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k1234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在初中推进程度的加深,初中数学授课中,授课者单位时间内传授的有效信息量与授课质量有很大关联。授课者在授课中与授课对象的互动率的提升,能够使学生对该科目的热衷程度增加,也对其逻辑进行培养。但在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授课中,互动环节还存有漏洞,需要教职人员注意。笔者通过对初中数学授课互动的益处进行叙述,然后对其存有的漏洞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指导策略,希望能对该学科授课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互动;指导策略
  前言
  在新课改大环境下,我国初中授课要求发生变革,在授课中,教职人员要把人才培养作为着重点,在该背景下,我国素质培养水平较低,授课者依旧采用陈旧的人才储备模式。初中授课有过渡作用,该阶段对小学数学授课有衔接作用,也为该学科高中授课提供基础。初中学生对该学科的掌握度很低,兴趣度也很低,而且,该学科授课者在知识传输中,对课堂进行主要掌控,学生的参与度很低。该现象的持续,会使学生对该科目的热衷程度降低,厌烦度增加,为该阶段学生获取知识增添阻碍。因此,增添初中数学讲堂互动率是新课改背景下教职人员的教学着眼点。
  一、 课堂互动意义
  在初中数学授课中,授课互动能够使学生该学科思维得以培养。由于该学科具有抽象性,对逻辑思维要求高,学生对其学习难度大。因此,在该学科讲堂中,增加授课者和授课对象的交流率能够使学生对该学科知识更好把控,逻辑思维也在授课者的引导下提升。在授课中提升互动率能够让授课者更好地掌控学生动态,使授课者在学生知识获取程度上明了。授课者要给予学生思考空间,还原学生主体性,增加与其交流率,在授课路径设计上把学生作为切入点。
  在授课中增加互动率,授课者更能将该学科之美向学生展现,使该学科的人文性得以體现。例如黄金分割、图形等的几何美等。在授课中,提升沟通率,使学生人文感知度提升。在授课中,授课者会设置与授课内容契合度高的问题,恰当的提问环节能够使学生思维开阔度增加,使将生对该问题的探索度加深。在课堂中互动能够为学生提供阐述机会,让其将见解传递给他人。
  二、 初中数学授课互动的不足
  (一) 方式固态化
  初中授课路径单一,缺乏变通性是当前初中该学科授课中一种出现频率较高的现象。授课者在知识传输中缺少案例,知识传输缺少生活性。该阶段数学授课频率高,授课者很难将路径多元化。在应试教育阴影下,授课者在授课中常着重对应试重点进行知识传输,手法单一化。
  (二) 互动脱节
  在初中数学授课中常出现互动脱节现象,在知识传输与互动中,学生的参与度不够,这导致全堂都是授课者进行知识传输,学生处在被动层面,二者互动率极低,导致学生对该学科的积极度降低,也很难产生知识获取兴趣。授课者在授课中与授课对象的互动率的提升,能够使学生对该科目的热衷程度增加,也对其逻辑进行培养。
  (三) 分化严重
  在初中数学授课中,授课者在选择课堂沟通对象时,以优等生居多,这导致分化现象的出现。授课者在进行沟通环节中不能够将范围扩至整体,这到导致除优等生之外的学生对授课内容掌握难度增大,数学能力不足的学生在知识获取上会出现很大困难。
  三、 课堂互动策略
  初中学生对该学科的掌握度很低,兴趣度也很低,而且,该学科授课者在知识传输中,对课堂进行主要掌控,学生的参与度很低。该现象的持续,会使学生对该科目的热衷程度降低,厌烦度增加,因此,要增强授课互动度。
  (一) 革新授课模式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如果要提升课堂互动率,教职人员要将授课灵活化。该要求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现:首先,初中数学授课人员要对授课路径进行革新,在授课中加入案例引进,在授课者讲解后增加学生阐述环节,并且让学生对该堂授课内容进行简化陈列。
  第二点是在知识传输中,授课手段的选择应该灵活化,应当根据授课对象等因素进行变通,不应使其单一化。第三点是尽快走出应试教育阴影,冲破考试约束,增强授课互动度,在互动中使授课者掌握学生对所授知识的了解程度,方便授课者对授课节奏的调整,使课堂有效度提高。
  (二) 建立问题情景
  初中数学授课要以学生认知水平和该学科知识储备为基础。但在应试理念影响下,知识传输气氛沉闷,在该气氛下,授课者知识传输量大,学生的有效获取量却很少。采用单一的授课路径,学生精力容易分散,授课者与被授课者之间沟通量不足,使学生问题解决独立性差,课堂有效度极低。因此,授课者要在授课中设立相关问题情景,加强授课互动程度,引导学生对问题解决路径进行探索,让学生在思考中进行知识获取,使其知识获取自觉度提升。
  (三) 鼓励质疑
  名人说过,一个问题提出的重要性大于解决。在授课环节中,授课者将讲堂轻松化。在该环境下,授课者要鼓励学生将心中疑惑阐述,在该条件下,学生质疑勇气度才能提升。该方法能够使授课互动率增加,并且使学生在思考中进行知识获取。例如,在北师大初中数学教材“勾股定理”一课传授中,由于该内容掌握难度大,授课者要在授课结束后增添质疑环节,鼓励学生将对该定理的疑惑分享,并引导整体思考,加深学生对该问题的掌控度。
  (四) 协作学习小组
  在授课中,授课者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化分组。在授课中,采用该方法能够使授课互动率提升。在该模式下,授课者要还原学生主体性,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进行自主探究,在该模式下,授课者要对小组进展进行把控,要积极参与各组讨论,使授课互动率提升。
  例如,在北师大初中数学教材“轴对称”一课授课中,授课者要将学生科学分组,在授课中,引导学生通过小组模式、讨论轴对称存在于生活中哪些方面,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授课者也要参与讨论,增大沟通量,通过该方法了解学生对该知识掌控度,对授课质量进行优化,使授课有效度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在授课中提升互动率,是新课标对初中数学的授课要求。该授课手段的使用能够提升知识获取率,为学生构建和谐的求知环境,使师生关系得以优化。授课者要摒弃应试理念,革新陈旧的互动手法,避免互动形式化。采用新的互动手法,真正提升课堂互动率,优化知识传输质量。
  参考文献:
  [1] 苏满红.谈如何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中国校外教育,2016,31:48-50.
  [2] 潘亦宁,王珊,刘喻等.初中数学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研究——基于视频案例的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08:59-61.
  [3] 闵凡杰,宋清梅.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04:97.
其他文献
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被称为“第四媒体”的Internet已经延伸到世界的几乎每一个角落。开放型的Internet向所有用户敞开了大门,任何个人、政府部门和公司企业
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是一种具有细胞毒性的化疗药物,也是烷化剂类免疫抑制剂,它可用做广谱抗肿瘤药,同时也是制造免疫低下模型的常用药物。人体的肝脏是环磷酰胺的重要
摘 要: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步骤,科学的观察是人们在一定的条件下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活动。对于小学科学课来说,如何教学设计科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科学意识和综合素养。本文笔者就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科学;观察能力;课堂教学;兴趣;习惯  前言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开始,而科学则是一个产生知识的过程。在小学科学课教学
摘 要:小组合作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下不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提高化学教学的效率,是新课程改革理念下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文中结合初中化学氧气部分的教学,对小组合作的应用做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小组合作;氧气部分;应用研究  传统教学模式下,一节课中有80%以上的时间都是教师在讲解,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一节课下来,教师感觉累,学生也感觉累。尤
摘 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供有结构的探究材料;自行探究中创新;研讨交流中创新;实践应用中创新。  关键词:教学氛围;探究材料;自行探究;研讨交流;实践应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小学科学课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方面有特别的优势,而且有一定的基础。小学生的创新是多方面的
以盐粳187为材料,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研究不同栽插密度,基蘖肥与穗肥比例,搁田时苗数占预期穗数比例,对产量形成及群体质量的影响。并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微机模拟选优,得出盐粳187亩
摘 要:职业教育的特点是实践性强,与市场联系紧密,尤其是市场营销专业,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充分联系工作实际,通过合理结合案例教学,为学生创建一个更加贴近专业特点与市场情况的学习环境,以此提高学生专业能力,使其掌握更多、更先进的工作技巧,达到职业教育的目的。本文就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对其中案例教学法在其中的应用进行几点具体分析。  关键词:中职;市场营销;案例教学  引言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理论
二十一世纪的教学是灵性的教学。随着教育形态的快速转变,我国教育重点从传统教育逐渐向教育现代化转型,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审视和解答当代教育问题,特别在小学语文阅读教
教师运用合作学习是一种特别有效的教学方法,集体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浅谈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中
摘 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自小学三年级开始便设立的必修课程,该门课程旨在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校园,积极开展实践活动,进而进行体验式学习。这也是该门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关键所在。本文笔者认为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根据活动需要灵活安排教学时间,弹性课时制,做到分散使用与集中使用相结合,进而增强实践活动课的有效性。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小学阶段;活动课;管理  前言  小学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