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语文教学导语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5134855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导语设计要么巧妙地呈现本节课的内容,要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要让课堂导入成为整堂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不是哗众取宠的附属品。预习检查设计要力求“删”、“留”,删去繁杂的检查程序和步骤,在重点处直接检查获取信息,留给学生自由释放“库存”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认识到很多知识是可以通过课前预习和与同学交流获得的。问题设计要求“精粹”,提的问题要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最后的拓展设计,应把握“横”度与“纵”度,让学生在拓展训练中不仅锻炼发散思维能力,而且受到思想的启迪、教育。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导语 设计方法
  成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执教者匠心独运的教学设计。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因人因本施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且创意独特,推出新的教学设计。这样不但有利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顺利达到教学目标,打造高效课堂,而且有利于师生在动态、开放的教学过程中,尽享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本之间多重对话所呈现的语言美、人性美和创造美。
  一、导语设计应追求“导学”
  新颖巧妙的导语设计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在讲一篇文言文时,首先请同学们以他念的三句古诗为谜面,猜出他的名字。当同学们在他的引导下,为猜出“钱梦龙”三个字而欢呼雀跃时,他趁热打铁,作了这样的课前导入:“同学们真不简单,能根据具体的语境,运用联想和想象,揣测出我的名字。这样揣测的方法其实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我们就叫它‘揣测法’吧。当我们学习一篇古文,遇到不懂的字词,一时又不便查字典时,不妨就用这种方法去学习。今天我们就尝试用这种‘揣测法’去学习一篇古文,大家说好吗?”这样导入不仅迅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而且非常自然地作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并对学习方法的运用进行了热身,可谓“一石二鸟”,于巧妙中见匠心,堪称导语之妙。
  二、预习检查设计要讲究“删”“留”
  课前预习有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要搞好课前预习,就必须抓好课前预习检查。针对预习检查时间不能太多,但又不能蜻蜓点水走过场,我认为设计讲究“删”,“留”很重要。
  1.“删”即删去繁杂的检查程序和步骤,在重点处直接检查获取信息。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预习时自主感知文本获得的阅读体验是不同的。在检查中不必做过多的纠缠,检查方案的设计应重在选取恰当的形式,于关键处设疑问,力求省时省力,突出重点。我在进行《关雎》教学时是这样检查预习的:
  师:同学们课前预习了课文,知道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意境优美的爱情故事。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用“这是一个……的故事”表达见解。
  生1: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位美丽少女的相思之情,想追而不得。
  生2:他日思夜想,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生3:他做梦梦见自己弹琴奏瑟,迎接这位姑娘。
  这个设计从“整体把握”入手,以“说话”为形式,内涵丰富、操作简便,不仅突出了重点,而且为学生预习反馈、自我检查、自我修正、鉴赏他人提供了平台。既尊重了个性解读,又共享了思想精华,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学习意识。
  2.“留”即留给学生自由释放“库存”的时间和空间。学生通过预习可以掌握的知识(一般都是常识性的知识,如注解上已有的生字词、作家及其背景有关的文体知识等),教师大可不讲,而是以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在特定的时间里,反馈预习时解读课文,上网、到阅览室查阅课外资料等途径获取,弥补各自预习时的不足。如教学《香菱学诗》时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前5分钟开展“《红楼梦》知识知多少”的小知识竞赛活动;教学《雨说》时可以采用新的调查形式,请一位同学担任记者,围绕“雨的贡献”这一话题作介绍,了解学生对“雨”形象的初步把握。这些设计不仅满足了学生特有的表现欲,激发了成就感,而且让学生认识到了:很多知识是可以通过课前预习掌握的,也有很多知识在课堂上不会讲到,必须靠课前的预习和与同学们交流获得。在下一轮的预习中,愿意投入更多的热情和精力。这就从根本上调动了学生课前预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合作学习的意识,并逐步养成了课前预习的习惯。
  三、问题设计应力求“精粹”
  “精粹”,就是所提问题具有“牵一发而动全力”之功效,问题辐射的面越宽越好,切入口越小越好,语言越精炼越好。这些问题一旦解决,本课学习的重难点问题往往就会迎刃而解。
  如教学《琵琶行》时可以提出以下三个探究性问题:(1)谁识风情物?(2)谁识琵琶声?(3)谁识青衫泪?通过引导学生对(1)(2)问题的探究,解决本课的两个学习难点:一是景物描写时气氛的烘托作用,二是描写表现琵琶女不幸的遭遇和变化的情感。通过对(3)的探究,把握本文的学习重点。通过琵琶女悲惨身世的描写,表现作者丰富而复杂的精神世界。这三个问题的设计不仅涵盖了本课学情特点,而且考虑了学习者的学情特点,三个問题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挑逗性,句式整齐,语言委婉,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多元解读兴趣,学生参与探究的热情和思维的深度广度会呈现出一种理想状态,收到良好效果。
  四、“横”与“纵”是拓展设计的原则
  语文教学一个重要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设计拓展型的问题培养思维能力。
  1.“横”即横向拓展。
  在原材料不变的基础上,通过变换学习角度引导学生拓宽思维,培养发散思维。教学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时,学生可以根据情景合理想象写成一篇游子恋家的散文。这种变“读”为“写”的拓展设计,不仅在横向方面舒张了学习材料内涵,丰富了作品形象,而且强化了思维培养。
  2.“纵”即纵向拓展。
  在原材料不变的基础上,补充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将有关问题放在更广阔的时间、空间背景上思考,关注学生思维的深度,培养求异思维。如我在讲授《陋室名》中,在谈论“陋室”说“是陋室,惟吾德馨”,那么“陋与德”有什么关系?现在人们都在求富,求富就没有道德了吗?像这样开放性的问题就可以引导学生猜想,让学生在猜想中既锻炼发散思维能力,又受到思想的启迪教育。
  课堂设计是一门艺术,创意设计不仅需要创造的勇气,还需要创造的激情和智慧,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摸索,不断提升,不断创新,创意设计之花才能色彩斑斓,芬芳醉人。
其他文献
教学目的在于开发学生潜力,促进其发展,课堂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从而使之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前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说明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对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出了更新的挑战,初中语文教学应如何开展是一个很值得讨论的问题。  一、中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中小学语文教学最主要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识字、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训练、培养和提高。教
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属木犀科白蜡树属,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珍贵阔叶树种。水曲柳体细胞胚发生及植株再生的研究对水曲柳优良无性系的大量快繁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多媒体,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注入了活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文、图、声并茂的特点,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精心制作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应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受到情感激励  1.模拟过程,使学生获得“真”的感受。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提供周围的熟悉的真人真事,更具有感召力。多媒体的模拟功能,能帮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丰富的创新内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为学生创造创新的机会,点燃他们创新的火花,使他们得到更好的、全面的发展。下面我就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点燃学生创新火花的几点做法。  一、鼓励学生质疑,疑中求新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质疑问题是学生创新思维获得发展的前提。因此
一、XKT型绞车闸板的改进 XKT型绞车闸板与闸块结构如图1所示。 First, the improvement of XKT type winch gate XKT type winch gate and gate structure shown in Figur
湘潭锰矿自80年代初期开始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系列改造,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取得显著效果,年节电达200万千瓦时。该矿已有近40年的井下采矿史,形成了十多个采矿水平,矿井通
以N,N’-二苯基-1,4-苯二胺为原料,合成了含硫和氮杂原子的并五苯类似物,用可见-紫外吸收光谱和电化学测试对这类化合物进行表征,确定了其光学带隙及轨道能级,与并五苯相比它
摘 要: “口语交际”是人们在交往中通过语言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达到理解与协调,进而影响和调节相互关系的活动。改进口语交际教学、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不二法门”是:巧妙创设交际情境,创设表演、互动、问题情境;灵活采用训练形式,留心捕捉生活现象,善于抓住活动机会,有效优化教学评价。  关键词: 口语交际 创设情境 训练形式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应在具体口语交际
本论文以盐柳1号(Salix psammophila‘Yanliu NO.1’)幼苗为研究对象,将2种中性盐NaCI、Na2SO4及2种碱性盐NaHCO3、Na2CO3按不同比例混合,模拟出12种盐度和碱度各不相同的盐碱
在文化趋于同化的今天,有责任感的设计师,应把目光集中在感悟和挖掘地域文化,探求民族风格及其内涵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奖牌的设计,从少数民族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