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小班幼儿数学操作兴趣的四个策略

来源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chengcf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由来】
  在“认识图形宝宝”这一数学活动结束之后,我将已有的数学教具,一些不同形状嘴巴的动物盒子放在了数学区,并且创设情境:“请小朋友们在区角游戏时间,送一些饼干给小动物们吃,记住不能让小动物吃错了饼干,要不然动物们要拉肚子的哦!”到了区角游戏时间,我注意观察了一下,有近十个小朋友进了数学区。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数学区里的那些动物箱子里已经塞满了各种各样的小东西,只要能被藏进去的东西都被孩子塞进去了,这哪是用来达到一定目标的数学操作呀,完全变成了孩子们用来游戏的工具了。这是怎么回事呢?经过观察和思考,我有所发现。
  【问题症结】
  一、提供的材料缺乏趣味性
  成人最容易犯的错就是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我们总自以为是地以为这个是可以发展孩子智力的,那个对于孩子而言是有意义的,这些在我们看来又是有趣的。但是事实上,孩子们并不喜欢,他们不喜欢这样有限制性的操作活动,更倾向于那些没有设定好的游戏,或者当他们对这项活动感到无趣之后,便会内在自发性地重新寻找新的玩法,所以就会出现孩子们“捣蛋”的破坏性行为,这些行为告诉我们,孩子们已经开始在反抗了。因此,材料的趣味性决定了孩子的兴趣,决定了孩子是否愿意去接受这项活动。
  二、教师的支持力不强
  我们有时又过于“相信”孩子,觉得只要交代一下规则,他们便会自己去操作了,这只是我们的理想状态。孩子们是很聪明的,他们会观察老师,一旦发现老师对他们这样的行为有所包容的话,他们会肆无忌惮地继续他们的“破坏性行为”。这是一个有关老师如何支持的问题,我们参与活动的力度,或者说我们对活动的关注程度,也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的参与程度。
  【解决策略】
  1.变“繁琐”为“简单”。
  在经过观察之后,我发现孩子们对于那些零碎的装饰物很感兴趣,他们的注意力会很快转移。当我们会为自己精心准备了一个精致的操作而欣喜时,试曾想过这样的操作对孩子来说是否有效的吗?人们都说多多益善,但是我觉得零碎的东西太多反而不易于孩子去操作。比如,在让孩子们认识图形的形状时,我们可以准备一些大的操作材料,如,准备一些刻成不同形状的海绵,然后让孩子们自己去填好不同形状凹进去的垫子,这样比较易于操作,且易看到操作结果。所以说,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来选择适当的操作材料。
  2.变“被动”为“主动”。
  即便是区角的游戏,孩子们也想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我们可以设置一些奖励,如每天按照要求进数学区操作的小朋友就可以得到一份奖励。在我们班,我会提供一些操作性材料,将平时一些数学活动中需要完成的操作投放到区角里,谁完成了一个操作就可以得到一朵小红花,通过外部奖励激发孩子的操作欲望,从而强化孩子自主操作的意识。
  3.变“无声”为“有声”。
  在活动时,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喜欢玩“学说话的汤姆猫”的游戏,孩子讲一句,猫就会学一句,孩子们经常喜欢和猫聊天,这样就无形中发展了孩子的语言能力。所以,我们可以变“无声”为“有声”,改变传统的操作模式,让孩子可以带一些有声的智力操作玩具,这样既可以培养孩子学会分享的品质,又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需要强调的是,“有声”并不一定是有声音,也可以是“活”起来的,让安静的数学操作动起来。比如,在认识数字宝宝时,我们可以在教室里摆上迷宫,设置一定的情景游戏,让孩子按顺序跳格子,到“灰太狼的城堡”里去“营救小兔子”等等,这样改变了以往的操作模式,动静结合,更适合于低年龄阶段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
  4.变“单一”成“多元”。
  在活动中,我们经常会强调领域的整合,为什么一定要将区角划分得那么明显呢?为什么孩子们总喜欢一直呆在美工区画画和剪纸呢?为什么建构区的魔力那么大,那些积木百玩不厌呢?这是因为数学本身其实并不是那么有趣,面对一些按照要求去完成的操作,孩子们当然会疲倦,所以,我们改变传统的数学区模式,加入一些新鲜元素,整合其他区角的操作,就会让数学变得生动和有趣。如,我们班的数学区角是多元化的,孩子们可以根据数字标记房子,捏出一些好吃的汤圆或者“汉堡包”住进相应的房子里去;也可以根据给动物的房子送上数字宝宝做朋友;还可以用积木根据动物的数量帮小动物们盖房子等等。多领域的整合让数学区变得更加多元化和生动化,让孩子们在数学区忙得不亦乐乎。
  总之,在数学区角活动材料的选择与设计中,教师只有做到始终以“儿童在前、教师在后”为基本原则,体现活动单“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的理念,通过观察幼儿的探究和操作行为,积极思考怎样通过材料间接体现“引导性”,以使幼儿的探究和操作学习更自主、更有教育和发展价值。在数学区角活动材料的选择与设计中,教师只有拓宽视野,尽量选择与设计开放性、游戏性、低结构的环境和材料,让幼儿去接触、感知、应用数学,而不是将数学孤立起来,“为了数学而数学”,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数学区角中真正“动起来”。
  【总结反思】
  经过调整和改进,我发现孩子们对数学区的兴趣明显提高了,再也不要老师督促着才去数学区了。另外,为了让孩子学会整理好操作卡片和玩具,我将每组卡片都做了相应的标价,玩具上也贴好了数字标记或者图形标记,孩子们会按照标记对应摆放。
  让数学区“动”起来吧,让孩子们徜徉在数学的海洋里,充分体验成功的乐趣,热爱数学,享受数学。
其他文献
目的基于流行病学调查,探讨膳食营养素摄入量对儿童超重与肥胖的影响,为预防儿童肥胖的发生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式在重庆主城某区抽取5所小学,对5所小
最近,一位幼儿园老师告诉我,放学时她班级的家长发现女儿的裙子被剪了3个洞。今天幼儿活动课是剪纸活动,是谁剪的呢?这位老师马上联想到她邻座的调皮学生吴某(化名),叫来询问,他不吱声,于是这位老师肯定地作出判断。爷爷来接吴某时,老师用不高兴的语气向家长说明了情况,要求家长赔偿。爷爷询问裙子的价格后对孙子说:“叫你妈妈拿钱来赔”,还对孙子进行了不买零食的过错惩罚。孙子一路哭到家告诉妈妈,他没剪过,也没有
期刊
我有一个平凡而真实的梦,那就是做一名幼儿园教师,当一个出色的孩子王。十四年前的那个夏天,我带着圆梦的兴奋和激情走到孩子们中间,成了一名幼儿园老师,从此开始了我的梦之旅,立志
期刊
亲社会行为主要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包括利他行为和助人行为在内的一切对社会有积极作用的行为,如帮助、分享、合作、安慰、捐赠、同情、关心、谦让、互助等。[1
期刊
目的:   (1)通过现况调查阐明铝职业接触人群的MCI患病情况,建立铝职业接触人群所引起的tau蛋白异常磷酸化位点与MCI之间的联系;   (2)通过体内实验探讨三氯化铝对小鼠学
孩子们对小汽车总是充满了无限的好奇,疯狂的赛车给孩子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用几个小积木才能让小车爬上山坡呢?为什么粘上棉花和毛线的路会让小汽车的速度变慢了呢?孩子们边探索边玩耍,不亦乐乎!  制作材料:旧纸箱、剪刀、双面胶、毛线、小汽车、即时贴、刻刀。  制作过程:  1.将一个大纸箱做成底座和三角形坡状,并用即时贴进行装饰。  2.在三角形坡上用即时贴、棉花、毛线、水果网、冰糕棒等制成跑道,并标注
期刊
日常生活情景中,幼儿会遇到各种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我们要注意引导孩子运用已有生活经验与周围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情来学习数学,尝试自己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一“变”:以“超市游戏”为平台,促进幼儿相关经验的发展  超市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环境,幼儿对超市购物都有着丰富的经验。“超市购物”这一主题游戏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教育价值,何不抓住孩子的兴趣,将10以内组成、加减的教学内容与之结合起来呢?经过
期刊
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以灌输为主、以单一欣赏范画为主的教学模式,幼儿依样画葫芦,作品中没有幼儿的自我思想,只是注重技能的培养,讲评时也以“像不像”为主要的评价标准,侧重于幼儿表现的绘画主体是否形象、色彩搭配是否鲜艳、画面布局是否合理……长此以往,幼儿在绘画时会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绘画仿效,扼杀了幼儿的创造潜能。因此,我们想摸索一种美术教学的新模式——幼儿园“探究式”美术教学。  “探究式
期刊
本文介绍处理砂岩型钨矿石的工艺研究结果,白钨粗精矿经二次空白精选.丢弃含泥量高的中矿,可使操作控制稳定,选别指标较好,通过酸浸脱磷可获得高质量白钨精矿. In this pape
一、主题由来和设计思路:  在和班级的一位小朋友聊天的时候,小朋友对我说:“老师,我小姨昨天穿了一件特别漂亮的衣服。”我问:“是什么衣服啊?”小朋友:“是旗袍。”看来她认为旗袍很漂亮,于是我便产生了设计关于旗袍活动的想法。《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中美的事物,乐于收集美的物品。旗袍,作为中国传统服饰,有着百年的历史与文化,其不同的样式、色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