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示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a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生物教学中我们发现,诸如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知识,如果仅仅用文字和语言来表述,往往显得复杂烦琐,不够直观,学生也难以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图示教学法,将某些复杂烦琐或隐蔽的文字信息转化为简洁明了的直观图示,变抽象为直观,化混沌为清晰,有助于学生清晰完整地构建知识,从而优化生物教学。结合平时的教学经验,笔者就运用图示教学法优化生物教学,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1.利用结构模式图,化抽象为直观
  结构模式图是用来描述生物解剖结构、微观组成、分子结构等的图示。生物体内部的结构和形态较抽象,学生很难有直观上的理解,对知识的形成也往往靠死记硬背。结构模式图是从局部形态对典型结构进行展示,从模式图中获取有效的信息,形成知识的自主建构。
  案例1:《DNA的分子结构》双螺旋结构模型图
  DNA分子结构是一个微观领域的概念,平时看不见也摸不着,学生没有直观的感受。如果按传统的教学,从理论文字上去介绍DNA的分子结构,学生不能充分地理解,只能靠死记硬背。所以在教学中,先指导学生按照从点(四种脱氧核苷酸)到线(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长链)到面(碱基互补配对A-T,G-C),最后到体(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的顺序观察,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也可以反过来观察,即由复杂到简单的顺序。学生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能分出主次、轻重,不容易被插图无关部分所干扰,能自始至终把注意力集中在图示的重要部分上。然后教师对书本上的图示进行复制,让学生剪裁出四种脱氧核苷酸的分子平面图,自己去连接DNA的结构,使学生感知、理解,从而使记忆得到了升华。
  2.利用过程示意图,化笼统为具体
  图形不仅能直观表示生物体、某器官或组织细胞的形态结构(结构示意图或模式图),也能描述生命活动和发展进化的动态过程,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的染色体移动图、生理代谢过程图、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过程图、稳态调节过程图、个体发育过程图等。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过程示意图,学生根据其中的动态变化,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整个过程,使整个笼统的过程更为具体。
  案例2:《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
  该节内容和前面学习的《有丝分裂》类似,非常抽象而且更加复杂,在传统的挂图教学中,学生只能把一个完整的动态分裂过程理解成静止的几个时期,不能对减数分裂从整体去理解,往往造成认知上的偏差。利用图示进行教学,教师可以按照教学内容边讲边绘图,使学生产生“无意注意”,调动视听两种知觉,强化知觉效果。
  3.利用概念图,化零碎为系统
  生物学概念多,靠机械的记忆,孤立地去学习一个概念将会产生许许多多零碎的概念,结果造成只重结论的死记硬背。学生可通过画知识概念图来表示概念间的关系,使零碎的概念系统性地归纳在一起。概念图如一棵倒置的知识树:将最一般、最概括的概念置于最上层,依次排到最具体、最特殊的概念,利用交叉连接将概念图中不同知识领域的概念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来。
  案例3:《遗传和变异》概念图复习
  (1)以“染色体—DNA—基因”为主线,来建立知识树的树干。
  (2)从不同的角度、过程和方向对每个知识点进行发散,建立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生物的变异、细胞质遗传和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五大分支,并进一步细化各个知识点。
  利用概念图,化零为整,将零碎的知识系统地呈现出来,学生也可以从整体上去把握所学知识间的联系,有利于掌握所学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可有意画出一些不完整的图示让学生去补充,有的可以只写文字,不标箭头,有的可以只标箭头,不写文字。通过填图补图训练,能使学生正确地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使一些概念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4.利用坐标曲线图,化复杂为简单
  生物坐标曲线实际上是借助数学方法来分析生命现象,从而揭示出生物体结构、生理代谢、生命活动及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等方面的本质特性。如果能抓住坐标曲线的关键要素,掌握正确的分析方法,教师利用坐标曲线可以将一些生物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案例4:《种群的增长方式》
  在不同的环境中种群数量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利用信息技术还原酵母菌在不同培养条件下数量变化的实验,让学生自己统计得出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论,最后利用数学方法进行简单的描点作图,得出“J型”和“S型”两条曲线。通过曲线直观地展示了在理想条件下和自然状态下的种群的数量变化,分析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情况和引起变化的原因。利用曲线可以帮助学生将较复杂的种群数量变化直观地展现出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如果能合理地应用各种图示教学法,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化复杂的知识为简洁的知识,有助于学生清晰完整地构建知识,从而优化生物教学。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良好的教学方式和氛围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策进行探讨,以期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合理地选择教学方式,并且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良好的语文阅读能力可以增加学生的理解能力,这是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技能之一。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需
对于面临中考的初中学生来说,生物作为中考科目,其进行总复习的时间是有限而紧张的,面对相对偏重的课业压力和任务,如何充分地对所学的生物知识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复习,并构建
本文给出了用低阶矩阵来判定高阶矩阵的广义对称正定的判定定理。同时给出了矩阵方程AX=B的反问题在广义对称正定矩阵类中解存丰的充要条件及一般形式。
《新理财》:当前我国房地产企业的市场环境及生存现状如何?蒋云峰:由于受到房地产政策调控的影响,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形势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整体来看,今年l~8月,全国商品房
本文阐述了朗读在课堂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提出了朗读兴趣的培养是基于三点开展的:第一,有效的朗读技巧是朗读兴趣的始发站;第二,基于学生年龄特点的语言感受是朗读兴趣的中间站
基于建立在空间坐标基础上的综合矢量的概念,提出了利用电流综合负序矢量与电流零序分量相配合识别振荡中发生的接地故障的新原理.同时给出了实现该原理的快速算法.这种快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写作在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