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云:基于四种类型公德行为的教育策略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lo_p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雷云在《教育科学研究》2018年第8期《公德行为发生的类型划分及教育策略》一文中指出,公德作为现代社会运作的优先伦理,它对于提升人类整体道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而言,公德行为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即被动遵守型、主动遵守型、主动维护型、被动维护型。基于公德行为发生类型的教育策略有:一、培养学生对公德价值的理解、认同与接受,有效引导其避开"被动遵守型"与"被动维护型"的道德盲区。对于被动遵守型公德行为来说,学校可以开展以"理解、认同、接受"为主题的公德价值理性引导活动,重申公德的本真含义与价值,增强学
其他文献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意思是,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才能透策。叶圣陶老先生的这个教学理念,揭示了在阅读教学中抓住文章思路的重要性。同样,在写作中,写作思路是否清晰,写作思维的活跃程度也对文章的优劣起到关键的作用。笔者认为在写作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实现从关注写作技巧、语言表达转向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利用思维导图左右脑协同作用原理,可让学
期刊
习作批改是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通过批改,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写作的基本要求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文学表达能力,并从中得到思想上情感上的熏陶与塑造。  一、提纲挈领,注重对写作基本要求的批改  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写作的要求,1~2年级是写话,它实际上是识字教学的一个补充。小学作文教学实际上是从三年级开始的,要求3~4年级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5
期刊
为配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2017年秋季使用,我刊拟于8月推出道德与法治“备课专题”,以帮助一线道德与法治教师更好地理解《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精神,更好地认识、理解和使用教材。為此,我们将邀请教材主要编创人员为大家解读教材;约请一线教师结合教学实践,探索不同年段学生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立足核心素养培育这一时代主题,思考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变革。  参考选题:  1.统编《道德与法治》教
学习型组织是一种能够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我行为和思想、不断超越自我、创造未来的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的团队。在中小学校里,科组是一个最小的单位,构建高效、敬业、乐业的学习型科组,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校语文科组立足学科教学特点,以课例研究为重点,开展系列活动,促进科组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也促进了学习型科组的建设。   一、活动主题   通过学校语文科组开展
在品德的课堂教学中,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目的、不同内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给品德课堂教学注入真实、扎实、灵气的养分,课堂真正实现有效教学,让课堂显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使课堂显现出浪花闪耀,高潮迭起的精神,教学质量也就会真正有一个质的飞跃。  一、联系生活实际,展现“真实”的品德课堂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学生的需求,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
以《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则》为依据,将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新理念理解为:以人为本。并专门以期刊服务为对象,从采访编目中的期刊采访、分编排架,管理咨询中的读者接待、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