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huikk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农村留守儿童产生各种各样的家庭教育问题,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呢?在本文中,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方面作手:一是建立一星期通一次电话的制度,让孩子与父母建立起心连心的联系;二是加大对农村各种娱乐场所的管理;三是寒、暑假时可让孩子到父母身边培养亲情。四是在学校加强各种生理卫生方面的教育。
  【关键词】留守儿童 亲情缺失 家庭教育
  由于城乡间、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造成西部农村青壮年大批外出务工经商,形成了大量留守儿童。2009年底,据原我任教的学校教师下队家访调查统计,学校教育所服务范围的丙外村七个组中,有202户,总人口约有一千,儿童约占总人口的20%左右。而留守儿童数又占儿童总数的40%到50%,所以在这七个组中留守儿童约有100人。这些儿童中,约有65%以上会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一起居住,15%会住在邻居亲戚朋友家中,10%则住在学校或者是个人自己烧饭吃。10%左右在家随母亲生活。这些儿童不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不能与父母建立亲密关系,不能及时得到父母的爱、支持和鼓励……这些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家庭教育问题。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当时学校六年级学生蒙锡科,有一次就在他的作文里这样写道:“一个人就是一个家,一个人想,一个人笑,一个人哭。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出去打工了。不知道什么是父爱什么是母爱,就连他们的样子都记不清了。我考试从来都不及格,自信心有多差就不用说了,上学期我考了最后一名,这学期我不想考最后一名了。”这是许多留守儿童的心声,读后不免让人揪心。在亲情长期缺失的状态里,这些孩子已经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道德、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人格问题
  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最突出的问题。由于留守孩子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而其他监护人替代不了父母应该履行的完整的监护职责。所以留守孩子在遇到成功、失败、进步、忧郁、悲愤、孤寂等不同的情形时,不能向自己信赖的长辈倾诉,往往只能自己处理。尤其当他们遭遇挫折时,他们不愿意与监护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极端,多出现以下方面的问题:⑴自卑封闭、自暴自弃、缺乏自信,上进心不强。不愿意与人交流、性格内向,不开朗。老师找其谈话容易掉眼泪。⑵自尊心过强,内心较敏感,对老师亲友等的管教和批评容易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总感觉有人在欺负他,斤斤计较,不合群。⑶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认为父母为了赚钱而抛弃了自己,对父母的外出不理解,父母回家了甚至故意疏远他们。
  2.道德品行问题
  留守儿童一般为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初中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刻。如果是有祖父母来隔代抚养教育,往往意味着由文盲来抚养孩子;而托付亲戚照管的,亲戚普遍认为不便过多管教或经常盘问,毕竟不是自己的孩子;而农村教师由于受到教育条件的限制,对每个学生的关注也十分有限。所以留守孩子由于长期处于这种状况中,在行为习惯上容易发生消极变化,且难以及时得到纠正,有的甚至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违法乱纪现象,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3.安全问题
  留守儿童虽然有一定的监护人,但父母所委托的监护人如长辈家属、亲戚以及代理家长等,由于年龄、经济、生活等等各方面的原因,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而且他们往往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算尽到监护责任了,至于其他的事情则是孩子在学校的事了。因此在课余和节假日等老师无法监管的情况下,留守孩子则成了绝对自由的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知道孩子往往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父母不在身边,没有他们直接的关爱和教育,孩子往往易成为某些不法分子的攻击对象,如在四川甚至出现了一个13岁女孩“留守”家中被堂伯父诱奸生子的案件。此外,由于父母不在孩子的身边,孩子缺乏亲情的温暖照顾,导致孩子轻生的自杀案例也不少。
  4.学习问题
  那些有祖父母隔代抚养的孩子,由于爷爷奶奶的文化水平较低,无法在学习上得到帮助和指导。而双亲有一方在家的孩子同样很难得到父母在学习上的辅导。因为留在家的父亲或母亲一个人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绝大多数农民工选择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让孩子能有条件上好学,接受好的教育,日后有出息,不再走自己的路。但往往事与愿违,在我校调查表明,留守儿童大多数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当然一部分留守孩子学习认真,但外出父母的期望值过高,孩子学习压力大,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一蹶不振;一部分儿童由于自控力差,无人督促学习,再加上受外界的影响,认为学习与否都一样,对学习毫无兴趣。
  二、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
  根据我对近年来留守儿童的观察和了解,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作手:
  建立一星期通一次电话的制度,让孩子与父母建立起心连心的联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育好孩子,首先必须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长处,并尽可能积极的引导。通过一个星期一次的电话谈心,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亲情,帮助孩子解决一些生活上的问题。没事情的时候也可以做下孩子的倾听者,并告诉孩子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
  加大对农村各种娱乐场所的管理。对乡镇网吧等场所特别要注意不能让未成年人进入。因为农村孩子对各种电脑游戏的免疫力很低。所以建议网吧里面不要安装游戏。更重要的是学校要做好电脑的使用教育工作,让学生真正学会使用电脑,学会用电脑学习,而不是只知道用来玩电脑游戏。
  有条件的情况下,寒暑假的时候可以让农村留守儿童到父母打工的地方去和父母呆在一起,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同时也培养亲情。父母也可以用这段时间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让孩子做好修身的第一课。
  在学校加强各种生理卫生方面的教育。学校一定要按时按量的开好各门课程,不能因为要参加各种考试就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密切相关的。做好学校教育有时候就是做好了家庭教育。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不仅对家庭、学校而且对我们整个社会教育体系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目前各项教育远未完善,学校教育还没有条件深入到留守儿童学校生活之外的情况下,留守儿童的教育任重而道远。
  (作者单位:558401贵州省荔波县甲良幼儿园)
其他文献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的求知地位上来,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做”合一,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为此,我选择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为课题,本文只是在平时语文教学时的几点体会。  一、更新理念,转变角色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有责任感,打破“师道尊严”的传统。学生是否发挥学习主体作用
期刊
【内容摘要】传统的钳工实操安排,学生在基本技能的练习中极易疲劳,加上动作单调,内容枯燥,影响学生实习的积极性。本文针对钳工实习教学方面存在的弊端,从教学思想、实习内容、学生兴趣等方面提出了一点改革尝试,以便更好地打牢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基础,激发学生积极性,培养感觉技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关键词】钳工基本技能 教学改革 创新性 评价  《钳工工艺》是我校数控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能课,钳
期刊
通过两年多新课程的教学实践,我在探究性教学中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也走了不少弯路,感受颇深。下面,我就探究性教学中容易出现的几个倾向性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不经选择,任何问题都探究    开展探究性课堂教学首先碰到的问题是如何选择探究的问题。教材的每个单元中都有若干问题适于探究,如果教师不重视选题,课前没有认真准备,缺乏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深入研究,课堂教学中探究性问题提出得过于随意,什么问
期刊
青春期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期。是以性成熟为主的一系列的形态、生理、心理和行为的突变阶段。它既是学习的好时期,也是人生发展的“危险期”。特别是聋生群体,青春期对于他们更是一个重要时期。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切实、深入、全面地对聋生进行心里健康教育呢?本文针对如何进行聋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俗话说:“学高为匠,德高为师”只有教师综合素质提高,业务水平上升,教
期刊
现代学校不但承担着对学生成长成才的培养任务,同时对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平台。所以说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如何创新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学校优质发展,最终办成让人民满意的优质学校已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事实上,学校的优质发展不仅在于高质量的结果,更在于不断前进的过程。为什么有的学校经过几年的发展能从普通走向优质,从默默无闻走向全国知名,深思这种脱胎换骨式的变化,除了取决
期刊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都说明了朗读不仅能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和感受能力,也可以增强学生的积累,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但是,在中学语文课堂上很少听到琅琅的读书声,原因何在?有的语文教师认为自己是启发式教学,设计了许多问题来启发学生理解课文,认为如果让学生朗读会浪费许多时间,完成不了教学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是每一个健康的人都具有的一种心理能力。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能够善于发现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就需要我们最大限度地为他们的主动发展创造相对宽松的教育条件。  一、消除位差效应,营造创新环境  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自由宽松安全
期刊
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和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自主性、个性,传统教师发号施令、“制度—控制型”的班级管理模式已为诟病,探索新的班级管理方法与模式成为必然。本文结合实践谈谈新课改中的班级管理改革实践探索。    一、超前谋划,探索构建科学的班级管理体系    班级管理是一项繁复的的系统工程,也是学校管理的基础工程。为此,学校早在2005
期刊
班级管理是一项艰巨繁杂而意义重大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我觉得班主任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点:    一、理解师爱的内涵    师爱是一种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关心、爱护、尊重、信任、期待以及尽责的美好情感。当学生感悟到这种爱之后,便会激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一个真正懂得师爱艺术的教师往往自兼“多职”——他是一位深沉似海的严父,又是一位耐心细致的慈母;是指点迷津的兄长,又是交心换心的朋友;他还是一名合格的医
期刊
常遇老师、班主任、家长这样议论:说某某学生“太犟了”、“牛板筋”、“调皮”、“不听话”、“好动”、“不安分守己”、“性子烈”、“执拗”等等。其实,这都是学生一种个性的表现。所谓个性,通俗地讲,就是指人的内心世界,它有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并有转化之势,犹如刚刚坍塌的山岩,初始有棱有角,但经过河水的冲刷,又变得像鹅卵石一样的圆滑和世故。中国古代“出生牛犊不怕虎,长出犄角反怕狼”反映的就是这种转化之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