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为何集体被抛弃

来源 :商业2.0·豫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han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月14日,美国银行大手笔出售了总计l04亿股建行H股,套现515亿港元。近日,高盛也出售24亿工行H股,约套现港元117亿。
  在国外大行纷纷减持中国银行股的同时,国内投资者也不看好银行股。截至11月23日,A股银行类股票的收市点位为4490点,与4月15日的5215点阶段高点相比,跌幅近14%。一些城商行类股票跌幅更大,其中宁波银行下跌近40%。
  据统计,16家上市银行今年前三季度共实现净利润近6920亿元,同比增长约31.6%,占全部上市公司近一半,堪称A股市场的绝对主力,然而高盈利之下却是这支主力军不被投资者看好,集体被抛弃,原因何在?估值低凸显银行业隐忧
  根据银河证券的测算,201O年银行板块PB(市净率)平均值为1.5,PE(市盈率)平均值为8.5,而今年预计分别下探到1.2和7.1。东方证券跟踪数据也显示,2011年银行股PE为7.07,PB为1.27。
  银行股的估值已经处于历史最底部,民生证券的研报中称,银行业估值已低于历史99%的水平。业内人士认为,这样低的估值已基本封杀了银行股的下跌空间。
  然而,与欧美银行业相比,中国银行股的估值并不算便宜。数据显示,目前美国银行股价为6.42美元,其每股收益为1.21美元,PE为5.31倍,PB仅为0.32倍;此前深受降级传闻影响的法兴银行的PE仅为4.49倍;摩根大通当前的PE仅为6.38倍。因此,仅从估值的角度来看,国外银行的股价更是“白菜价”。
  尽管如此,国外银行股仍是当前最不被看好的投资品。截至11月20日,今年高盛股价累计下跌43%、大摩跌46%、美国银行跌56%、富国银行和摩根大通则分别下挫20%及26%。
  由于欧美银行对欧洲债务的风险敞口过大且欧美经济复苏乏力,分析师普遍下调了欧美银行的盈利能力,部分银行更是难以避免亏损的局面。因此,欧美银行股的估值水平将会被动上移。
  中国银行业的困境也显而易见。首先,地方融资平台暴露的风险给银行资产质量带来隐忧,经济的下滑加大了银行资产质量下行的风险。其次,随着房价下跌,房地产贷款违约的风险增大。
  11月15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HF)在首份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全面评估报告中呼吁,中国金融机构应警惕房价下跌等风险。IHF称,中国多数银行似乎有能力抵御资产质量大幅恶化,收益率曲线的移动,及汇率的变化等问题单独出现的)中击,但几个风险若同时发生,银行体系可能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在全球经济不乐观的背景下,作为强周期的银行业,银行股的低估值有其合理性,而且,还需要提防低估值陷阱,随着盈利能力的减弱,估值被动提高。这种情况在有色金属行业很普遍,当整个行业盈利能力最强,估值最低的时候,也是行业风险最高的时候。
  高净息差难持续
  尽管前三季度银行资产负债表很亮丽,但细究利润构成,可以发现,银行业对利差“摇钱树”的依赖依然没有多大改变。
  以民生银行为例,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净利息收入467亿元,同比增长44%,净息差率为3.04%;净非利息收入135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的22%。
  业内人士表示,中国银行业仍然有70%左右的利润来自净息差收入,尽管中间业务收入有所提高,但占比依然较低。
  这样的收入结构在国外不可想象。肯同国际董事长宋海聚说,美国银行业是开放的,谁都可以注册开银行,银行数量众多,但国外银行没有净息差保护,利率是市场化的,竞争很激烈,银行都在想如何养活自己,收入主要靠中间业务和业务创新。
  兴业银行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国外银行的存款利率很低,有的甚至没有利息,都不靠净息差吃饭,主要靠中间业务赚取收入。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对于国内银行业来说,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记者翻看各国净息差时发现,国外很多银行存款利率大都非常低,欧美银行存款利率多在1%以内,日本银行的存款利率接近于零。
  更明显的是存贷净息差率。在国外,由于利率市场化,银行的净息差率非常低,不足以养活银行。然而,在国内,存贷的净息差率却可以达3%以上,这是当前银行盈利的关键。
  河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主任王敬伟表示,国内这么高的净息差很难持续,以后利率会逐渐放开,银行的盈利取决于中间业务收入。
  河南金融学会秘书长张树忠表示,
  “银行下一步改革的方向:第一,是利率市场化。这对银行来说是重大的挑战,台湾在上个世纪90年代实行利率市场化时,整个银行业亏损了3年;第二,是金融准入会进—步放开,银行业的垄断陛会越来越弱,受政府的保护会越来越少。”
  无疑,国内银行业虽然赚取巨额利润,但目前的利润部分得益于政策保护,一旦利率逐渐放开,我国银行的弱点也将暴露,将对国内银行业造成巨大的冲击。当前,随着经济前景扑朔迷离,未来银行业的经营将面临挑战,过度依赖净息差赚取收入的模式也难以为继。
  未来何去何从
  银行股集体被抛弃,以及大量欧美银行破产,与当前整个银行业面临的脆弱的全球经济有关。而当前全球经济依然没有好转的迹象,特别是欧洲债务危机有愈演愈烈之势,这无形中增加了银行业的经营风险。
  国内银行业虽然没有面临欧美银行业的困境,并且受政府保护,但对银行业的悲观氛围依然存在。
  业内人士表示,除了地方融资平台、地产贷款给国内银行带来较大风险外,从宏观环境上看,中国银行业目前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主要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其营运环境带来的种种冲击;从银行自身上看,则是数年前国内银行颇为明确的盈利前景已经很难再现,未来两年银行业的经营将持续面临挑战。
  有券商分析师称,国内银行已进入经营景气下降周期,宏观经济尚未进入新的增长周期,因此当前银行业的盈利能力难以维持,估值水平难以显著提高。
  不过,国内投资者对银行业的悲观情绪,也存在过度的可能。
  国泰君安证券日前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伴随着股价的下跌,中国的银行股已正式步入1倍市净率的长期价值投资区间。1倍市净率隐含着这样一种悲观假设:未来一年中国银行业将新增不良贷款3.3万亿元或不良贷款增长7.8倍或不良率上升5.8个百分点。研报认为,这一悲观情景在未来一年内出现的概率较低。
  另外,尽管外资银行在大笔减持内资银行股,但另一方面是汇金、淡马锡等主权基金却在增持。
  资料显示,中投公司于11月14日增持建设银行27.6亿股,涉资17亿美元。此前在lO月10日,中央汇金公司集中对四大行增持。而8月29日,淡马锡也增持了建设银行44亿股H股。
  业内将这解读为对国内银行股的前景看好,当前股价已有长期投资价值。
  九鼎德盛副总裁肖玉航认为,尽管银行股还面临很多不确定性,但在“目前的全流通市场,银行的估值是相对合理的”。
  另外,我们看到,以招商银行为首的股份制银行已经开始二次转型,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在业内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同。更多银行也步入转型行列,这为未来银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当前更加关键的问题是,中国经济也已经开始全面转型,可以肯定的是,一旦经济转型成功完成,银行业的下一轮黄金增长期将有望就此起步。不过,已经启动的这一转型过程何时能够走上正轨?这也是诸多投资者认为银行业面临挑战的核心所在。
其他文献
1 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   关注度:★★★★★  关键词:中原崛起   事件:10月份,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至此,包括河南省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部分地区,正式作为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   点评:中原经济区的获批将使河南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并且探索走出一条不以牺牲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道路。  2 产业转移洽谈会河南揽金3018亿
期刊
走在创业路上,奋力前行,不断征服自己。零经验进入家纺行业,不足一年,便完成了从代理品牌到经营自主品牌的过渡。她是“杰妮家”的主人——杰妮。  强势进入家纺业  “我做事雷厉风行,喜欢挑战,什么事情也不会压倒我!”杰妮这样自我评价。  2010年,香港家纺品牌“莎鲨”进驻郑州。  进入家纺业之前,杰妮做过护士和汽车配件厂经理。因为创业的梦想,她放弃稳定的工作,满怀激情,白手起家经营事业,待事业开花结
期刊
前几年周群、阿进和郭德纲在安徽卫视搞《剧风行动》,那时的郭德纲真傻,机智的语言都让周群给抢了去,表演的才华都让阿进给占了,郭哥一副肥头胖脑的冬瓜身段,只会呲牙裂嘴地附和。  就是郭哥这么个人,在李宇春、芙蓉姐姐走红的这几年间,赢得了不少“纲丝”。你说他俗吗?俗。但你敢说你没被他的表演逗乐过吗?  郭德纲被自己那张刻薄的嘴给害了。他徒弟打了人,按理说那是他徒弟的事,只怪他多嘴,出言不逊,得罪了北京的
期刊
王颖给自己的规划是35岁完成第一个目标:他感觉创业比较早,以前很多东西还没有考虑清楚;35岁,才是创业的黄金期和自己的起点。  29岁,作为第一个无汽苏打水品牌“小趣”的创始人,他掌管着一家年销售额上亿元的企业。或许有人认为他是“富二代”,然而他是白手起家。  他有过N次创业经历,作为《商界》杂志的创业导师,在全国高校给大学生进行巡讲。他讲的最多的不是创业,而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和道德,他想让同学们知
期刊
这不仅是岁末河南商业巨头再度聚首的商业论坛,更是一个属于河南商业服务业发展的好年景。  11月23日,在由河南省商业行业协会主办、《商业2.0豫商》杂志协办的2011河南商业服务业高峰论坛上,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及河南商业企业建言献策,它们在变化中寻找规律,在规律中“肢解”变化,融策、融谋、融战,展开了一场中原商业发展的“大论战”。  来自河南商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0年河南生产总值完成了2.3万
期刊
张志刚,这位曾先后担任国家经贸委副主任和商务部副部长的全国政协委员,目前的身份是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  身份的转换,让张志刚对商业行业的发展有了更多一层的视角,其感受也颇为深刻。在河南省商业行业协会举办的高峰论坛上,他谈论最多的话题是“现代流通业”。  张志刚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流通业发展很快,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我国流通业加快自身现代化进程的任务
期刊
挑战不容回避,在百货行业,竞争是永远的发展主题。在丹尼斯的心里,棋盘上的布局依然没有离开过河南半步。  丹尼斯在河南深耕14年,从一个店铺做起,到现在成为遍布河南,位居全国连锁业百强第48位,年销售额87亿元,门店总数达到67家的百货集团。  百货做到了河南第一,又是经历两次二七商战生存下来的商业老兵,然而,随着中原经济区战略被国家批准为国家战略,河南商场上即将风云再起,丹尼斯这样的本土百货品牌与
期刊
1986年,楚修齐跟大商总经理有过一次交谈,当时大商集团在大连市场一年的销售额只有6000~,但是,去年大商集团在全国的销售额达到了861亿,可见百货业的发展速度有多么快。  大商作为大的连锁公司迅猛地发展,是百货业的一个典型。但是未来中国的百货业,包括那些发展迅猛的大型商业企业,其商业模式确实还需要一番新的探讨。  当前诟病  谈到现在百货业的发展现状,楚修齐认为,这几年,连锁业的发展,尤其是大
期刊
9月28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河南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11月8日,省九次党代会召开,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次党代会就是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动员大会,近期已经有国家各个部委包括一些大的中央企业陆续到河南来,和省政府签订协议,支持河南建设中原经济区,落实国务院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河南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河南省经济学会副会长刘道兴在河南商业服务业高峰论
期刊
河南大商这个“马前卒”已经开始准备在河南境内遍地开花,更加依托中原经济区的概念成为大商集团进军全国的“先头部队”。  出席论坛的大商新玛特郑州地区总裁皇甫立志提到一个词语——“马前卒”。“我们要做河南经济崛起的马前卒,零售业应该是河南经济崛起的首要行业。”  对于河南大商来说,这个“马前卒”的含义并没有那么简单,郑州大商不单单应该是河南经济崛起的“马前卒”,也是大商集团这个曾经只在关外“做生意”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