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体验式教学例谈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nder5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 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下面就《落日的幻觉》一文的教学过程,谈谈体验式教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创设情境,引入体验
   体验式教学首先要创设能激发学生进入情感体验的情境,教师运用情感语言和诗意语言,激发学生迅速进入文本学习领域,产生联想与想象,理解文本精髓,引发学生情感,启发学生体验,感受人文精神,生成领悟能力。当然体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是体验教学的设计者是教师。所以教师要提供有助于学习的情景材料,围绕学习目标,关注学生最近发展,诱发积极感悟。积极的情感体验具有动力功能,能驱动主体投入学习客体,并对学习客体进行研习和体认,最终把握事物的结构、功能及其与自身的关系和对自身的意义。
   二、解析言语,加深体验
   体验式教学还可抓住文本语言形式的解读来最终把握文本内容,感悟其情感之旨向,实现言语内蕴的“意义情感”和学生解读的“感性情感”之对接,以此深化体验。在解读言语形式的时候要促使学生在理解和联想中生成领悟和意义。领悟和生成虽然与灵感和直觉的产生有关,但灵感和直觉的出现要以理解和联想作为基础。
   接下来学生自由朗读《落日的幻觉》全文后教师作字词检查:请学生上黑板给加点字注音和听写词语。最后抢答:“夕阳无限好”出自哪首诗歌,请把全诗背诵出来。此时学生积极的参与和表现,课堂气氛很热烈。
   三、诵读文本,强化体验
   本环节抓住本文文体特点,加强朗读训练,从读中“生情”,从读中“悟情”,以此强化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情感体验,产生真切实在的心理感受。为此教师要依据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或诵读文中描写落日变化的一个段落(即第二段)获得情感体验。并且将男女学生分成两个大组,一个为“文学家”组,一个为“天文学家”组。而且分别推选男女各一名学生主持两个部分的教学,当小老师。
   四、对话讨论,丰富体验
   本环节要求重视学生情感的内化与丰富,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动。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它以情感为核心,通过师生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课堂教学成为富有活力、充满激情的一个流程。对话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亮点,促使学生感悟和体验走向更高层次。阅读的兴趣在其中得到激发,阅读的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情感通过不断的对话与文本作者的情感达到有机的交融。
   1.提问:
   改第一句的双重否定句为陈述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改最后一句的反问句为陈述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请说说这个自然段用的主要的表达方式及作用。
   第三段在结构上属于过渡段,在内容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下面由“天文学家”毛东宇同学主持教学。
   首先他带领大家做了一个视觉小游戏:请欣赏多媒体上两组有关视觉差异的图片。然后请思考:图一中黄色线与蓝色线哪一个更长?(实际一样长)图二中位于中心的绿色球和蓝色球哪一个更大?(实际一样大)
   结论: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种种原因对事物产生错觉或幻觉,从而影响到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因此,我们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那么,形成落日幻觉的原因有哪些? 请快速阅读课文4到7自然段,讨论了形成落日幻觉的原因有哪些?要求同学们找到相关的句子并且概括出关键信息。并完成文后“研讨与练习”第一题。(大家可与同桌讨论,3分钟)小老师逐一抽同学回答,并完成文后填表题。再提问:同学们看看左边表格内容和右边表格内容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说说这几段的说明顺序。提取关键信息是说明文阅读学习的主要任务,这个环节是必须的。
   通观本文的教学,它体现了体验式教学 “以生活为基础”,学生学习过程中小组团结,又整合了全组力量,并且各施其职,各有侧重。教学过程整体思路流畅,课堂组织形式很创新。知识点设置合理,小老师讲解清楚,落实得非常好。教学内容的定位很准确。过渡自然,各个板块浑然一体又互相呼应。教学方法灵活实用,教学语言干净且富有情感。而且在具体知识的呈现上也力求充分做到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鲜活的生活题材之中,通过大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范例来展示观点。鼓励学生对课文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它与传统教学相比,更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要求学生在团队的氛围中先体验过程,再进行有益的交流与评比,最后获得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
   体验式教学以“人”为本,关注人文精神的培育,学生借助多重对话、思想碰撞、心灵交流,通过体验与感悟、融合与升华来发展思维水平,丰富语言能力,充实个体精神,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特别是说明文的教学中,我们更是可作大胆尝试、深入研究,使绝大部分学生对说明文这一文体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使说明文体不再受到冷落。在教学实践中继续摸索出一条适合学生思维发展、能力提升、人格优化的最佳途径。
其他文献
一、朗读关。“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反反复复地朗读,读出节奏,读出语感,从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朗读的方法很多:齐读、分组读、点名读、分段读、老师范读、跟读、放录音、配乐朗读。一边读,一边点拨指导,反反复复,不厌其烦,并将朗读贯串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孤立地把它当作某一个教学环节。  二、通意关。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弄清课文的字面意思,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把学习任务分配到各组,让各组成员先分工
期刊
“婉约以易安为宗”的一代词人李清照一直以多愁善感的淑女形象被人们所熟知。其父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精谙经史,擅长诗文,和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文潜、陈师道、晁补之有密切的来往,在北宋文坛上颇有名声,与廖正一等并称为“后四学土”。其母王氏,也是一个通文墨、懂诗书的大家闺秀。生活在这样一个文学气息十分浓厚的家庭里,加之自己勤奋好学、博闻强记,终于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是少有的,而且在世界文学长廊中也是罕见的
期刊
如何才能轻松背诵,效果好呢?在这里我向同学们介绍几种快乐背诵古诗文的方法。  一、兴趣诱导法  有了强烈的兴趣才能入迷,一旦入了迷,才能以惊人的毅力忘我地学习,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尽快地记牢所学内容。同时也告诉我们,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能够提高自己的欣赏品 位和审美情趣,从中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所以,一定要先有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理解记忆法  如果死记硬背,囫囵吞枣,必然
期刊
一、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交流现实中的父子间矛盾苦恼、配乐有感情地范读文本片段、解析媒体报道的学生自杀悲剧和高声齐读歌颂美好青春的文段等等形式,引导大家认识青春的宝贵,倡导珍惜亲情,立志读书成才。整堂课紧扣文本主题,有效结合生活,充满人文气息,获得了听课老师们的较高评价。  但是,作为活动体验课程这一类型,文本课堂教学只是完成了教学任务的一半,文本篇幅有限,表现内容有限,结合文本主题去开展相应的活动
期刊
一、引导学生多观察、勤思考,是进行作文想象力培养的直接基础  由于多年来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习惯于形象思维方式,缺乏概括综合能力。他们认为每天眼中所见的生活无非是上课、下课、读书、做作业、回家吃睡。似乎生活天天如此,没有变化。教师要启发学生以变化的眼光来看待生活。漂流的云、多变的雾、洁白的雪、青翠的竹、校园漫步、街头浏览都不能无动于衷。一抹艳丽的晚霞、一点嫩嫩的新绿、一阵淡淡的情风、一句真诚
期刊
语文是各门学科中最基础,与学生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但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本应该生动活泼,妙趣横生,气氛活跃的课堂,常常显得枯燥无味,死气沉沉;学生提不起兴趣,教师无法活跃课堂气氛;特别是作为高三复习的基础知识部分,更是让学生昏昏然而无精打采。那么,如何吸引学生,让学生对语文课产生真正的兴趣呢?只有让学生真正地投入到语文活动中来,语文课的精美才能充分体现。而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关键是看教师如何创设
期刊
宽容的心态  心理学表明,教师的态度对学生的创造性的发挥起着关键的作用。民主、平等的标志是尊重。尊重学生,就要学会宽容与接纳学生,允许学生犯错误。宽容即理解,是对学生人格自尊心的一种特殊尊重。成长中的学生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是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老师完全可以宽容、谅解,用巧妙的方法加以化解,用鼓励的方式激励学生发现错误并自己改正错误。教师的宽容,象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她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
期刊
首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热衷于积累并从中获得成就感时,会形成持久自觉的内驱力和饱满的热情。激发手段灵活多变,使其乐此不疲,例如课堂上的成语接龙,同一语意的名言警句对接,小组之间的某家某派诗歌背诵匹克,同题素材大观,等不一而足。  积累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变要我读,成我要读,要我积累为我要积累,方可真正使读书变成学生的内在需求,成为其生活的习惯和人
期刊
一、常规作文教学现状  1.远离现实生活的“旧面孔”。有的教师以为写作教学就是课堂上讲讲写写,读写结合就是仿读而写。有的仅把“联系社会,感悟生活”挂在口头,知其源而不去开拓:不积极开发写作教学的校本课程资源,不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作文教学的综合实践活动,不积极采用录音、录像或自制电视教学片等多种形式,将“大社会”搬入“小课堂”,不积极借助新闻媒体,聚合争辩的焦点。   2.师生对立的“两张皮”。作文教
期刊
一、官场的黑暗(客观条件影响)  东晋政权是衰败腐朽的政权。陶渊明有诗为证:  “蔼蔼停云,蒙蒙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依阻。”①《停云》  “崩浪聒天响,长风无息时。”②《庚子岁五月中从读还阻风于规林》其二。  其①中以“停云”“雨”作为象征来暗示当时政治气候恶劣,时运混浊。其②中初看似为船停江畔目睹狂风恶浪的骇人景象,细味实则是当时社会剧烈动荡、政治风云变幻莫测的真实写照。  从上可知,当时统治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