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员喜好的LKA介入时机特性与其自然驾驶特性差异的研究

来源 :汽车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已有的研究表明,要使LKA系统能自适应于不同驾驶员的前提是,驾驶员喜好的LKA介入时机特性与其自身的自然驾驶特性相符合,但现实情况如何目前尚无定论。为此,本文中通过主客观评价试验获取驾驶员喜好的LKA介入时机客观指标;并采集驾驶员的自然驾驶数据,提取驾驶员转向回正点,对转向回正点进行特性量化并提取相应的指标。通过对比驾驶员喜好的LKA介入时机特性指标及其自然驾驶时的转向回正点指标发现,12.5%的驾驶员喜好的LKA介入时机特性与其自然驾驶特性存在显著差异。
其他文献
以水煤浆锅炉SCR脱硝系统为研究对象,以FLUENT模拟计算为手段,探究了合理的导流板设计对SCR反应系统流场及氨浓度分布的重要作用。结果表明,加入导流板后,第一层催化剂上端速度分布偏差和氨浓度分布偏差分别为14.32%和4.86%,压降为893 Pa,满足预期目标。进一步通过改变SCR出口水平烟道导流板长度及角度,以SCR出口速度分布云图为判断基准,探究了合理的导流板结构设计对流场均布的重要性。
针对ASM-600进口油站换热器存在换热裕量偏小的现状,对其国产化替换并进行提升传热性能的改进。从理论上运用传热效率-传热单元数法,分别核算改进前后的温降值,通过投运实践并对比,证实了该换热器国产化改进实施的可行性,可为同类型设备加速国产化步伐,提供借鉴和参考。
为了减少混合动力汽车(HEV)油耗和有害气体排放量,提出了基于交叉—变异蜂群算法的参数优化方法,通过建立车辆的动力学模型、关键部件模型,综合运用发动机、电机及动力电池的效率,制定了能量管理策略。以动力系统参数和能量控制策略参数为优化变量,建立了多目标优化模型。在蜂群算法基础上,使用交叉—变异策略加深局部搜索方法的优化深度,使用半随机半保留方法提高了全局搜索效率。结果表明:经美国城市循环工况(UDDS)工况验证,优化后油耗减少了4.85%,CO排放量降低了19.83%,碳氢化合物(CH)排放量降低了8.08
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CASE)是汽车技术发展的趋势。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预测,到2050年,以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在内的电动化汽车将占有市场产品97%的份额。越来越严苛并要求通过实际行驶条件下检测的排放法规也对先进发动机技术,特别是发动机控制技术提出了新挑战。该文围绕基于模型的发动机控制开发中的优化问题,从前馈控制优化、反馈控制优化和动力总成全局优化3个层面,分析了人工智能(AI)技术在上述开发场景中的应用案例,展望了人工智能在发动机控制开发中的前景。研究表明,人工智能技术能将推动发动机控
为提高车辆对行驶环境的自我学习和决策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DDPG)的车辆自主避撞决策控制模型。基于Markov决策过程的强化学习理论和车辆纵向运动学特性,设计了决策所需目标对象及自车信息的状态空间和自车减速度的动作空间,以安全性、舒适性和效率因素为多目标奖励函数的端到端的车辆自主避撞决策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构建的DDPG算法与交通环境的交互模型,通过了前车静止(CCRs)和前车制动(CCRb)场景测试。结果表明:本决策算法具有很好的收敛性,引入加速度和冲击度的极限值
该文介绍了欧洲新能源汽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内容涉及欧洲汽车市场、欧盟的碳排放法规、欧洲各国政府的新能源推动政策、欧洲车企的新能源汽车战略和技术路线。尽管欧洲各大车企的新能源汽车长远目标不同,但因为他们必须遵循相同的CO2排放法规,短期内的技术路线大同小异,即纯电动与插电式混合动力齐头并进。动力电池方面,欧洲车企都采用三元锂电池技术;纯电动驱动系统方面,欧洲车企基本都采用驱动电机加单速减速器的配置方式;混合动力方面,欧洲车企的选择以并联结构为主,既有利于优化能量传递效率,丰富工作模式,
为了研究以预重整甲烷为燃料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的性能以及内部参数的分布规律,基于有限元模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采用甲烷在电池内部直接重整的方法,建立了阳
为研究增程式电动汽车在不同能量管理策略下对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对2辆增程式电动汽车在不同驾驶工况下进行了实际道路试验。对排放数据聚类得到瞬时高排放集合(IHES),通过发动机转速、节气门开度等发动机参数对一氧化碳(CO)、细颗粒数量(PN)瞬时高排放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能量管理策略会影响CO瞬时高排放的分布规律,相比于功率跟随策略,多点控制策略易使得车速处于高速阶段时产生CO瞬时高排放。不同驾驶行为不会对增程式电动汽车CO、PN瞬时高排放的分布规律造成明显影响,而拥堵路况下发动机冷却液温度相对低,再
为了实现对着火时刻的调控,解耦关键控制参数对压燃程度和压燃时刻的影响,采用小升程凸轮轴,在负气门重叠角下,过量空气系数为1.2时,通过实验和计算,进行了火花辅助压燃着火温度影响及其关键控制参数研究。结果表明:以循环压燃部分放热量相对循环放热量占比定义压燃率,可以反映压燃程度;压燃率可以回归为以有效压缩比、废气再循环(EGR)率、点火提前角等关键控制参数为自变量的解析关系;提取压燃时刻未燃部分混合气的温度958.13(±15)K作为压燃着火温度。总之,可以将压燃率的影响因素分解到操作参数和结构参数,在某一具
探讨了2021版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中THOR 50th假人头部气囊触底评价方法;分析了对假人头部加速度、上颈部力、钢索拉力、面部力之间的关系。借助THOR 50th假人面部标定试验台,用不同速度的摆锤,透过气球,撞击假人头部,进行了2次气囊触底模拟试验。结果表明:THOR 50th假人头部和颈部传感器坐标系差异可以忽略;假人头部外力加速度发生突变与钢索作用无关;面部力有突变为气囊发生触底所致。因而,可以先通过头部加速度、头部质量和上颈部力计算所得头部外力加速度,来初步判断气囊触底,再通过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