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际出发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dfly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全面发展的需要。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以提高后,个性会得到充分的发展,对学生终生发展也极为有利。小学数学课中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笔者认为,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
  
  小学生的学习往往是极具感情色彩的,常常表现为喜欢那位教师,就喜欢这位教师所带的学科,学习中也就更加积极主动。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与学生在情感上的沟通、交流,要求我们从思想观念上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热情鼓励每位学生,营造平等、尊重、理解、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
  教书是为了育人,学生获取知识也是发展自己的起点,学生的内因是学习成功的关键。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仅仅教师认识到位不够,还要对学生进行自主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让他们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只要努力,一定能学好。
  
  二、以教师为主导,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的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变为学生的沉重负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例如在教学“分类”一课时,我请五位当堂课表现出色的学生走上讲台,让同学们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有的说按男女分为两类,有的说按高矮分为两类,有的说按衣服的颜色、样式分,还有的说按胖瘦分……同学们在高昂的情绪中深刻理解了分类的方法。
  2、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产生兴趣积极思维
  荀子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催化剂,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停滞转向活跃状态,有效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又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而精心设计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把教师“教”的主观愿望转化为学生学的内在需要。例如在教学“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复习导新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刚才,李小宁和柯西臣两位同学表现得好,老师有一个奖品要奖给他们。”我拿出一个苹果,用刀故意切成一大一小两份,结果还没等我出声,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不公平,不公平。”我顺势提问:“为什么不公平?那你认为怎样做才公平呢?”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课堂充满了活力。
  3、优化练习设计,让学生体验参与探索的乐趣
  学习活动的最大乐趣莫过于看到学习活动的成果。教师要努力优化练习设计,做到难度适中,体现多样性、趣味性特点,使学生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认识到所学知识的用途,体会到数学本身的魅力,体验成功的愉悦。
  例如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在综合运用环节中,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选10位运动员上讲台,发给11——20的号码布,并向学生介绍“号码”。1、让学生数出运动员的个数。2、运动员介绍自己的号码,说清我是几,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3、组织学生把运动员按一定的顺序排队。4、师生分别给运动员出题训练运动员的反应,当答案是谁的号码时,就举手说:是我,我是几号。通过这样的习题设计,既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又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以学生为主体,给与自由探索的时间与空间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学生跟着教师走,严格执行教师的“命令”,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而影响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那么,在教学中给“主人”自由活动时间与空间也是理所当然的。同时,这种自由是以教师的指导与引导作为前提的,而不是听之任之,放任不管。
  对于一些比较容易掌握的新知,教师就做沟通新旧知识的桥梁,只在重心、关键处点拨,让学生自主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学习,利用迁移获取新知识。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再小组交流计算方法,最后老师引导学生在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迁移类推,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而对于不容易接受的新知,教师要做领路人,做好引导、疏导与指导。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探索。交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问题的机会。
  面对浩如烟海的知识,仅靠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获得的知识已不可能满足人们工作生活的需要。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无疑是每个学生通向21世纪的必不可少的“个人护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分析、解决和运用数学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才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单位:725700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城关小学)
其他文献
现代学校不但承担着对学生成长成才的培养任务,同时对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平台。所以说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如何创新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学校优质发展,最终办成让人民满意的优质学校已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事实上,学校的优质发展不仅在于高质量的结果,更在于不断前进的过程。为什么有的学校经过几年的发展能从普通走向优质,从默默无闻走向全国知名,深思这种脱胎换骨式的变化,除了取决
期刊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都说明了朗读不仅能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和感受能力,也可以增强学生的积累,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但是,在中学语文课堂上很少听到琅琅的读书声,原因何在?有的语文教师认为自己是启发式教学,设计了许多问题来启发学生理解课文,认为如果让学生朗读会浪费许多时间,完成不了教学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是每一个健康的人都具有的一种心理能力。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能够善于发现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就需要我们最大限度地为他们的主动发展创造相对宽松的教育条件。  一、消除位差效应,营造创新环境  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自由宽松安全
期刊
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和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自主性、个性,传统教师发号施令、“制度—控制型”的班级管理模式已为诟病,探索新的班级管理方法与模式成为必然。本文结合实践谈谈新课改中的班级管理改革实践探索。    一、超前谋划,探索构建科学的班级管理体系    班级管理是一项繁复的的系统工程,也是学校管理的基础工程。为此,学校早在2005
期刊
班级管理是一项艰巨繁杂而意义重大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我觉得班主任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点:    一、理解师爱的内涵    师爱是一种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关心、爱护、尊重、信任、期待以及尽责的美好情感。当学生感悟到这种爱之后,便会激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一个真正懂得师爱艺术的教师往往自兼“多职”——他是一位深沉似海的严父,又是一位耐心细致的慈母;是指点迷津的兄长,又是交心换心的朋友;他还是一名合格的医
期刊
常遇老师、班主任、家长这样议论:说某某学生“太犟了”、“牛板筋”、“调皮”、“不听话”、“好动”、“不安分守己”、“性子烈”、“执拗”等等。其实,这都是学生一种个性的表现。所谓个性,通俗地讲,就是指人的内心世界,它有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并有转化之势,犹如刚刚坍塌的山岩,初始有棱有角,但经过河水的冲刷,又变得像鹅卵石一样的圆滑和世故。中国古代“出生牛犊不怕虎,长出犄角反怕狼”反映的就是这种转化之势。
期刊
【摘要】当前,农村留守儿童产生各种各样的家庭教育问题,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呢?在本文中,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方面作手:一是建立一星期通一次电话的制度,让孩子与父母建立起心连心的联系;二是加大对农村各种娱乐场所的管理;三是寒、暑假时可让孩子到父母身边培养亲情。四是在学校加强各种生理卫生方面的教育。  【关键词】留守儿童 亲情缺失 家庭教育  由于城乡间、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造成西部农村青
期刊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全面素质为目的的教育。近年,全社会已逐步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广大教育工作者也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努力探索实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我从中得到以下几个体会:    一、转变教育观念,教书必先育人    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使学生学会做人、求知、生活、健体、创造和审美的教育,因此,我们不能把书本上的固定知识作为教学的唯一任务,应把“育人”及教会学生做人,作为首要
期刊
语文教师想要教得好,创新意,能够游刃有余地驾驭教材及课堂教学,让学生对学语文产生兴趣,就必须具备足够的语文素养。一个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哪些素养,又如何提高加强这些素养?下面从五个方面加以阐释:    一、丰厚的文化底蕴+阅读习惯    “学生一滴水,老师一桶水。”知识泉水枯竭的老师又怎能让学生获得知识的琼浆呢?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不仅必须具备全面综合、广专结合的文化素质,还必须具备扎实精深、灵活多边的
期刊
自信心是在周围人们的态度和评价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心理结构。它可以使人产生积极的自我暗示,从而激发人的自尊自爱、自强之心,从而获得成功。居里夫人说过:“自信心是人们成长与成才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一个学生如果失去了自信,没有“我一定能成才”“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坚定信念,就不能成人成才,甚至有才能也变成无才能。因此,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马卡连柯说过:“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信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