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摇香已乱 无风花自飞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139207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彭龄向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赠送著作《埃及漫步》

  还有几篇写中阿友情的文章也很动人。《阿拉伯的白求恩》中的叙利亚诗人、作家奥贝德,是作者在叙利亚工作时结识的朋友,后来应聘到北京大学东语系任教,他呕心沥血工作长达12年之久,未料染上重病,回国前写了告别诗,诗中既有对故国的绵绵思恋,又有对中国的深深牵挂,他回到叙利亚的第二天,便合上了双眼!人们在他的衣袋里发现了他最后写下的诗,诗中说:“主啊!求你别在这里合上我的双眼!/这里的人们心地纯洁/ 这里的土地水美林丰/但我思念我的故土/想对那里的山川、海岸/看上最后一眼……”《友谊树上的花蕾》写的是叙利亚学者、作家哈基博士,他对毛主席诗词赞赏备至,决定将之从英、法文译为阿文。他特别关注原诗词的音韵、旋律,为了在译文中尽可能体现出来,他多次要彭龄用中文为他高声朗诵,他仔细聆听、品味。在翻译《十六字令》“离天三尺三”的“三尺三”时,他认为这并非实际距离,如直译,要用公尺换算,就失去了诗味,哈基决定用阿拉伯民间表示极近的俚语——离天“只有三只脚加三根手指”,这样既不失原意,又好懂。诗集出版时,哈基无比激动,说这是阿拉伯人翻译的第一本毛主席诗词。至于《天涯觅知音》中写彭龄在国内费尽心力,为黎巴嫩的纪伯伦纪念馆寻得一本由冰心翻译的纪伯伦《先知》中译本,而让对方无比感激,盛赞这是“最有价值和最宝贵的赠品”,则是又一段友谊佳话了。
  《书影月痕》的作者彭龄原来是写诗的,出版过诗集,后来主要写散文、随笔,而写这类文章不由得还是诗的笔调,记人、叙事、论文总洋溢着某种诗意。他很谙于不疾不徐、风度优雅地娓娓道来,往往还带出许多信息,在这本书里尤其如此。题材不论大小,即使一般的寻访、书评、书介,在他手里,也写成了很考究的耐人品味的美文。他是继承了其父散文写作风格的。赏读 《书影月痕》,令人想起南朝柳恽咏蔷薇的诗句:“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那确是一种相似的美的享受。我曾多次听彭龄说过,他手边还有很多写作素材。凭他与章谊两人的生花妙笔,写出更多的佳作美文,可以期待。
其他文献
作为一位20世纪的画家,马格里特在油画方面所做的贡献有目共睹。他以复杂的思维逻辑去探讨事物的本质,企图解决事物中存在的矛盾与冲突,他的作品具有一种神秘的哲理味道。他曾不止一次地描绘过油亮的深绿色树叶,其中的叶脉清晰可见。这幅画描绘的就是一片巨型树叶,它如此巨大,竟然有8只外形奇异的珍稀鸟类栖息在它的叶脉上,就如同栖息在树枝上一样。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又好像鸟太小了,小到一片叶子就足以容纳下它们。画中
走进大象美术馆David Onri Anderson的展厅,首先会闻到一股强烈的泥土味道,地上铺着草皮,这与展厅作品的大地主题有关。参观者可以脱下鞋子与草坪亲密接触,体验一次多感官的画展。这位来自纳什维尔的法裔阿尔及利亚艺术家通常是从回家乡波尔多的旅途中获得灵感,他也对美国的荒原着迷,这同样给他艺术的滋养。他的配色方案素朴。他喜欢即兴创作,随创作随配色,从不提前计划。他认为,绘画就是在探寻物质与精
卡洛斯·布洛桑(Carlos Bulosan,1913—1956)是菲律宾裔美国作家和诗人。是活跃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菲律宾裔作家团体中最具成功潜质,最为惊艳和最具现代性的一员”。其作品如散文诗般简约洗练,犀利直率;讲故事般的叙述风格又使得作品妙趣横生、引人入胜。作品主要运用自然主义的手法,真实再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菲律宾移民在异域他乡充满屈辱、压迫、痛苦和非人性待遇的美国梦追寻之旅。卡洛斯一生曲
在人类的整个历史发展中,音乐对社会的作用随处可见。要知道,地球上的每一种文化都有音乐,音乐似乎是人类的基本活动之一。然而,早期音乐未能一代一代流传或记录下来。因此,并没有正式记录的“史前”音乐。即使如此,考古学家挖掘出来的用骨头制成的笛子却可以证明史前音乐的存在。  在近代的历史中,能够看到音乐对社会的明显影响。据说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在起草 《独立宣言》时曾经受到音乐的帮助。当他找不到准
现代巴黎城市俯瞰  提起当代的法国和巴黎,那仍是世界人民心目中的向往之地。在世界人民的心目中,法国有着香榭丽舍的衣香曼影,街道上弥漫着的咖啡气息,浪漫的爱情;那里有无数华贵的奢侈品,高贵典雅的时装,奇丽的香水,精致的美味佳肴。法国,巴黎,犹如一个不老的女神,穿越时空的磨砺,历久弥新,始终散发着独特的迷人的气质,令人沉醉和迷恋,使人难以忘怀。  一百多年来,世界经历了很多变化,法国和巴黎也随之而改变
“大家”阅读  互联网时代,读者并不缺乏信息,但一些真正具有传播价值的内容,却往往淹没于信息洪流之中。力求将最有价值的信息,最有锐度、温度、深度和多维度的思考与表达,最值得阅读的网络优质原创内容,快速呈现给读者,是《世界文化》与腾讯《大家》建立合作的初衷与共同努力的方向。【“大家”阅读】每期将臻选《大家》所汇聚的中文圈知名学者、专栏作家的最新文章,与读者分享“大家”眼中的“世界文化”。《救世主》 
人们的印象中,韩国是整容王国。提到韩国,就想到整容。  有一部韩国电影《丑女大翻身》,讲的是女主角变漂亮以后各种待遇如何变好,这部电影更像是整容广告,告诉观众:丑女没有前程,整容吧,姑娘!  韩国人有句话说,男人以财为貌,女人以貌为财。可见,韩国人的确比较重视外貌。对自己相貌不满意的,宁可少吃一顿饭,也要攒钱整容。韩国社会是一个看脸的社会,职业选人的标准就是要“长得好”,其他的问题可以先放一边。无
化蛹的蝴蝶  老丈人提醒上门求親的科尼利:埃德温娜既不懂缝纫也不会做饭。科尼利回答:“我要娶的是媳妇,又不是厨子。”埃德温娜被父母给惯坏了,什么家务也不会干。她像牧师爸爸一样活在圣洁的精神世界里,坚信人的肚皮里盛的不是臭气熏天的脏器,而是塞满了玫瑰花瓣。此外,她是个话唠,单凭说话就能把人的天灵盖掀起来。  至于科尼利,他在5岁时母亲就去世了,父亲的冷漠使他很早关闭了心门,学得皮糙肉厚。他是个旅行推
世界很大,总得去看看。  哪个城市曾留下你的足迹?你又曾站在哪片天空下遥望故乡的方向?  离开时,你舍弃了什么?归来时,你带回了什么?  你站在世界一隅,你仍然是你。你已不再是你——你看过的世界都成了你。  我是小魔杖本杖。今天点到你,愿意跟我聊聊么?  因为飞鸟鱼跑去京都开民宿,我又重温了日剧《在京都小住》,试图“脑补”如今飞鸟鱼的生活轨迹。影片中的舅爷,骨子里有着飞鸟鱼笔下京都人的优雅与高傲,
美国作家安东尼·多尔(Anthony Doerr,1973— )凭借长篇小说《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All the Light We cannot See,以下简称《光》)获得2015年普利策小说奖,评委会称“这是一部由‘二战’恐怖而激发创作的富有想象力又错综复杂的小说,通过简短优雅的篇幅,探索人类本性和技术之间相互矛盾的力量”。以“二战”为题材的佳作并不缺乏,比如英国作家伊恩·麦克优恩的《赎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