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奠定提高教学绩效的基石
教学常规管理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的基础,与教学质量息息相关,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始终,是学校品牌建设的立足点。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和绩效工资改革等新形势下,必须坚持科学态度,加强教学常规的动态管理。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经过几年的实践研究,逐步构建了具有可操作性、激励性、发展性的教学常规管理评价制度,使教学常规管理的价值得到最大、最充分的彰显。
首先,在管理体系上,我校成立了由校长挂帅的领导小组,针对学校实际,参照上级规划,多次召开不同层次的管理会议,先后制定和完善各项制度和实施方案。同时,狠抓集体备课制度、档案管理制度、检查评比制度等的落实,要求教师做到有计划、有专题、有记录、有总结,针对性强,力求有突破、有成效。还确定了常规检查的要点,行政值班每天巡视进行全面检查并反馈给相关处室。年级组长每天巡视本年级,从空间到时间,从学生到教师,从早自习到下午放学,进行全方位的掌握,并做好记录,向分管领导汇报。同时拿出措施。教务处、德育处从各自条块角度进行巡查课堂、学生、教师、作业等,分别做好记录,向年级组长提出要求,并汇报分管领导。行政会每周一次,每周综合反馈贴到办公室,每月一次全体教师会集中反馈。
其次,在学生管理上,学校经常组织学习“学生一日常规”,从进校门、早自习、午自习,到课间准备、听课记笔记等都一一做出要求,对学生进行训练。课任教师进行学科常规要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另外,学校还针对生源复杂,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困生、边缘生所占比例较大的现状,要求班主任了解班级哪些学生是学困生,哪些学生处在及格、优秀边缘,做到“三优先,四跟踪”,即课堂提问优先、作业批改优先、课外辅导优先,思想跟踪、课堂跟踪、作业跟踪、课间跟踪。在全校范围内建立了学校领导、家长、教师三位一体的帮扶制度,大大提高了学生综合评定的合格率和优秀率。学校在全市的综合考评连续两年获得优秀。
二、科学把握管理载体,拓展提高教学绩效的途径
。
实践表明,加强教学的科学管理,就必须找准载体、规范流程,立足于高效课堂的构建,着力于向四十分钟要效益。首先,要科学把握自主学习的有效载体。前苏联教育理论专家巴班斯基提出了“教学最优化理论”。要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必须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而要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必须在找准载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操作的流程。纵观课堂教学改革成功的案例,不难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学习载体或学习支架。从课改典型学校的比较研究可以看出,一般的学习载体或支架就是所谓的“导学案”、“学案”、“讲学稿”、“讲学案”,或“活动单”等。而这些称谓不同、形式类似的学习方案,都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教学中,老师在此学习支架的基础上开展学习前置活动、落实自主预测环节。同时,通过课堂释疑解惑,既提高了针对性,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其次,要切实明确自主学习培养的操作流程。规范化的操作程序,是顺利达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保证。由于各校的生源、师资水平不均衡,其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具体的流程也不一样,在实施中会因教情与学情差异而各有侧重。但我们必须坚持和强化两个方面,即:导学案的编制通常是先明确主备人重点备,然后集体讨论形成讨论后的统一导学案(简称统案),再交由上课教师,根据其所教班级学生实际进行复备(即二次备课)。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要突出过程指导,一般学习过程分成预学、探究和训练三个部分,至于如何具体操作,则由各位教师视具体情况而定。由于我们十分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倡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求知,学会根据自己的体会和思维方式去探索、去发现,实现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过渡,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切实加强过程管理。把握提高教学绩效的关键
为了进一步实现教学质量提升目标,我们把加强过程管理当作一项关键性措施,在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加强过程管理。首先是在师口建设上加强过程管理。为了实现教学质量提升目标,我校深化师德教育。学校以“责任书”的形式要求全体教师自觉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强烈的敬业精神,扎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真正做到在岗一分钟、敬业六十秒;自觉执行课程计划,自觉执行课程标准;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和谐教学理念,真正地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长。让每一个学生和谐发展。
其次,在教学常规上加强过程管理。为了有效提升教学绩效。实行教学常规的精细化管理,做到“四个定期”和“四个结合”。“四个定期”为。定期召开教管人员工作例会、定期召开毕业班教学分析研究会、定期召开毕业班学生家长会、定期召开毕业班学生座谈会。“四个结合”为,定期检查教学工作与随机视导抽查有机结合、毕业班教学质量调研与非毕业班抽测调研有机结合、预约听课与随机听课有机结合、学校领导评价与家长学生评价有机结合。
第三,在课堂教学上加强过程管理。我们以认真贯彻落实市教育局“教学工作六认真”要求为抓手,大力倡导和鼓励教师“把功夫用在备课上,把本事显在课堂上”,树立新课改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扩大学生自主活动空间,积极创设一种促进学生均衡发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和谐课堂教学氛围,真实、扎实、朴实地上好每一节课,注重优化教学过程,努力实现师生共同发展的高效课堂。
最后,在教育科研上加强过程管理。学校倡导教研与科研有机结合,要求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教育教学论著。切实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同时,各自结合自己的小课题研究,加强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将问题转化为课题,边教学边研究边总结,通过课题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因此,教师参加各类比赛佳绩频传。
(作者:昆山市裕元实验学校校长)
教学常规管理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的基础,与教学质量息息相关,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始终,是学校品牌建设的立足点。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和绩效工资改革等新形势下,必须坚持科学态度,加强教学常规的动态管理。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经过几年的实践研究,逐步构建了具有可操作性、激励性、发展性的教学常规管理评价制度,使教学常规管理的价值得到最大、最充分的彰显。
首先,在管理体系上,我校成立了由校长挂帅的领导小组,针对学校实际,参照上级规划,多次召开不同层次的管理会议,先后制定和完善各项制度和实施方案。同时,狠抓集体备课制度、档案管理制度、检查评比制度等的落实,要求教师做到有计划、有专题、有记录、有总结,针对性强,力求有突破、有成效。还确定了常规检查的要点,行政值班每天巡视进行全面检查并反馈给相关处室。年级组长每天巡视本年级,从空间到时间,从学生到教师,从早自习到下午放学,进行全方位的掌握,并做好记录,向分管领导汇报。同时拿出措施。教务处、德育处从各自条块角度进行巡查课堂、学生、教师、作业等,分别做好记录,向年级组长提出要求,并汇报分管领导。行政会每周一次,每周综合反馈贴到办公室,每月一次全体教师会集中反馈。
其次,在学生管理上,学校经常组织学习“学生一日常规”,从进校门、早自习、午自习,到课间准备、听课记笔记等都一一做出要求,对学生进行训练。课任教师进行学科常规要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另外,学校还针对生源复杂,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困生、边缘生所占比例较大的现状,要求班主任了解班级哪些学生是学困生,哪些学生处在及格、优秀边缘,做到“三优先,四跟踪”,即课堂提问优先、作业批改优先、课外辅导优先,思想跟踪、课堂跟踪、作业跟踪、课间跟踪。在全校范围内建立了学校领导、家长、教师三位一体的帮扶制度,大大提高了学生综合评定的合格率和优秀率。学校在全市的综合考评连续两年获得优秀。
二、科学把握管理载体,拓展提高教学绩效的途径
。
实践表明,加强教学的科学管理,就必须找准载体、规范流程,立足于高效课堂的构建,着力于向四十分钟要效益。首先,要科学把握自主学习的有效载体。前苏联教育理论专家巴班斯基提出了“教学最优化理论”。要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必须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而要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必须在找准载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操作的流程。纵观课堂教学改革成功的案例,不难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学习载体或学习支架。从课改典型学校的比较研究可以看出,一般的学习载体或支架就是所谓的“导学案”、“学案”、“讲学稿”、“讲学案”,或“活动单”等。而这些称谓不同、形式类似的学习方案,都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教学中,老师在此学习支架的基础上开展学习前置活动、落实自主预测环节。同时,通过课堂释疑解惑,既提高了针对性,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其次,要切实明确自主学习培养的操作流程。规范化的操作程序,是顺利达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保证。由于各校的生源、师资水平不均衡,其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具体的流程也不一样,在实施中会因教情与学情差异而各有侧重。但我们必须坚持和强化两个方面,即:导学案的编制通常是先明确主备人重点备,然后集体讨论形成讨论后的统一导学案(简称统案),再交由上课教师,根据其所教班级学生实际进行复备(即二次备课)。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要突出过程指导,一般学习过程分成预学、探究和训练三个部分,至于如何具体操作,则由各位教师视具体情况而定。由于我们十分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倡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求知,学会根据自己的体会和思维方式去探索、去发现,实现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过渡,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切实加强过程管理。把握提高教学绩效的关键
为了进一步实现教学质量提升目标,我们把加强过程管理当作一项关键性措施,在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加强过程管理。首先是在师口建设上加强过程管理。为了实现教学质量提升目标,我校深化师德教育。学校以“责任书”的形式要求全体教师自觉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强烈的敬业精神,扎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真正做到在岗一分钟、敬业六十秒;自觉执行课程计划,自觉执行课程标准;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和谐教学理念,真正地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长。让每一个学生和谐发展。
其次,在教学常规上加强过程管理。为了有效提升教学绩效。实行教学常规的精细化管理,做到“四个定期”和“四个结合”。“四个定期”为。定期召开教管人员工作例会、定期召开毕业班教学分析研究会、定期召开毕业班学生家长会、定期召开毕业班学生座谈会。“四个结合”为,定期检查教学工作与随机视导抽查有机结合、毕业班教学质量调研与非毕业班抽测调研有机结合、预约听课与随机听课有机结合、学校领导评价与家长学生评价有机结合。
第三,在课堂教学上加强过程管理。我们以认真贯彻落实市教育局“教学工作六认真”要求为抓手,大力倡导和鼓励教师“把功夫用在备课上,把本事显在课堂上”,树立新课改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扩大学生自主活动空间,积极创设一种促进学生均衡发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和谐课堂教学氛围,真实、扎实、朴实地上好每一节课,注重优化教学过程,努力实现师生共同发展的高效课堂。
最后,在教育科研上加强过程管理。学校倡导教研与科研有机结合,要求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教育教学论著。切实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同时,各自结合自己的小课题研究,加强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将问题转化为课题,边教学边研究边总结,通过课题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因此,教师参加各类比赛佳绩频传。
(作者:昆山市裕元实验学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