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程改革的新教法对职高语文教学具有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学习和“充电”,不断地搜集信息、筛选内容、整合知识、研究教法、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本文从改变“严肃教学”、注重教学过程、延伸教学空间等方面阐述了在职业教育中如何把新理念、新教法渗透到职高语文教学之中。
关键词: 创造性教学 语文教学 新教法
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师创造性地教学,鼓励学生个性化地理解,教师在教学中不再是简单地教教材,而是根据教材创设教学情景,组织教学资源,做学生的学习引导者、促进者。新课程抛弃了教学参考,抛弃了传统的教材教法,没有现成的案例,没有固定的“道具”,留给教师的是一个广阔的空间和自由发挥的平台。在新课程的蓝图下,课教得好坏与否,质量的高低,凭的是教师的敬业精神、知识功底、创造性思维,凭的是教师的科学性设计、教学的艺术、临场的发挥。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学习和“充电”,不断地搜集信息、筛选内容、整合知识、研究教法、创造性地开展教学。
课程改革的新教法对职高语文教学更是具有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中职学生是直接面向市场的劳动者,与同龄人相比,他们是最先走向市场的创业者,创新精神是他们事业成功的最核心的品质。在职业教育中如何把新理念、新教法渗透到职高语文教学之中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 改变“严肃教学”,营造民主和谐的教育环境
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中形成一种“怪圈”:许多教师认为自己是课堂的主导,就应当以一种严肃或者严厉的态度来对待学生,以达到控制教学节奏、组织教学秩序、完成教学内容的目的。这种“严肃教学”大大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表面看起来课堂秩序井然,完成了教学任务,而根本上没有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能力。
课堂上应建立起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心态下主动地投入学习。古希腊生物学家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应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尽快点燃火把,促使学生思维高速运转,引导学生自己领悟,学会读书,学好语文,猎取新知。
营造民主和谐的教育环境,还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自主学习强调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但不是不要教师指导了。作为语文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教师更应充分发挥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善于把学习过程展现出来,帮助学生总结经验,及时使学生更好地获取新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思维,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注重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地参与学习是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好形式。学生只有直接参与探索新知识的全过程,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秒,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欣喜。“过程”对职业学校教学来说比学生的考试结果更具有实际意义。因为学生的基础差,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根据这个现状,调整教学目标和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多做文章。在职高的语文教学中,我多采用自主教学的模式:速读第一遍,感知大意;细读第二遍,划出感受深刻的词句及难理解的句段;跳读第三遍,圈点思考哪些生字词重点识记,难句如何领会,让学生自己完成,让学生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参与思考、观察、讨论。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启发学生多方面思考来寻求正确结论,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想象和发表不同的见解,不怕回答错误,允许学生质疑失败。更何况失败也是人生经历的一个伴侣,同时也孕育着人生成长过程中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因此,我抓住教学过程这个主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多设计一些情节和疑问,多安排一些动手动脑的活动,多研究一些分类推进的办法,多投入一些情感上的交流,这些对于职高语文教学和职校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新的尝试。
3. 延伸教学空间,树立大语文观
目前我们职教语文教学仍然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状态,“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这种状态在信息内容多样化和信息传递多渠道的今天,在全球呼唤“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学习”的现代社会里,无论如何也不能再继续下去了。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教育学生在社会实践、家庭生活中随时学习语文,学会把课堂中学到的东西延伸到课外,做到课内外结合,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语文教学空间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是结合课本这一“例子”,拓展课外阅读,以延伸、深化学习内容。这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更是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应在教学中超越教材,超越课堂,利用一切手段加大自身的信息量,并给学生提供信息。培根说:“阅读使人充实。”高尔基说:“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这些名言都说明阅读是学习之母、智慧之源,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当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信息瞬息万变,我们职高的语文教学一定要重视阅读,尤其要多读,通过多读从各种读物、网络中广泛吸取营养,提高阅读能力,适应社会的发展。二是要打破传统的教育空间概念。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课堂理应向社会延伸。因此在职教语文教学中我力争每学期带学生走出课堂几次,到大自然中寻找生命的足迹,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的毅力,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学会在自然中找到灵感,挖掘隐藏在心灵深处的闪光点,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这也是提高语文水平的一个途径。
参考文献:
[1]康长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新课改教师发展与教学新方法.华龄出版社.
[3]庞雪群,朱昆,庞晓晴.学术论坛.2006年第2期.
[4]论新课程改革视野中的教师科研素质.
[5]职教论坛.职教论坛编辑部,2006年第3期.
关键词: 创造性教学 语文教学 新教法
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师创造性地教学,鼓励学生个性化地理解,教师在教学中不再是简单地教教材,而是根据教材创设教学情景,组织教学资源,做学生的学习引导者、促进者。新课程抛弃了教学参考,抛弃了传统的教材教法,没有现成的案例,没有固定的“道具”,留给教师的是一个广阔的空间和自由发挥的平台。在新课程的蓝图下,课教得好坏与否,质量的高低,凭的是教师的敬业精神、知识功底、创造性思维,凭的是教师的科学性设计、教学的艺术、临场的发挥。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学习和“充电”,不断地搜集信息、筛选内容、整合知识、研究教法、创造性地开展教学。
课程改革的新教法对职高语文教学更是具有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中职学生是直接面向市场的劳动者,与同龄人相比,他们是最先走向市场的创业者,创新精神是他们事业成功的最核心的品质。在职业教育中如何把新理念、新教法渗透到职高语文教学之中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 改变“严肃教学”,营造民主和谐的教育环境
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中形成一种“怪圈”:许多教师认为自己是课堂的主导,就应当以一种严肃或者严厉的态度来对待学生,以达到控制教学节奏、组织教学秩序、完成教学内容的目的。这种“严肃教学”大大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表面看起来课堂秩序井然,完成了教学任务,而根本上没有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能力。
课堂上应建立起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心态下主动地投入学习。古希腊生物学家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应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尽快点燃火把,促使学生思维高速运转,引导学生自己领悟,学会读书,学好语文,猎取新知。
营造民主和谐的教育环境,还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自主学习强调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但不是不要教师指导了。作为语文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教师更应充分发挥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善于把学习过程展现出来,帮助学生总结经验,及时使学生更好地获取新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思维,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注重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地参与学习是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好形式。学生只有直接参与探索新知识的全过程,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秒,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欣喜。“过程”对职业学校教学来说比学生的考试结果更具有实际意义。因为学生的基础差,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根据这个现状,调整教学目标和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多做文章。在职高的语文教学中,我多采用自主教学的模式:速读第一遍,感知大意;细读第二遍,划出感受深刻的词句及难理解的句段;跳读第三遍,圈点思考哪些生字词重点识记,难句如何领会,让学生自己完成,让学生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参与思考、观察、讨论。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启发学生多方面思考来寻求正确结论,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想象和发表不同的见解,不怕回答错误,允许学生质疑失败。更何况失败也是人生经历的一个伴侣,同时也孕育着人生成长过程中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因此,我抓住教学过程这个主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多设计一些情节和疑问,多安排一些动手动脑的活动,多研究一些分类推进的办法,多投入一些情感上的交流,这些对于职高语文教学和职校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新的尝试。
3. 延伸教学空间,树立大语文观
目前我们职教语文教学仍然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状态,“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这种状态在信息内容多样化和信息传递多渠道的今天,在全球呼唤“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学习”的现代社会里,无论如何也不能再继续下去了。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教育学生在社会实践、家庭生活中随时学习语文,学会把课堂中学到的东西延伸到课外,做到课内外结合,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语文教学空间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是结合课本这一“例子”,拓展课外阅读,以延伸、深化学习内容。这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更是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应在教学中超越教材,超越课堂,利用一切手段加大自身的信息量,并给学生提供信息。培根说:“阅读使人充实。”高尔基说:“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这些名言都说明阅读是学习之母、智慧之源,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当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信息瞬息万变,我们职高的语文教学一定要重视阅读,尤其要多读,通过多读从各种读物、网络中广泛吸取营养,提高阅读能力,适应社会的发展。二是要打破传统的教育空间概念。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课堂理应向社会延伸。因此在职教语文教学中我力争每学期带学生走出课堂几次,到大自然中寻找生命的足迹,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的毅力,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学会在自然中找到灵感,挖掘隐藏在心灵深处的闪光点,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这也是提高语文水平的一个途径。
参考文献:
[1]康长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新课改教师发展与教学新方法.华龄出版社.
[3]庞雪群,朱昆,庞晓晴.学术论坛.2006年第2期.
[4]论新课程改革视野中的教师科研素质.
[5]职教论坛.职教论坛编辑部,2006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