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如何预设对话话题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就是说,阅读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碰撞的过程,情感交流的过程。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情感的沟通都是在对话、交流过程中完成的。然而,课堂对话、交流有其特定的任务——服务于一定的话题。话题则是一定的教学内容。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目的就是通过“话题”这一中介进行交流,使学生获得发展。由此,话题的预设尤其重要。没有预设的对话如无的放矢,容易混乱且难以实现预期的目标。那么,怎样预设有效的话题来生成理想的阅读教学课堂呢?根据近年来的教改实践。我以为,可以这样预设话题。
  
  一、学生自主阅读,结合自身的体验质疑问题,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经师生商讨后确定为对话话题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课前布置预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就成为我教学的前提。让每个学生在自主阅读时结合自身的体验去发现,在发现中记下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疑难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在自主探究中。带着问题去思考。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把它们整理出来(比如我要求专门准备问题本。把问题分点记上)。上课前,再把预习的问题收齐并做初步整理。上课时,再次要求速读文本,整理自己的读后感受,看有没有新发现,把课前初步整理的问题,在师生商讨后确定为一个个的话题,运用到课堂对话中。
  如教学《风筝》(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前要求做好预习。假如教学过程按导入新课、整体感知课文、深入理解与探讨、联想与扩展这四个板块进行,那么,在导入课文后,速读课文整体感悟,重新发现、反思自己提交的问题,师生共同整理就可以获得对话话题。
  如话题一: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
  话题二:作者毁坏弟弟的风筝,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你有过类似的经验吗?
  话题三:“风筝”对作者来说是一种“惊异和悲哀”,原因何在?
  话题四:你认为作者的弟弟真的忘记童年这段往事了吗?理由是什么?
  一般一堂课设计3~4个话题后,就可自然进入“理解与探讨”的板块,从而实现师、生、文本的对话。
  
  二、根据单元目标,课文重难点,再结合学生预习时所反馈出来的问题,预设对话话题
  
  教师要把教材规定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以及反馈出来的信息进行整合分层,把抽象的教学目标、课文的重难点,分解成不同层次又互相联系的问题情境,从而引出“分话题”,分层推进。如《风筝》是教材第五单元的“亲情篇”,单元总体要求是,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等。据此。将学生预习提交的问题。比如:“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经整合后,可以在这个问题的后面,追加一个问题,为什么说是“精神”的“虐杀”?于此形成了一个可供课堂讨论和探究的话题。这个话题将作为课堂研讨的核心部分,可再引出分话题,逐步展开:
  第一步,为什么把这一幕称为“精神的虐杀”?不就是毁掉一个风筝吗?从哪些词可以感受到“我”实施的“虐杀”之“虐”?哪些词可以感受“小兄弟”遭受了无情的“虐杀”?
  第二步,根据文中提供的材料,发挥你的想象,如果小兄弟的那只风筝能完工,那将是怎样的一件工艺品?
  第三步,你自己有没有这种虐杀他人精神或遭受他人精神虐杀的经历?请描述出来。
  这样整合分层后,形成一个个对话话题。而且这样整合后的话题答案是开放的。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散开去,与文本、同学、教师进行对话。
  
  三、有效开发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找相关资料,优化预设对话话题
  
  新的课堂观认为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系统,动态生成本身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开发和适时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所以在预设教学方案时。我特别注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一方面自己要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和筛选,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找相关资料,优化话题。
  如教学《奇妙的克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语文》上册),为使学生更具体地感悟“克隆”的知识,课前指导学生到网上或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初步认知“克隆”。上课再展示相关实物、图片:秋海棠落叶生根,富贵竹插枝即活,土豆、地瓜发芽生长,各种水果、蔬菜,稻麦的嫁接。水螅除夏初和秋末外通常进行无性生殖即身体发长芽体等。在此基础上,把提交的问题如“什么是克隆?”优化为“用自己的话说说克隆是什么?你还能列举自己所知道的‘克隆’的例子吗?”
  诸如此类,预设应为生成留有空白,话题“要紧追学生的反馈”(《课堂提问的艺术》美.Mafylou Bantomo&Paulc Belsenhe著)。话题要精、要开放、要有内涵、要有层次。使之成为解读文本的关键。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
  
  责任编辑 熊义勇
其他文献
关于课堂教学个性化概念的界定,我的理解是: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凭借良好的教学素质,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合理地创设课堂氛围,最优化地组合课堂结构,最大限度地展示教师和人才华和发掘学生潜能,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个性化教学提出的依据    1 源于哲学的思考,教学的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个性表现共性并丰富共性,研究具体的教学问题,不但要注意各个问题的共性,还要注意其个性,通过过个性的研究去把握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仅是认识发展的过程,也是情感发展的过程,情感是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动力。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那么,他就会以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因此,在中学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情感教学是使学生变成“乐之者”的重要手段,情感教学能为思想政治课增添无穷的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体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学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作用主要的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讲教科书;儿童更多的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通过听讲来学习。这就是说,教学主题等活动,是实施品德与生活教学的着力点,一个接一个的儿童直接参与的活动是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的主要教
本文阐述了民族高校图书馆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针对民族高校图书馆的特点,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民族高校图书馆读者工作,探讨民族高校图书馆读者工作的深化和发展。 This paper
本文介绍一种具有较强数据处理和作图功能的PC-1500微型计算机,加上一块简单的接口板制成的模拟键入式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编程采用BASIC语言。本系统制作简单、成本低、性能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异样的声音”往往会置教师于被动地位。令教师措手不及。面对学生“异样的声音”,教师要以开放的心理对待,接受学生的感受,不能以“哪里来的异端”为由一棍子打死;教师要找到恰当的解决方法。因势利导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力得到提升,而且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滋养。    一、以事实引发思考    课堂教学中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即使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存在明显的错误倾向,教师也
重兵压境:传媒入世的压力与挑战最近几年,随着中国入世谈判的步伐加快,境外传媒业巨头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市场,同这些航空母舰相比,中国的媒体市场还是“战国群雄纷争”的时代
本文介绍利用外延钇铁石榴石(以下简称YIG)膜的静磁表面波构成静磁表面波延迟线振荡器的实验研究。通过“提升”换能器的应用,得到了一种压缩延迟线带宽的新方法。我们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