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固两相喷嘴平面叶栅能量损失的试验研究

来源 :航空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jiea875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气固两相压气机平面叶栅后,沿栅距和叶高分布的气流压力和速度的测量与分析,研究了气固两相流流经压气机平面叶栅时的速度系数和能量损失系数随粒子浓度和攻角改变而变化的规律。试验是在攻角i=-10°、0°气流速度c=10m/s及粒子质量浓度α=0%、2.0%和2.7%的工况下进行的。结果表明:气固两相流流经压气机平面叶栅时能量损失比单相纯气流的大;而且随着粒子浓度和攻角增大,两者的差别也愈大。 The velocity coefficient and energy of gas-solid two-phase flow through the compressor cascade are studied by measuring and analyzing the pressure and velocity of the gas flow along the pitch and height distribution of the planar cascade of the gas-solid two-phase compressor The loss coefficient varies with particle concentration and angle of attack. The test was carried out at an angle of attack i = -10 °, an air velocity of 0 ° c = 10 m / s and particle mass concentrations α = 0%, 2.0% and 2.7%.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nergy loss of the gas-solid two-phase flow through the compressor cascade i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single-phase pure gas flow,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is greater as the particle concentration and angle of attack increase.
其他文献
当处在CRT时代的时候,由于技术落后而寄希望于液晶时代能够有所突破;当液晶时代来临,才发现依然没有做好准备,难以抵御随处可遇的专利壁垒,在微薄的利润空间里艰难生存。于是
对美国战略防御倡议(SDI)计划的发展和调整进行了跟踪分析,以较详实的资料评价了固体火箭推进技术在该计划发展中所占有的地位和已经起到的作用,指出了它在先进的空间防御系
下面这些问题都是读者提出的,我们请几位同志作了一些解答,供大家参考。——编者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are raised by the readers. We have asked some comrades for s
利用高压DTA、飞行时间质谱仪、夹层燃烧、燃速测试等方法,研究了催化剂的两种加入方式和不同催化剂用量与AP共晶的催化效果。发现含催化剂的AP分解机理发生变化,主要由电子
我国新一代变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SBF—4多次起动、双组元、双调节变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于1991年3月27日在长沙通过了技术鉴定。鉴定委员会由来自全国各有关科研院所和高
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固体火箭发动机液体喷射熄火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固体推进剂的瞬态燃烧、射流换热、液滴蒸发和发动机内弹道等耦合作用,成功地实现了对液体喷射熄
介绍了西北工业大学在二元柔壁自修正风洞中进行翼身组合体及机翼半模试验的研究成果.包括二元柔壁自修正风洞的加宽改造、迭代法及一步法的试验方法、试验结果及其与验证试
研制并演证了一种用于试验评估一次性涡喷发动机的PC机基通用试验性燃油调节系统。该系统可用于试验评估涡喷发动机导弹推进系统(独立于导弹)的发动机硬件、燃油计量装置、控
本文利用超塑胀形光电转换自动加压实验测量装置和超塑胀形m值的测量公式,给出恒压、恒速、恒应变速率和任意加载规律加压胀形对m-logε曲线影响的研究方法,并用ZnAl_(22)和Z
法国欧洲空间局为保持他们在发射竞争中的地位,于1987年11月决定研制阿里安5运载火箭.该运载火箭的中心级两侧各有一台固体助推器,每台由直径为3m的3段组成,前段长3m,中心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