学生不出声地阅读,在安静的环境下,大家互不干扰,更有利于集中注意力,深入思考,更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个性阅读。比如说,学生在默读的过程中,如果碰到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就可以多读几遍,也可以联系上下文多看几遍,可以在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停下来质疑解疑,读到感动的地方还可以细细品味,一再咀嚼,有效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阅读的的质量。
  4、 默读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当今社会是"信息爆炸"的社会,所以,作为一个现代人主要阅读方法还是默读,而且必须擅长默读,因为默读实用性很强,它的阅读速度快而且理解较深入。默读能力不强的人,在社会上是很难立足的。而且不但我们语文教学需要默读,其它学科学习也都需要默读这种阅读方式。   学生默读能力的养成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而小学的语文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默读能力的任务,作为教师,在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的默读能力,从而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有效培养小学生默读的能力
  提高小学生默读水平,可以帮助学生在短暂的时间里学习大量知识,开拓知识视野,丰富知识储备。因此,我们的阅读教学既需要"书声琅琅",也需要默读静思,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要着眼于培养小学生的默读能力。
  (一)提供培养默读能力的条件
  小学生默读能力的培养是需要教师提供条件的,否则都只是空话。
  1、 给学生默读以充足的时间。一般来说,默读课文需要的时间并不长,一般三五分钟即可,但如果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问题,并有所感悟体会,就需要更多时间,很多教师看到静悄悄的课堂忍不住了,就打断了默读。
  其实,学生的有效默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离开了它,教学过程中的质疑解疑、议论辩答、感悟体会等,就只是空中楼阁而已了。由此可见,默读能力的培养需要给以充足的时间,教师应该优化课堂环节,减少一味的朗读、讲解、分析,让学生先默读静思,再或感情朗读,或讨论交流,默读能力才能有效培养。
  2、给学生默读提供问题情境。都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默读更是如此,只有做到动眼、动脑、动手相结合,才能真正提高默读能力,这就需要学生有目的地默读,就要给学生默读提供问题情境。以问题为载体,在默读中,动眼,让学生增大视觉范围,从一字一字地读到一词组一词组地读,再到一短语一短语地读,最终达到"一目十行";动脑,带着问题,目之所及,静静地读,默默地想,去理解感悟;动手,辅助以手的动作,动笔做做记号、圈圈点点、写写体会。这样,对文本的理解加深了,默读水平提高了,阅读效果水涨船高。
  (二)运用多种默读形式,提高语文素养
  1、在初读课文时进行感知性默读。什么感知性默读呢?感知性默读是学生通过默读接触文本,得以整体感知文本所体现的信息的过程。在初读教学长课文或一大段文字时,默读是整体感知最有效的方法,它能够快速又有效地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和布局谋篇,常常表现出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教学《巨人的花园》、《幸福是什么》、《小木偶的故事》、《少年闰土》等篇幅较长的课文,都可以安排充分的默读训练。
  2、在文本疑难处进行质疑性默读。质疑性默读是在文本疑难处,在默读中潜入文本,在不断的比较和分析中,自读自悟,完善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疑难也随之水落石出,接着进行交流汇报,优化默读的过程,从而使默读训练有效而实用。
  如,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时,有一学生质疑:"在救唐僧时,凭孙悟空的本事,打死白骨精易如反掌,那他为什么不直接打死白骨精,而是要先变成老妖婆,在白骨洞内与白骨精进行纠缠呢?"这个问题对于理解孙悟空的人物特点很有用帮助,也是课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因此我先引导学生专心默读相关段落,让学生自主默读、探感悟究。这时,学生默读静思,专注文本,自主感悟。质疑问难让学生有了思维的火花,激发了学生寻求知识的动力。
  3、在品读精彩句段时进行咀嚼性默读。咀嚼性默读是在默读中,学生运用分析、判断、推理等多种思维方式把握文本的内容以及形式的特点的过程,一般运用在品读重点词句、精彩句段的教学中。学生在默读文本时,默读细思、咬文嚼字,学习理解文本、积累内化语言、感知运用文本。
  古诗很有韵味,很适合朗读,但在品读关键词眼时运用默读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我校的一次校本教研中,有一位教师执教古诗《小儿垂钓》,他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第一步,读古诗《小儿垂钓》,说说小儿学钓鱼,发生了什么事?相机出示诗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第二步,抓住诗眼"怕"研读古诗。思考小儿究竟怕什么?从哪些地方看出小儿怕?在这一环节中,大部分教师会采用朗读的形式,而这位执教者引导学生抓住诗眼"怕",带着问题,默读古诗。在这静静的读书的场景里,浮躁没有了,干扰没有了,学生动眼,动手,更动脑,,斟酌推敲,进入了全神贯注和自我感悟的境界。交流时,学生畅所欲言,重点词语理解透彻了,古诗意境品味了。
  4、在总结文本、赏析作品时进行评价性默读。都说"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评价性默读关注的正是阅读的个体差异,在默读中,学生对文本所提供的内容进行品读,随着个人的价值取向与兴趣爱好对文本进行分析,从而形成观点。在课文总结、作品赏析等环节就可安排评价性默读环节。以下是我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中的一个环节:
  在学生了解了圆明园的辉煌和遭遇抢烧之后,在课的最后环节,在伤感的背景音乐里,我动情地说:"这么辉煌的万园之园却被英法联军这伙强盗的一把火给毁了。"此时出示火烧圆明园的课件,屏幕出现一行字:"这把火,烧毁的是什么?可烧不毁的又是什么?"這时,我说:"请静静地读课文,和自己说说悄悄话,在书的空白处写下你的感悟?"学生在"音、像、画"的感染下,在文本中自由穿梭,学生的爱国之情喷涌而出。学生充分默读后,说出了自己的体会。有的说:"这把火烧毁了我国园林艺术的精华,可烧不毁中华民族的仇恨。"有的说:"这把火烧毁了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可烧不毁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有的说:"这把火烧毁了中国人心中的天堂,可烧不毁侵略者的滔天罪行。"
  看到这里,你一定会被学生的回答震撼。学生不只是在默读,而是在用心与作者进行对话;学生不只是在批注,而是对文本的二次创造,体现了阅读的个性化。
  实践证明,默读和朗读同样重要,它们没有主次之别,没有轻重之分,都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彼此之间必须有效结合,共同促进。只要教师们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协调好默读和朗读的关系,就一定能发挥默读的独特作用,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教师们,教师们,不要再冷落默读了,让它在课堂中绽放异彩吧!
  参考文献:
  [1]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出版社,2003,(9).
  [2]蒋成瑜.特级教师教学论文荟萃[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3).
  [3]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2,(12).
其他文献
【摘要】网络技术取得快速发展,方便了人们日常的工作与生活,然而当前的信息与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问题较为严重。因此本文分析了信息及计算机的网络安全概念,分析出现安全问题的原因与表现的形式,进而有效提出信息与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技术,保障信息与通信网络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关键词】信息与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技术可靠安全  1.信息网络的安全概念  信息安全指的是保护机密的数据或者信息免受外来的非法控制与威胁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不仅需要教授语文知识,还要积极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是,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这些现象都极大地阻碍了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开发。本文将针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进行浅谈。  【关键词】高中语文培养语文思维  一、语文思维的特点  1.交流性:  教师在课堂上,针对语文知识精心设疑,使学生对此产生学习
[摘要]: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应该遵循民主性原则、主体性原则、个性化原则和鼓励性原则,这样有利于营造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和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优势,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为了达到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积极探索和不断实践,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教会学生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最终实现"学会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学
【摘要】课堂练习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教学活动;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语言交际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老师了解学情、及时反馈矫正的重要手段。新课标要求面向全体实施素质教育,倡导体验参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就要求老师必须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上多下功夫。那么,如何更好地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搞好课堂练习的设计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该体现以下原则。  【关键词】英语
【摘要】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研究课题,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高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才能真正地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个性化教学小学数学有效性  所谓个性化教学,就是“以人为本”为指导思想,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如性格、兴趣、爱好,并以此为出发点,使学生的自主能力、个体认知水平、性格等在教师的指导与课堂群体互相影响下得到充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口头求简单的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使學生完整地经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的抽象性与概括性,发展符号感。  3.培养学生用字母表示数的意识和兴趣,使学生进一步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  课前谈话:  唱字母歌,引入并板书
最近,笔者听了庞维国教授的讲座《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习方式:学习心理学的视角》,读了贵丽萍的著作《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思维活动:评判性阅读视角》,现谈谈自己的一些听读感想。  一、听庞维国教授的讲座  在上次后备人才班集中培训中,华东师大的庞维国教授给我们做了《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习方式》的讲座,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其中庞教授讲到的创新学习特别给我深刻印象。他从具体的例子入手,提到创新的三个层面,并特别提到微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空间观念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绘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绘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专门安排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个单元,这个单元是三年级学生比较系统地认识平面图形,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计算的起始单元。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一方面要使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及其周长
美术作为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的特殊作用,因此,美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美术教学的着力点在与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关键在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习生活中在获得正确的审美情趣,提升诠释美、表现美的能力,达到以美益智、以美陶情的目的。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我经常不断的问自己:通过什么样的有效策略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一个相关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以引起学生一定的心态和情感体验,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刺激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而启发、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知识,提高分析问题、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积极有效的情境式教学对完善新课程下的政治课的课堂结构,提高学生对政治课的浓厚兴趣,进而使我们的教学效果得以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面浅谈几点我在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