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没听到你的歌声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uallle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年总要回一两次山村老家。这次暑假回去,邻里叔婶大嫂们到我家玩,几句寒暄之后便忧郁地问我:“回家两天了,为啥没听到你唱歌了呢?以前回来,总在晚上高声唱歌,好远都听得到,我们就知道你回来了。”他们都有些茫然不解,还问我是不是遭遇了什么打击。我的心里“咚”地一下惊悸了好久。他们说的“以前”也不过是几年之前。虽然四十好几了,我的天性里却一直保持着乡野的玩劣,工作以来,只要回家,总要对着空旷的山野吼一阵。这一细微的变化居然让乡邻们感知到了,这是他们的忧郁,还是我的忧郁呢?
  是的,我曾经是村里的百灵鸟,天生嗓子洪亮,中气十足。三四岁时,一个上海女知青插队落户到我家。她十六七岁,歌舞极好。教我唱唱跳跳成了她在乡下最大的寄托,一教就是三年,草场、牛背、柴山,哪儿有我们,哪儿就有飘扬的歌声。她走后,我继续在这山村唱歌、砍柴、放牛、割草。上了小学就唱到小学,初中学堂在山下八里处的坝上,清晨一路唱着下山,下午回到山梁上也唱上一陣。再后来,去县城读高中,到省城读大学,一旦回家,吃罢晚饭,只要天气稍好,我就要到坝子里扯开嗓子嘹亮一番。那是很自然的事儿。
  家乡是适宜歌唱的,山高林深,沟峦开阔。风顺着沟吹,月亮皎洁,田野寂静,空气绝对清爽。这是一个天然的乡村歌手的舞台。那,我为啥就不唱了呢?只是不好意思难为情?乡亲们的发问,让我深思。
  城市和农村正在无限趋近,文明的绳索正把这对胞兄胞弟拉回同样的模式之中,但很难说是幸或不幸。我总以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城里人回乡,总会隐隐感到一种误解或者冲突。乡亲们朴素的忧郁与怀疑不会没有道理,对他们而言,吃穿不愁,还有啥不放心的呢?作为城里人,或者更明白地说作为文化人,我自知进入了一个什么样的序列:职称、住房、家庭、经济这些不得不考虑;而另一方面,功名利禄、精神文化乃至自由生命,这些形而上的缠绕又不得不去拨弄。更何况我是偏重于后者的苦旅一派。而这恰是我父母辈那样近于文盲的村民根本无法理解更无法认同的。我自以为基于精神文化上的成熟,在他们眼里便是老化,便是与他们生活的距离与疏淡。相对于我,他们太容易满足了。他们自足于那样的山中世界,我无法融入,但也由于接受的原因,更无法去批判,这才是现代文人与乡村社会深层次的二律背反。
  我始终认为,自古而来的山水诗与田园牧歌,只是那些作为过客身份的士人阶层所为,至多是一种理想模式。实质上,这是一种痛苦的理想模式。民歌进入了卡拉OK和CD盘,是舞台上漂亮演员表演出来的。
  喜欢唱歌的我高中毕业并没读音乐系,而选了中文,没成歌手,却成了教师,但就歌声而言,其实还封存在那个遥远山村中的少年状态里。我唱得极好的便是民歌,而且是采自民间没有经过任何修改的山野小调,在若干表演场合,我这“老土”一出倒是掌声雷动。原因何在?城里人更“喜新厌旧”,城里人才是文明的过客,村夫野老才真的脚踏实地。谁更需要民歌,需要自然的歌声呢?从生理心理上说,当然是前者;而从生命从心灵上讲,当是后者。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需要和安慰,再贫瘠的地方也需要歌声啊。乡亲们无疑需要的是生活。因为唱歌不是艺术,而只是生活。他们希望山中的百灵鸟不要哑了,希望我回到他们中间。我所谓的家,在他们看来永远只在那座山上。只有歌声能带着我回家,只有歌声才能打开那道故乡的门。
  我有理由不唱歌了吗?
  夜静得出奇,我的歌声悠扬地传了出去。我看见那边门窗推开了,亮出灯光来,几只狗在叫,而星星稀了,月亮挑在树梢……
其他文献
2016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善于运用媒体宣讲政策主张、了解社情民意、发现矛盾问题、引导社会情绪、动员人民群众、推动实际工作。”为此,本刊就“领导干部如何跟媒体打交道”这一话题,约请南岸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红参与论道。  当前,舆论宣传形势发生深刻变革,党和政府执政的舆论环境面临巨大挑战,如全媒体时代对领导干部应对能力的挑
“现实/在某一个角落里/被埋在废墟里患上了风伤/带走了/会微笑的温暖/我努力/在心的荒漠里/播下希望的种子/开祈祷的花/结坚强的果……”  这是北川中学高二九班何君利写的一首诗。在这场巨大的灾难中,何君利失去了双亲。她说,很想告诉天堂里的爸爸妈妈,她要在悲伤中学会坚强。    5月19日,“重庆12355心理疏导团”志愿者蒋暹在绵阳虹苑影剧院做咨询时,见到了小何。前几天,他刚刚做完眼部手术,医生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铜梁区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深入推进全市乡村组织振兴试验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大力开展“把老乡留在老家”专项行动,千方百计回引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乡创业就业。  2019年以来,已累计回引2.1万余名“老乡”返乡,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人才支撑。与此同时,铜梁区被
我是一名“90后”。由于家里条件好,我从小到大没吃过什么苦。  这种成长背景,让我对就业没有过多要求,就是希望工作轻松。  2011年大学毕业后,我开始寻找这样的工作。  有人说,公务员工作轻松,“一杯茶,一根烟,一张报纸看半天”。  于是,我参加了2011年的公务员考试,并顺利通过。  同其他新入职公务员一样,我被派到了基层。  噩梦就这样开始了。  白天,我跟着村干部逐村逐户调查走访,了解农业
2015年9月29日,陽光明媚。  永川区宝峰镇龙凤桥村村民姜维国坐在门前,抽着烟望着马路。  阳光洒在笔直的路上,沿途风光尽收眼底。  一辆拖拉机经过,没扬起半点灰尘。  “说来惭愧,要不是因为我,这路早通了。”说起这路,姜维国有点不好意思。  2014年初,龙凤桥村召开村民大会,决定翻修村路。  姜维国看到设计方案,坚决反对:“凭啥占用我家四平方米土地和宅基地?”  翻修村路的事,就这样被搁置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完结已经9周年,但这股热潮显然还没有过去。美国内华达州亨德森市一家哈利·波特主题咖啡馆开张时,有数百名麻瓜在店外排队等候。这家店名为“坏猫头鹰”,位于面积约130平方米,无论是店内装修还是菜单,都体现出哈利·波特风。比如,墙上挂着标志性的“九又四分之三站台”的牌子,菜单上有“黄油啤酒拿铁”等食物,店内WiFi以哈利·波特的雪白色猫头鹰“Hedwig”命名,还有一张桌子以“斯内
参与对象要开放  参与对象开放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党组织生活可以打破党员组织关系隶属界限,联系驻地单位党组织参与支持;二是活动对象除了党组织隶属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外,还可以广泛吸收辖区在职党员、流动党员以及广大群众参与。有条件的,甚至可以与邻近区县的各级党组织一起开。  会议内容要开放  组织生活要在内容上做到教育和服务并重,既要有传统的党的政治理论的宣传教育,也要有贴近党员群众生活的法律法规、
有这样一道数学题:2的67次方减去1,究竟是质数还是合数?这道数论的题目虽然知名度远不如“哥德巴赫猜想”,但难度一点儿也不逊于后者。全世界的数学家曾做过种种尝试,都无功而返。  出人意料的是,1903年10月,在美国纽约举行的世界数学年会上,一个叫科尔的德国人,成功地破解了这道数学难题,证明2的67次方减去1是合数,而不是人们怀疑的质数。  更令人惊奇的是,科尔并不是专门研究数论的数学家,这只是他
1:4,黑白棋盘上的一场人机大战偃旗息鼓,人类输给了机器人。  2016年3月,被称为“阿尔法狗”的谷歌AlphaGo人工智能系统大比分击败韩国围棋国手李世石。  许多人不禁感叹:机器人时代来了!  感叹过后,便是担心:未来人工智能将走向何方?人工智能会不会抢了我们的饭碗呢?  現在,应该澄清这个问题了。
张桂梅老师是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师兼儿童之家院长、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2018年9月,她被评为“最美乡村教师”。2020年1月10日,她获得教育部授予的“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她献身教育的动人故事,让很多人流下了感动的热泪。让我们跟随李镇西老师的文字,一起品读张老师的教育故事,体会她因无私付出而拥有的“内心的自由与安宁”。  从教几十年了,听过太多催人泪下的教育故事,能够戳中我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