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和主要渠道,在新的世纪里如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德育功效,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就这一问题作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一、 正确认识思想政治课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地位
思想政治课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首先素质。思想政治课教学,对于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导向和奠基作用。因此,思想政治课往往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一代新人的主阵地。因此思想政治课不仅要注意知识的传授,而且更应突出它的德育地位。
二、 影响思想政治课德育功效的因素
第一个因素是社会家庭因素。当前青少年成长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都不同程度地给青少年带来了许多影响。网上的一些色情文化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所有这些都给学生的思想觉悟、政治信念、人生理想、道德品质等造成了极大的消极作用。正是在这种大的社会环境下,家庭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偏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把孩子视为家中的宝贝、皇帝,他们要什么就给什么。物质上的满足,导致了道德教育上的缺失。在孩子的学习、专业和分配方面,也从功利主义出发,以个人利益、家庭利益为重,致使孩子形成任性、蛮横、自私、挥霍浪费、社会公德和法律意识淡漠等不良品质。所有这些既增加了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也影响其德育功效的发挥。特别是当社会、家庭的影响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冲突时,往往抵消了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效,产生负面效应。对于这一点,我们不应忽视。
第二个因素是教师素质。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其素质的高低,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效发挥的大小。
第三个因素是学生的自我素质。目前在校生的特点比较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政治观点趋向淡漠。表现在对思想政治课的态度上,大部分学生把思想政治课纯粹当成一门应试课程,学习、考试作为一项任务来完成,对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效认识不足。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课完全是一种抵触情绪。另一方面,市场竞争意识浓厚。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目前在校生的心理、思维、价值观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原有的求平衡、正统、缺少竞争、不敢冒险的意识,正在为敢于冒险、出风头、与众不同、敢尝试、欲竞争所替代。在价值取向上开始重个人的内在价值,即个人努力、个人奋斗的主体意识增强。所有这些,也无疑向政治教师及其如何利用思想政治课教学发挥其德育功效,提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也只有明确这一点,才能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的放矢,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效。
三、 提高政治教师素质,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1.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这是教师道德的重要特征和优良美德。教师的人格就是为人师表,就是教学工作中的一切。古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说明人格感化是教育的重要因素,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思想政治课教师尤其如此。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任务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观点去武装学生的头脑。只有教师品德高尚,在学生中才能有威信,才会使学生由信任教师转到信仰马克思主义真理。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政治教师要自觉成为学生的表率,成为真有高尚的共产主义品德,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的楷模。
2. 提高智能素质。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多样的教学艺术,多方面的组织能力,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的应变能力,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都是政治教师应具备的智能素质。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效能否体现出来,需要这些能力的综合发挥,特别是当前社会环境和学生的特点,向政治教师的各方面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证明,凡是思想素质好,智能素质高的政治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德育功效。
二、 坚持两个结合,提高德育功效
思想政治课就其德育内容来看,可分为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两大类。其中思想教育的重点在于思想品质、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政治教育重点在于政治观点、态度、立场的教育。在教育中,政治教师应力求做到两个结合。
(1)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思想政治课作为理论教学本身就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因此将理论讲透就是一种有效的德育教育。但为进一步加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我们必须摸清学生的思想实际。
(2)是科学性和时代性相结合。作为一门学科,我们所讲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他社会科学理论本身具有科学性的特征,也正因为它的科学性,才吸引和征服了众多的信徒,马克思有句名言“理论只有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才能说服人。”这应该成为政治教师的座右铭。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科学性,摒弃随意性,让科学自身的力量征服与吸引学生。(苍山县东苑高级中学)
一、 正确认识思想政治课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地位
思想政治课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首先素质。思想政治课教学,对于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导向和奠基作用。因此,思想政治课往往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一代新人的主阵地。因此思想政治课不仅要注意知识的传授,而且更应突出它的德育地位。
二、 影响思想政治课德育功效的因素
第一个因素是社会家庭因素。当前青少年成长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都不同程度地给青少年带来了许多影响。网上的一些色情文化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所有这些都给学生的思想觉悟、政治信念、人生理想、道德品质等造成了极大的消极作用。正是在这种大的社会环境下,家庭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偏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把孩子视为家中的宝贝、皇帝,他们要什么就给什么。物质上的满足,导致了道德教育上的缺失。在孩子的学习、专业和分配方面,也从功利主义出发,以个人利益、家庭利益为重,致使孩子形成任性、蛮横、自私、挥霍浪费、社会公德和法律意识淡漠等不良品质。所有这些既增加了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也影响其德育功效的发挥。特别是当社会、家庭的影响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冲突时,往往抵消了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效,产生负面效应。对于这一点,我们不应忽视。
第二个因素是教师素质。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其素质的高低,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效发挥的大小。
第三个因素是学生的自我素质。目前在校生的特点比较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政治观点趋向淡漠。表现在对思想政治课的态度上,大部分学生把思想政治课纯粹当成一门应试课程,学习、考试作为一项任务来完成,对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效认识不足。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课完全是一种抵触情绪。另一方面,市场竞争意识浓厚。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目前在校生的心理、思维、价值观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原有的求平衡、正统、缺少竞争、不敢冒险的意识,正在为敢于冒险、出风头、与众不同、敢尝试、欲竞争所替代。在价值取向上开始重个人的内在价值,即个人努力、个人奋斗的主体意识增强。所有这些,也无疑向政治教师及其如何利用思想政治课教学发挥其德育功效,提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也只有明确这一点,才能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的放矢,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效。
三、 提高政治教师素质,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1.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这是教师道德的重要特征和优良美德。教师的人格就是为人师表,就是教学工作中的一切。古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说明人格感化是教育的重要因素,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思想政治课教师尤其如此。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任务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观点去武装学生的头脑。只有教师品德高尚,在学生中才能有威信,才会使学生由信任教师转到信仰马克思主义真理。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政治教师要自觉成为学生的表率,成为真有高尚的共产主义品德,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的楷模。
2. 提高智能素质。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多样的教学艺术,多方面的组织能力,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的应变能力,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都是政治教师应具备的智能素质。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效能否体现出来,需要这些能力的综合发挥,特别是当前社会环境和学生的特点,向政治教师的各方面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证明,凡是思想素质好,智能素质高的政治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德育功效。
二、 坚持两个结合,提高德育功效
思想政治课就其德育内容来看,可分为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两大类。其中思想教育的重点在于思想品质、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政治教育重点在于政治观点、态度、立场的教育。在教育中,政治教师应力求做到两个结合。
(1)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思想政治课作为理论教学本身就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因此将理论讲透就是一种有效的德育教育。但为进一步加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我们必须摸清学生的思想实际。
(2)是科学性和时代性相结合。作为一门学科,我们所讲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他社会科学理论本身具有科学性的特征,也正因为它的科学性,才吸引和征服了众多的信徒,马克思有句名言“理论只有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才能说服人。”这应该成为政治教师的座右铭。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科学性,摒弃随意性,让科学自身的力量征服与吸引学生。(苍山县东苑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