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亲其师信其道”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bu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其师信其道”这一古训源自我国最早的教育学著作《学记》。“亲其师信其道”是说一个人只有在亲近自己的师长时,才会相信、学习师长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其精髓就在于它所蕴含的一种良好师生关系。学生由于喜欢你这个人,就会喜欢你所教的学科,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也促使你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由于喜欢你这个人,他们会以你为榜样,也会相信你所讲的道理或规范,当然也就会遵从你的管理。那么,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内外兼修,彰显人格魅力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理想的人格具有崇高的价值,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渗透力。教师的人格魅力是由其理想信念、学识水平、知识能力、个性情趣、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熔铸而成,是吸引学生的主要源泉。教师的感召力来自于教师的人格魅力,来自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修炼出来的教育智慧。教师要具有耐心细致的个性品质、高尚儒雅的情操情感、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使学生产生“向师性”。一个教师如果用真诚、和善、言行一致的待人原则与学生相处,不偏不袒、公正无私地处理学生中的问题,并用崇高的信仰、追求来引导学生,以身示范,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仰慕感、敬爱感,学生就会有意无意地效仿老师,甚至追随老师。诸多的事实说明,品格的吸引力蕴含着巨大的力量,无需讲多少大道理,你的许多要求都能被学生欣然接受,这就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二、努力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们的不学无术,如果教师不能完善地掌握自己的专业,就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有一种观点认为利用情感因素就是要和学生搞好关系,对学生要和蔼亲切,这样就可以了。这种观点是十分片面的,和学生建立融洽的关系,对学生要亲切和蔼无疑是必要的,但决不是全部。我始终认为一个教师要获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最根本的在于学生是否认可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一个教学水平一般,对学生亲切和蔼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充其量是一个好人,而不一定是一名好教师。在处理和学生关系的时候,不要忘记学生的身份和任务,学生是来向教师学习知识和技能的,一个教师只有满足学生这个最基本的要求,才能谈到其他,否则一切都是空谈。因此一个教师必须对业务深入钻研,精益求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一个博学的教师形象,这样的教师才会获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仰,才会受到学生的爱戴。也唯有这样学生才会喜欢你,爱上学习。
  三、关爱为重,铸就教师高尚的师德
  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教师要教育好学生,最重要的就是一个“爱”字。爱是教育的基础,教育的灵魂。教师要真切地关爱学生,理解并尊重学生。爱学生,就要尊重信任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自信,教会学生自爱与爱人。教师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情感的渗透和激励,既做学生学业上的严师,又做学生生活中的益友。行动上接近学生,心理上贴近学生,教学上就有了更大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使学生有心里话愿和你说、敢和你说,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和学生多接触,找学生聊一聊,和学生一块儿玩一玩,了解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上的困难,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这样,才能用无声的行动代替有声的命令,学生才会信服,才会乐意学你教的课程。
  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
  平等的教育环境能促使学生进发出想象力、创造力的火花。课堂气氛综合体现师生在课堂中的情感状态、学习态度等。教师要善于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形成有人情味的教学个性,教师也要重视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在教学中要积极设计和促进一种民主、活泼的适合于学生情感需要的融洽氛围。“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还道出了教学上一个最朴素而最有效的道理,那就是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这样才有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出于对老师的敬慕,也就对所授的课程抱有学习热情,并努力学习来增进和老师的感情以回报老师的爱。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学生积极的情感、欢快的情绪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系。而消极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正所谓:欲使学生信其道,教师必以人格感染、情感交流使之亲其师。只有建立一种民主、和谐与亲密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深深地喜爱教师,当这种爱达到一定程度,才会产生情感迁移,从爱教师到爱他所上的课,进而爱及他所教的学科。
  总之,教师要以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来引领学生的学习,要把尊重与爱撒给每一个学生。我喜欢“亲其师信其道”这一教育准则,因为我觉得,成为一个在精神上能和学生平等相处、在情感上能感染学生、在学习上能引领学生的老师,足矣。
其他文献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应结合新课改,在教学过程中凸现生活实践特点,借以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实践,进而诱发学生在生活中感悟品德教育。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为核心,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课程。在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下如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凸现生活实践:  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新课改的实施,小学品德与生活教材内容大都以生活为题材,以实际案例来引导学生感受、领会其道德
期刊
新课标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放到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并指出“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功能的渗透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一个必须引起重视的当务之急。  一、充分挖掘教材,适时进行德育渗透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
期刊
我校从2001年9月开始,坚持开展了以“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为内涵的读书活动,用文化培育学生的心灵。  一、摘编经典,引导诵读  2001年9月,学校组织教师将古代经典文学中初中生易学、易记、易懂的古诗文精心摘录汇编,开发了以“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为内涵的校本课程《初中生古诗词诵读与书写》,由每班的语文教师组织学生坚持每天早晨10分钟的古诗文诵读活动,其间穿插教师的朗读指导,释义点
期刊
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轻“德”的观念严重。现在的一些家长和学校只抓智育,忽视德育;只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忽视生活常识的学习;只重视知识的学习,忽视能力的培养;只重视特长的培养和训练,忽视全面发展;只重视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  2.教育网络存在缺失。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相脱节,口径不统一,责任不明确,机制不完善。学校重视文化知识教育,而忽视品德教育,顾不上管;家
期刊
德育一直是国家教育以及教学的重要领域,其的重要性是每一位教育人员都不容小觑的。因此无论是在国家的教育政策的拟定以及制定中,还是在学校长期教育活动的开展中,都少不了“德育”的“身影”。“德育”情况如何影响着所教导出来的学生的人品、价值观、思想观念。但是在“德育”的实际“育才”实践中,实效性却很低。  一、中小学生德育“低实效”之因素  通过“德育”是可以将一个孩子教导成品德、修养良好的人才,但是“德
期刊
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体会到各种艰辛与欢乐,但更使我刻骨铭心的,莫过于被认可时的喜悦和为人梯的幸福。每每静心时,我时常叩问自己,一个人在普通的岗位上作出多大的贡献?然而正是这琐碎平凡的工作给了我答案,给了我继续向着远方风雨兼程的勇气和力量。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育人艺术,也是一种创造性劳动,班主任自身素质的高低和工作方法的优劣,与一个班级班风、学风的好坏有着直接的联系。总结多年来的班主任工作实践经验,
期刊
从呱呱坠地开始,人类就开始了模仿和学习;从学说、学写开始,逐渐学着成长,学着做人。在父母老师的教导下,孩子们才茁壮成长,也才能在将来为祖国贡献一份力量,“玉不琢不成器”,可见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学校要致力于构造一个文明、和谐、上进的社会,培养孩子文明、善良、上进的优良品质。  我校本学期雅行主题推出了“雅行”校园活动,旨在培养学生文明出行的好习惯。雅,源于《诗经》,发于情,止于礼,显于
期刊
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杜郎口中学利用导学案导学,推行“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该模式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参与为特色,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老师用极少的时间进行点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独特的方式诠释了新课改的精神和理念,更给我们树立了一座课改的丰碑,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学者、教育工作者赴杜郎口中学进行学习考察。我校派去参观学习的老师回来后,根据参观学习时的所见所闻开始编写导学案并利用导学案
期刊
一、爱心浇灌,以“情”感人  亲其师而信其道。要想让学生亲近你,喜欢你,我们就必须学会走进学生的心灵,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达到了这种境界,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也就成功了一大半。所以在接手这个一年级时,我先做了两件事:  一是用最短的时间记住所有孩子的名字,了解所有孩子的爱好特长,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品尝出来自老师的挚爱。  二
期刊
教育工作,尤其是班主任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要想使班级管理工作做得成功,班主任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释放个人魅力,以实事求是的态度通过多种渠道开展班主任工作,开创班主任工作的新局面。下面笔者从实际出发,从勤看、勤问、勤听、勤说、勤想五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勤看中掌握学生思想动态  班主任要想掌握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思想动态,及得捕捉学生与学生间的各种情况,科学的处理班级发生的各种事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