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这门课程在考试中不占分数,但是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课的任务不是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被动地教会使得音乐课堂上气氛沉闷,所以一定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中学生来说,兴趣是学习活动中非常活跃的因素,教师在教学时要选择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通过多渠道、多内容、多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诱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一、精心设计,激发学生兴趣
音乐教师应当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任务,将难点、重点、主导思想、作品风格、音乐知识等,形象而生动地导入课的主体中去,让每堂音乐课都有“新鲜”感,才会孕育出学生恒久的兴趣。精彩的开端使学生进入了特定的学习环境中,教学环节之间,新旧知识之间,衔接巧妙,课堂教学就会流利顺畅。音乐教师要仔细分析教材,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各环节自如地过渡,课堂教学便能保持整体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有了精彩的开头和丝丝相扣的中间环节还不够,一堂课的结尾也不容忽视。一出戏,一部电影,必定有高潮。同样,一堂音乐课也应该有高潮之处。这个高潮一般宜在一堂课的结尾。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精心设计,可以在生动的故事中结尾,也可以在听教师范唱或听音乐结尾,好的结尾可以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升华主题,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音乐教学设计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心理的发展特点,设计不同的问题情境和活动表演形式。中职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则需要教师在设计音乐教学互动时,多给学生一些自主的空间和探究性的问题,使互动活动能与学生已有的音乐知识、音乐经验相联系。对与较难的表演,教师可以预先加强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这种课堂之外的共同合作的互动过程不仅能够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而且会提高课堂内互动交流的效果,增强学生参加音乐互动的兴趣。也会更加大胆,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开放民主的课堂氛围中逐步形成探求、创新的自信和能力。例如学习歌曲《青春舞曲》,为了丰富歌曲的表现内容,我在原有单声部旋律的基础上增加了领唱旋律、二声部分合唱的学习,领唱由班长担任,二声部由男生担任,主声部则由女生担任,演唱时有分工、有合作,人人各负其责。在达到各声部熟练并和谐得延长自己的的声部时,在进行第二次分工,让两位同学上台表演打击乐器,其他学生敲打桌子,老师指导、调动大家的演唱积极性。最后,我让舞蹈才能的学生即兴上台表演跳舞,随着《青春舞曲》的音乐边歌边舞,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表现歌曲的活动中,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又使学生的表现能力得到了锻炼。这种让全体学生都参与的师生间的和谐、互动活动,可以使还好表现的学生更大胆,使不擅表现的学生也得到有效的锻炼,增强其信心,发展其表现力。
二、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兴趣
精心选材、合理安排音乐欣赏教学内容、不断给予学生学习空间、提出新问题、新信息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老师可经常从课外的报刊杂志上选择学生喜爱的乐曲、音乐故事等内容,把他们充实到课堂中间来,丰富教学内容,扩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欣赏的兴趣。音乐的实践有很多,我们可以把乐器引进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如:二胡、笛子、古筝等。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的父母非常注重孩子的艺术教育,以至于很多老师都说“十个孩子中间有九个至少会一样乐器”。有了“手艺”,当然希望能有一个舞台让自己在同学面前露露脸。所以,在一些同学们比较熟悉的乐曲欣赏完后,可以请几个能力较强、专业过硬的学生把欣赏过的曲子再表演一遍,既培养了能力,激发了兴趣,又使聆听的同学加深了印象。让学生把学到的技能在大庭广众中进行表演,不仅能增加他们的成就感,而且提高学习兴趣,陶治学生的情操,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通过这些方法,大大丰富了内容,开阔了音乐视野,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辟了广阔天地。
音乐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现代社会生活伴随着大量的音乐现象,如用于节日庆典的礼仪音乐;用于广告、舞蹈的实用音乐;用于休闲、影视的背景音乐等,都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由此可见,音乐不仅能塑造形象、表达情感,还能点缀人们的生活,满足人们的需求,它已走出供人们娱乐、欣赏的圈子而体现出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性。有专家曾做过实验,给母鸡放音乐能提高产蛋量,给奶牛听音乐也能增加产奶量,看来我们需要另眼相看“对牛弹琴”了。再看音乐用于医疗的菜单:《春江花月夜》、《平湖秋月》、《军港之夜》治疗心情不安症;《匈牙利狂想曲》、《喜洋洋》治疗精神抑郁症;《月光奏鸣曲》、《步步高》治疗烦躁、易怒症等等,结合生活中的这些音乐现象,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主动探究、思考音乐对人生的意义,诱发音乐兴趣,是音乐学习成为一项具体的、艺术化的生活体验。情绪、情感对教学有着很大的影响,把游戏等融入到音乐教学里,可以切实提高教学课堂的效率。“寓教于乐”是教师都熟悉的一种成功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老师要调动学生的兴趣、活跃气氛,学生也可以在互动的、竞争的环境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使课程变得有趣、活泼。
三、扩展课堂容量,提高学生兴趣
在教学上不能只局限于课本上的内容,还要发动同学们从多种渠道、多种途径广泛搜集并采纳音乐视听和文化资料,鼓励学生将自己心爱的歌曲带入课堂进行相互交流。经常选唱一些充满童趣且优美动人的课外歌曲。如:《兰蝴蝶》、《哪吒闹海》、《拉德斯基进行曲》;选听一些当红电影。如:《外星人》、《人鬼情未了》、《哈里波特》等世界名片的音乐片段;以卡拉OK的形式演唱课本歌曲,如《哦,十分钟》、《茉莉花》、《小背篓》等。通过自主选择的课堂表演形式,增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提高了对音乐文化的兴趣。在平时,跟踪各档文艺节目,及时提供文艺信息,并鼓励学生们多参加一些观摩演唱(奏)会、歌舞晚会;多参加市、区文化艺术比赛和文艺演出;多组织年级间的歌舞比赛;创造更多的登台锻炼的机会,进行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建立和不断充实自己的音乐信息库。在电视中寻找并翻录有关节目,如:CCTV的《舞蹈世界》、《艺术之窗》,CCTV8的《影视金曲》,CCTV6的《音乐之声》等栏目,最后对进行筛选、剪接、编录,作为课堂内容的扩充和延伸,以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去刺激学生的视听器官,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对音乐的深厚情感和强烈的兴趣。将音乐文化对学生的影响,由课堂想生活的多方面辐射,由音乐向知识的多层面延伸。
一、精心设计,激发学生兴趣
音乐教师应当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任务,将难点、重点、主导思想、作品风格、音乐知识等,形象而生动地导入课的主体中去,让每堂音乐课都有“新鲜”感,才会孕育出学生恒久的兴趣。精彩的开端使学生进入了特定的学习环境中,教学环节之间,新旧知识之间,衔接巧妙,课堂教学就会流利顺畅。音乐教师要仔细分析教材,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各环节自如地过渡,课堂教学便能保持整体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有了精彩的开头和丝丝相扣的中间环节还不够,一堂课的结尾也不容忽视。一出戏,一部电影,必定有高潮。同样,一堂音乐课也应该有高潮之处。这个高潮一般宜在一堂课的结尾。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精心设计,可以在生动的故事中结尾,也可以在听教师范唱或听音乐结尾,好的结尾可以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升华主题,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音乐教学设计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心理的发展特点,设计不同的问题情境和活动表演形式。中职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则需要教师在设计音乐教学互动时,多给学生一些自主的空间和探究性的问题,使互动活动能与学生已有的音乐知识、音乐经验相联系。对与较难的表演,教师可以预先加强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这种课堂之外的共同合作的互动过程不仅能够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而且会提高课堂内互动交流的效果,增强学生参加音乐互动的兴趣。也会更加大胆,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开放民主的课堂氛围中逐步形成探求、创新的自信和能力。例如学习歌曲《青春舞曲》,为了丰富歌曲的表现内容,我在原有单声部旋律的基础上增加了领唱旋律、二声部分合唱的学习,领唱由班长担任,二声部由男生担任,主声部则由女生担任,演唱时有分工、有合作,人人各负其责。在达到各声部熟练并和谐得延长自己的的声部时,在进行第二次分工,让两位同学上台表演打击乐器,其他学生敲打桌子,老师指导、调动大家的演唱积极性。最后,我让舞蹈才能的学生即兴上台表演跳舞,随着《青春舞曲》的音乐边歌边舞,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表现歌曲的活动中,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又使学生的表现能力得到了锻炼。这种让全体学生都参与的师生间的和谐、互动活动,可以使还好表现的学生更大胆,使不擅表现的学生也得到有效的锻炼,增强其信心,发展其表现力。
二、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兴趣
精心选材、合理安排音乐欣赏教学内容、不断给予学生学习空间、提出新问题、新信息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老师可经常从课外的报刊杂志上选择学生喜爱的乐曲、音乐故事等内容,把他们充实到课堂中间来,丰富教学内容,扩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欣赏的兴趣。音乐的实践有很多,我们可以把乐器引进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如:二胡、笛子、古筝等。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的父母非常注重孩子的艺术教育,以至于很多老师都说“十个孩子中间有九个至少会一样乐器”。有了“手艺”,当然希望能有一个舞台让自己在同学面前露露脸。所以,在一些同学们比较熟悉的乐曲欣赏完后,可以请几个能力较强、专业过硬的学生把欣赏过的曲子再表演一遍,既培养了能力,激发了兴趣,又使聆听的同学加深了印象。让学生把学到的技能在大庭广众中进行表演,不仅能增加他们的成就感,而且提高学习兴趣,陶治学生的情操,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通过这些方法,大大丰富了内容,开阔了音乐视野,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辟了广阔天地。
音乐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现代社会生活伴随着大量的音乐现象,如用于节日庆典的礼仪音乐;用于广告、舞蹈的实用音乐;用于休闲、影视的背景音乐等,都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由此可见,音乐不仅能塑造形象、表达情感,还能点缀人们的生活,满足人们的需求,它已走出供人们娱乐、欣赏的圈子而体现出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性。有专家曾做过实验,给母鸡放音乐能提高产蛋量,给奶牛听音乐也能增加产奶量,看来我们需要另眼相看“对牛弹琴”了。再看音乐用于医疗的菜单:《春江花月夜》、《平湖秋月》、《军港之夜》治疗心情不安症;《匈牙利狂想曲》、《喜洋洋》治疗精神抑郁症;《月光奏鸣曲》、《步步高》治疗烦躁、易怒症等等,结合生活中的这些音乐现象,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主动探究、思考音乐对人生的意义,诱发音乐兴趣,是音乐学习成为一项具体的、艺术化的生活体验。情绪、情感对教学有着很大的影响,把游戏等融入到音乐教学里,可以切实提高教学课堂的效率。“寓教于乐”是教师都熟悉的一种成功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老师要调动学生的兴趣、活跃气氛,学生也可以在互动的、竞争的环境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使课程变得有趣、活泼。
三、扩展课堂容量,提高学生兴趣
在教学上不能只局限于课本上的内容,还要发动同学们从多种渠道、多种途径广泛搜集并采纳音乐视听和文化资料,鼓励学生将自己心爱的歌曲带入课堂进行相互交流。经常选唱一些充满童趣且优美动人的课外歌曲。如:《兰蝴蝶》、《哪吒闹海》、《拉德斯基进行曲》;选听一些当红电影。如:《外星人》、《人鬼情未了》、《哈里波特》等世界名片的音乐片段;以卡拉OK的形式演唱课本歌曲,如《哦,十分钟》、《茉莉花》、《小背篓》等。通过自主选择的课堂表演形式,增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提高了对音乐文化的兴趣。在平时,跟踪各档文艺节目,及时提供文艺信息,并鼓励学生们多参加一些观摩演唱(奏)会、歌舞晚会;多参加市、区文化艺术比赛和文艺演出;多组织年级间的歌舞比赛;创造更多的登台锻炼的机会,进行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建立和不断充实自己的音乐信息库。在电视中寻找并翻录有关节目,如:CCTV的《舞蹈世界》、《艺术之窗》,CCTV8的《影视金曲》,CCTV6的《音乐之声》等栏目,最后对进行筛选、剪接、编录,作为课堂内容的扩充和延伸,以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去刺激学生的视听器官,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对音乐的深厚情感和强烈的兴趣。将音乐文化对学生的影响,由课堂想生活的多方面辐射,由音乐向知识的多层面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