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文化教学三十年回顾与反思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_oo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英语学习逐渐成为中国教育的重点。面对日益高涨的学习热情,英语教学中的种种问题开始暴露出来,尤其是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文化教学。本文通过研究英语文化教学的形成背景,以及对三十年的文化教学进行综述和反思。
  [关键词]文化 英语教学 文化教学
  
  一、英语文化教学的形成背景
  (一)时代精神的积极回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交往日益密切。由于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所以外语教学尤其是英语教学逐渐成为中国教育的重点,和语文,数学并列成为中小学三大必修课程。三十多年来,这种趋势经久不衰,并有逐渐强化的倾向。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在社会上,人们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尤如水涨船高。学好英语,可以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对外经济,科技,军事,文化交流的需要,同时提升我国的国家竞争力和增强文化软实力,对我们和平发展,营造和谐的外部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二)学习目的的偏差。与之相对的是长期以来教者与学者对英语学习的目的存在着认识偏差,视其为升学的工具,而非能力的培养。尤其只注重对语言形式的讲解传授,忽视有关英语国家国情,历史和文化介绍,使英语教学与文化教学严重脱节,从而导致交际失败。英语学习变成了纯语言理论的学习,不仅不能达到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目的,学生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的需要。2003年我国教育部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首次明确地将文化意识作为高中阶段英语课程的五大教学目标之一,“新课标”不仅明确地指出文化意识包含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并且制订了具体的内容标准。而在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也提出要着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语言功底和较强的跨文化意识。[1]
  二、国内对英语文化教学的研究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许多中国的教育学者和英语教师开始意识到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并指导学生学习外国语言中的文化内涵。从那以后,一些文化教学理论和文化教学法被引入中国,直到现在,文化教学仍是一个热门话题。总的来说,中国的文化教学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引入文化元素。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掀起了一股文化热潮。这一阶段只能说是在外语教学中引入了一些文化元素。学术期刊上开始出现了许多介绍国外语言文化相关学科的文章,社会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语用学等相关学科也引入我国,并开始对外语教学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胡文仲教授作为先驱者,最先提倡在中国外语教学中引入文化教学。在他的论文《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1982)中,第一次阐述了文化教学的必要性和在英语教学中引入相关的文化元素在英语对话,语法和词汇教学中,以此来保证语用上的适切性。[2]许多重要的文献也在这一时期相继发表,例如许国璋的1980年在《现代汉语》第四期上发表的题为《词汇的文化内涵与英语教学》标志着跨文化交际学科在中国的诞生,邓炎昌的《语言与文化》(1981)以及胡文仲的《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
  (二)强调跨文化交际能力。
  随着冷战的结束,面对着不断变化的国际竞争,中国也加快了现代化的脚步。在这个经济蓬勃发展时期,国际交往日益密切,随之而来的语言需求曾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外语教学。而文化教学变成了外语教学中一个热门话题。学者们开始对文化教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介绍到批判创新;从描述到理论探索等,语言文化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顾嘉祖在《语言与文化》一书中认为通过大量的活动来教授具有文化内涵的词语和文化相关的文本内容,以及训练交际技巧。[3]这一时期,由于跨文化交际学科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一些课程像英美简介,英美文学简史,西方文化以及语言与文化开始出现在一些英语专业学生的课表。在外语教学的书中开始大量的介绍目标文化。正确处理语言教学与文化的关系的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林大津认为文化的导入可以看做是外语教学的拓展,因为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任何外语教科书都可以看成导入目标文化的良好资源。[4]这一时期重要的出版书籍有邓炎昌,刘润清的《语言与文化》(1989),胡文仲的《文化与交际》(1994),值得一提的是1997年胡文仲和高一虹共同编著了《外语教学与文化》一书,这是一本系统地研究我国的英语文化教学的著作。书中系统阐述了文化的定义,回顾了国内和国外文化教学及研究的历史,提出了文化教学的目标和内容、文化教学的方法、文化教学面临的挑战等。[5]
  (三)着眼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进入新世纪,外语教学中主要关注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2003年国家颁布《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做为所有语言学习者的一项必备能力。虽然以往的教学大纲也提出类似的要求,但这个课程标准则把英语课程的目标扩展到五个方面,更加重视英语的人文性而不是工具性。2004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也特别提出要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学者们和教师们也着力关注文化教学模式以及框架,即如何系统和有效的实施文化教学。例如在结构主义的影响下,张慧荣提出一种多维度文化导入模式。他认为教学要围绕文化主题组织并借助来自教科书,网络以及音像材料。[6]韩炜则认为应该在交际互动模式下进行文化教学。[7]受拜伦的著名的ICC(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文化教学模式影响,刘孟兰等认为识应重视中国英语教师的双重文化身份,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8]在探讨教学模式的同时,学者们也开始思考如何处理母语文化和目标文化的关系。刘长江认为关于母语的文化教学不能忽视,可以通过许多方法及策略整合外国文化与本土文化。[9]
  三、对文化教学的反思
  回顾30年来文化教学的研究,可以说是观点涌现、异彩纷呈。这些研究在文化教学理论研究、促成其繁荣发展上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在相关文化教学实践问题的解决上也作了有益的尝试。文化教学的研究为外语教学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这一问题自身所包含的深厚意蕴决定了它的价值,决定了它的长久生命,因而也就决定了审思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如何继续前行的必要性。
  (一)文化教学所教的文化是什么。
  文化是文化教学研究的中心,要想对文化教学有更加深刻的认识,首先应该明白文化是什么。“文化”一词最早来源于德语“Kultur”,原指土地的开垦及作物的培植,后来衍生到指对人的培养,特别指对人的艺术、道德能力和天赋的培养。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B,Taylor)最先把文化定义为:“所谓文化和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任何其他的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10]这个定义将文化解释为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物的总称,包括物质技术、社会规范和观念精神。泰勒的定义被认为是到目前为止最经典和详细的定义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就外语教学这一特定的角度出发,笔者倾向于采用文化人类学家通常使用的定义,将“文化”看作特定人群的整个生活方式。这是因为,这一界定的范围比较宽泛,既涉及日常生活和习俗,也涉及隐藏在习俗之后的价值观念。主要包括西方的民族观念和民族心理,西方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西方的基本国情,西方的传统文化。
  (二)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的关系。
  文化无处不在, 语言也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就有语言, 同时有语言的地方就有文化的痕迹。人们借助语言进行沟通和交流, 文化也由于语言的使用得以体现、传承和保留。 所以语言既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也是文化体现和作用的重要载体。而文化又制约着语言形式,不断将自己的精髓注入到语言之中,成为语言文化内涵。所以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教学,文化教学依靠语言教学。首先,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密不可分,两者应有效地结合起来。只教语言不教文化,学生学到的可能是除母语以外,表达本族文化的另一组语言符号,是一个没有血肉的空壳。这显然不是我们学习的目的。其次,将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融为一体, 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增强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和动力的方法。将语言教学置于丰富多彩的文化背景之中, 学生在了解真实的人,真实的国家的同时, 不知不觉地习得了语言知识。
  (三)目标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关系。
  过去大部分学者关注文化教学中的目标文化部分,大量的研究也是关于目标文化,而忽视了本土文化,导致了学生无法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现在一些学者认为应该将目标文化和本土文化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丁往道认为我们的学生花太多的时间去学习外国语言,读外国的书籍,听外国人说话和看外国电影,这样的结果是本土文化的缺失。(1994)徐梁峰认为英语学习不应该只是了解西方文化,还应更好地理解本族文化并能够用英语对外传播中国文化。因此如何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语言知识和丰富的目的语文化,同时提高母语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以便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己成为中国外语教学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2008)笔者英语学习不应该只是了解西方文化,还应更好地理解本族文化并能够用英语对外传播本族文化。而中国学生在跨文化交际的实践中由于对中国文化了解不到位,无法用恰当的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导致出现了“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跨文化交际是双向的,只强调一方的文化而忽略另一方的文化无疑会给交际带来障碍,也就无法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四)研究方法。
  概括是进行文化教学研究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世界各民族众多,文化现象纷繁复杂,要进行文化教学研究,就要对民族间的文化差异现象有所认识并对其进行概括。所有这些文化差异的描述都基于对民族文化的高度概括之上,而这种概括分析有利于帮助人们树立宏观的文化教学概念,是可取的。概括使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一目了然。但是它也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因为它极容易导致人们把某一群体、民族、乃至国家所有的成员当成民族文化的代表,而且把民族性格中无论是积极还是消极的成分都加以夸大,并将其理所当然地假定为该群体中几乎每个成员的特性。而这样比较的结果有的时候在实践中非但不能促进民族间交流,反而加深了相互间的不信任,甚至导致文化冲突。
  对比是文化教学研究的另一手段。我国学者在进行文化对比时,一般是通过中西方不同的交际方式以及跨文化交际中产生冲突的实际例子来探寻中西文化的不同之处并进一步解释其成因的。大多数学者把中西方文化在称谓、问候、称赞、邀请、禁忌以及非言语交际的手势、身势语等各个方面的不同表现进行对比,从而又以此来解释中西方人们在世界观、价值观及思维方式等文化深层部分的差异来说明每一种语言所蕴涵的文化不同。文化间的确有差异,但也有许多相似性。在研究文化教学时,人们关注最多的是差异。关于民族性格是基于这样的看法的:即认为某一民族的人们的生活和行为及其个性的基本模式是相同的或至少是相似的,他们以这种基本模式区别于其他的民族。然而这种观点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往往会被夸大,人们在进行文化比较时不但忽略了不同民族之间的共性,同时也忽略了民族内部错综复杂相互区别的个性。没有一个人能够完全适合一种文化中的每一个方面。同样,没有一个人能够代表一种文化的全部方面。因为人并非文化机器,每个人都属于不同的文化群体,比如家庭、班级、公司以及不同层次的社会阶层。而每一个人所属的环境都对人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以偏概全必然导致对人的文化行为中对人的个性的忽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胡文仲.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2(4).
  [3]顾嘉祖等.语言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
  [4]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
  [5]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6]张慧荣.英美文学多维度文化导入教学范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6).
  [7]韩炜.多元交际互动模式下的语言文化教学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6).
  [8]刘孟兰,杨帅.ICC文化教学模式下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8).
  [9]刘长江.谈外语教育中目的语文化和本族语文化的兼容并举[J].外语界.2003(4).
  [10]Taylor,E.B.1.Primitive Culture[M].London:John Murray. 1874.
  [11]Ding,Wangdao.A Handbook of Writing.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4.
  [12]徐梁峰.将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J].浙江大学.2008.
  [13]王守仁.高校大学外语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8)[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14]《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省金华市)
其他文献
[摘要]本调查研究是在人本主义和自我控制学习理论的指引下,以Zimmerman的学业自主社会认知理论为依据,以谢家树的《大学生学习自主性量表》为工具研究自主学习。量表包含五个纬度(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结果,学习环境)。对西藏农牧学院约300名(2008级和2009级)在校藏族大学生开展一次专业课自主学习态度和行为的调查研究。  本项研究主要采用调查、访谈和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来了解西藏
期刊
[摘要]针对中职学校教学只重职业技术教学,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导致了学生人文素质的缺失,使校园产生了不和谐。对此本文从语文教学存在的弊端,依托语文的育人功能,充分挖掘蕴含在语文课文中的人文素养,蕴含的道,让学生在学习中得“知”、得“悟”、得“道”,从而使我们的中职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达到我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 教学 人文素养 养成    一、中职生人文素
期刊
[摘要]随着嵌入式技术对生活的全方位渗透,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有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对高职电类学生现状分析、嵌入式人才需求分析,然后,结合我院电类专业的特点,确定了我院嵌入式发展方向,探讨了嵌入式教学模式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得出我院电类专业有条件开设嵌入式教学。  [关键词]学生现状分析 嵌入式人才需求 人才培养定位 教学模式探讨    引言  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发展,嵌入式技术
期刊
[摘要]湖南竞技体育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享誉盛名。在湖湘这片热土上孕育出的体育健儿,根植于湖湘沃土,享受着湖湘文化的洗礼。可见,传统湖湘文化对湖南人、对湖南的竞技体育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课题为进一步解读湖湘文化、并溯根求源,找到湖湘文化对湖南竞技体育精神影响的路径,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将湖湘文化对湖南竞技体育精神的正面影响最大化,将其负面影响最小化。  [关键词]湖湘文化 竞技体育 体育精神    
期刊
[摘要]高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高考地理试题侧重于对学生空间思维的考察,关注地理事物的形状、大小、方位、距离、类型、配置等空间特性。  [关键词]高考 空间思维 地理空间思维    历年的地理高考试题都很关注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考察。所谓空间思维是指基于某个空间,从空间的事物着眼,对空间事物迅速高效地进行一系列分析、判断、应对及再调整处置、完整谋事的思维过程。地球表面上的一切地理现象、一切地理事件
期刊
[摘要]大学是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学生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培养。如何有效地开展这一工作是我们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学管人员的主要任务,在新的时期,加强大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规范性,并在管理中融入人文关怀,是我们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道德教育 规范管理 人文    一、导论  时代
期刊
[摘要]当今中国知识分子阶层,出现了某些学术的膨胀夹杂着社会的迅猛发展,知识分子游离于学术与浮躁的夹缝之中的现象,从表面上看,人们似乎找不到信仰,道德似乎在堕落,人们的心理越来越焦虑、甚至不乏愤怒。不过,一旦我们意识到我们的精神出现危机的时候,我们其实就已经开始寻找重建精神家园的途径,在社会道德滑坡的今日,能保持独立之思想,自由之人格的知识分子,是难能可贵的。  [关键词]知识分子 精神独立 精神
期刊
[摘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大学生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大学教育的核心工作之一。本文针对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特点,结合东北石油大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经验认为,首先应该让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然后再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爱好,通过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学科竞赛、研究室、实验室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关键词]创新培养 计算机类专业 学科竞赛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    当前社会是一个创新的社会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的实施及国家和各级政府对民办教育鼓励政策和措施的不断出台,民办高等职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学生人数日益增多,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特殊性使学生管理工作变得更为复杂和艰难,优质的辅导员队伍是民办高职院校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队伍建设与管理直接影响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成效。因此做好新时期学生管理工
期刊
[摘要]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立足于改革开放条件下有效领导国家建设和实现长期执政,在党内民主发展方面有四个重大突破。这些改革,不仅加快了党内民主的相应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完善,而且在推进党内民主实践,乃至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新形势 党内民主 发展 重大 突破    党内民主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一项基本组织制度和组织原则。中国共产党也是按照这一民主原则组织起来领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