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明确方向,建立健全班级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社会管理需要法制化,班级管理也需要制度化。有了制度,学生就有了行动的指南,同时也有了行为上的约束,这对自制力相对较差的小孩子来说,是很有必要的。为此,每学期初,我都要重申遵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重要性,向学生传达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并根据学校制定的班级管理量化标准及本班学生的日常表现情况,制定切合本班实际的班级制度,从纪律、学习、卫生、值日、课间活动等方面明确要求,建立奖惩制度。实践证明,制定合理的班级制度,使学生各种行为都有章可依,确实有利于稳定班级秩序,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
二、放手管理,把班级还给学生
陶行知老先生曾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班主任管得越多,孩子受限制越多,依赖性越强,越不利于班级的正常发展。为此,在班级管理中,我特别注重发挥学生的自身力量。
(1)全面衡量,组建一支得力的班委会队伍。班委会成员作为老师的小助手,其管理能力如何,责任心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班级的发展状况。为此,在班干部的选拔和任用上,一定要认真对待,确保选出的班干部既要让全班学生信服,还要有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和责任心。同时,我还特别注意班干部职责明确化、公开化。一方面,让班干部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去履行职责。另一方面,发挥全班同学的监督作用,如果有同学发现哪一位班干部在某方面欠缺、自控能力差或者不作为,及时进行调整;而对那些真正负责任的、有魄力的班干部,我则做他们的坚强后盾,全力支持他们的工作,及时肯定他们的做法,帮助他们树立威信,从而带动全班良性发展。
(2)大胆放手,让学生各尽所能。记得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最好的教育,是学生的自我教育。”为此,我本着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原则,在很多班级事务方面,都尝试着放手交于学生,如卫生的管理、图书的借阅登记、课桌凳的维护、作业的收发、纪律的维持等,都是通过学生推荐或自荐,由学生自己来操作。事实证明,这样做,不但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而且对学生自身一些不良行为也起了很好的约束作用。
三、公正、公平,对学生一视同仁
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既能增强学生的向师性,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反之,教师的偏私与不公,会使学生失去公平感,造成感情的压抑和心理的不平衡,挫伤学生学习与要求上进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对教师教育的信任。
(1)把关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班主任的教育劳动是人性化的劳动,关心学生是班主任的天职。加拿大学者范海南认为,教育智慧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关心取向上”,关心是“人的崇高使命”。但班主任的工作不是孤立的,往往受许多因素所制约,社会人际关系、各种考核机制等,作为一个普通人,很容易被其左右,而把更多的关爱洒向那些成绩优良和讨人喜欢的孩子,把那些所谓的“差学生”晾在了阴暗的角落。这种不公平的待遇,往往造成了两种人的发展:前者更加自骄,做事更加专横;后者更加自卑,心理更加扭曲。为了防止这种局面的出现,我们要尽量地把关爱洒向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同享一片蓝天,共浴一束阳光。作为班主任,更应该对每个学生有个全方位的认识,对每个学生负责,对每个学生一样尽心尽力,都一样付出我们的关爱。
(2)公正、公平地实施表扬和批评。表扬和批评是班级管理中的两把宝剑,表扬可使优点得到发展,批评可使错误得到扼制。但表扬和批评都要有度,也就是适可而止;再者,我们要特别注意表扬和批评的公正性、公平性。我经常对学生说:不管你学习好坏,不管你家长是谁,在老师眼里都是一样的,表现好受表扬,表现差受批评。我从不因学生的成绩好而漠视他们的缺点或过错,也不因学生的成绩差而对他们妄加指责。在这种教育氛围下,我班的学生都能正确评价自己,公正地看待同学。也是在这种氛围下,班内的学生都能以一颗正常的心态出入教室,没有自傲,也没有自卑。
(3)公正、公平地处理日常班级事务。班级管理工作是非常琐碎的,班干部的评选,座次的安排,学生间矛盾的处理,各种评比奖励……都是学生非常重视的,也是家长高度关注的,如果不公正公平地做好这些工作,不但会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还会招致家长的不满。为此,平时的这些工作,我都会尽力做到公正公平。班干部由学生推选或自荐产生;年终评比奖励综合各方面情况,由学生表决通过;座位一月一调,互相轮换……正因为这样,学生健康的人格得以形成,我在学生心目中也树立了很好的威信,班级各项工作都得以顺利开展。
当然,班级管理的策略多种多样,上面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摸索,有不当之处,希望和大家共同商榷。
(作者单位:山东省莒南县第二实验小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社会管理需要法制化,班级管理也需要制度化。有了制度,学生就有了行动的指南,同时也有了行为上的约束,这对自制力相对较差的小孩子来说,是很有必要的。为此,每学期初,我都要重申遵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重要性,向学生传达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并根据学校制定的班级管理量化标准及本班学生的日常表现情况,制定切合本班实际的班级制度,从纪律、学习、卫生、值日、课间活动等方面明确要求,建立奖惩制度。实践证明,制定合理的班级制度,使学生各种行为都有章可依,确实有利于稳定班级秩序,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
二、放手管理,把班级还给学生
陶行知老先生曾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班主任管得越多,孩子受限制越多,依赖性越强,越不利于班级的正常发展。为此,在班级管理中,我特别注重发挥学生的自身力量。
(1)全面衡量,组建一支得力的班委会队伍。班委会成员作为老师的小助手,其管理能力如何,责任心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班级的发展状况。为此,在班干部的选拔和任用上,一定要认真对待,确保选出的班干部既要让全班学生信服,还要有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和责任心。同时,我还特别注意班干部职责明确化、公开化。一方面,让班干部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去履行职责。另一方面,发挥全班同学的监督作用,如果有同学发现哪一位班干部在某方面欠缺、自控能力差或者不作为,及时进行调整;而对那些真正负责任的、有魄力的班干部,我则做他们的坚强后盾,全力支持他们的工作,及时肯定他们的做法,帮助他们树立威信,从而带动全班良性发展。
(2)大胆放手,让学生各尽所能。记得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最好的教育,是学生的自我教育。”为此,我本着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原则,在很多班级事务方面,都尝试着放手交于学生,如卫生的管理、图书的借阅登记、课桌凳的维护、作业的收发、纪律的维持等,都是通过学生推荐或自荐,由学生自己来操作。事实证明,这样做,不但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而且对学生自身一些不良行为也起了很好的约束作用。
三、公正、公平,对学生一视同仁
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既能增强学生的向师性,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反之,教师的偏私与不公,会使学生失去公平感,造成感情的压抑和心理的不平衡,挫伤学生学习与要求上进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对教师教育的信任。
(1)把关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班主任的教育劳动是人性化的劳动,关心学生是班主任的天职。加拿大学者范海南认为,教育智慧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关心取向上”,关心是“人的崇高使命”。但班主任的工作不是孤立的,往往受许多因素所制约,社会人际关系、各种考核机制等,作为一个普通人,很容易被其左右,而把更多的关爱洒向那些成绩优良和讨人喜欢的孩子,把那些所谓的“差学生”晾在了阴暗的角落。这种不公平的待遇,往往造成了两种人的发展:前者更加自骄,做事更加专横;后者更加自卑,心理更加扭曲。为了防止这种局面的出现,我们要尽量地把关爱洒向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同享一片蓝天,共浴一束阳光。作为班主任,更应该对每个学生有个全方位的认识,对每个学生负责,对每个学生一样尽心尽力,都一样付出我们的关爱。
(2)公正、公平地实施表扬和批评。表扬和批评是班级管理中的两把宝剑,表扬可使优点得到发展,批评可使错误得到扼制。但表扬和批评都要有度,也就是适可而止;再者,我们要特别注意表扬和批评的公正性、公平性。我经常对学生说:不管你学习好坏,不管你家长是谁,在老师眼里都是一样的,表现好受表扬,表现差受批评。我从不因学生的成绩好而漠视他们的缺点或过错,也不因学生的成绩差而对他们妄加指责。在这种教育氛围下,我班的学生都能正确评价自己,公正地看待同学。也是在这种氛围下,班内的学生都能以一颗正常的心态出入教室,没有自傲,也没有自卑。
(3)公正、公平地处理日常班级事务。班级管理工作是非常琐碎的,班干部的评选,座次的安排,学生间矛盾的处理,各种评比奖励……都是学生非常重视的,也是家长高度关注的,如果不公正公平地做好这些工作,不但会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还会招致家长的不满。为此,平时的这些工作,我都会尽力做到公正公平。班干部由学生推选或自荐产生;年终评比奖励综合各方面情况,由学生表决通过;座位一月一调,互相轮换……正因为这样,学生健康的人格得以形成,我在学生心目中也树立了很好的威信,班级各项工作都得以顺利开展。
当然,班级管理的策略多种多样,上面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摸索,有不当之处,希望和大家共同商榷。
(作者单位:山东省莒南县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