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庸的恶:“艾希曼”的潜质

来源 :杂文月刊(文摘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314949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0年,以色列抓获纳粹罪犯阿道夫·艾希曼。汉娜·阿伦特请缨作为《纽约客》特派员,前往耶路撒冷采访审判过程,并发表了基于这一审判所完成的《耶路撒冷的艾希曼:关于平庸的恶的报告》。根据阿伦特的观察,这名恶贯满盈的犹太种族大清洗的前线指挥官,看起来相当平庸:个子不高,外貌平平,举止呆板,表情乏 In 1960, Israel captured Adolf Eichmann, a Nazi criminal. Hannah Arendt, a “New Yorker” commissioner, traveled to Jerusalem to interview the trial and published “Eichmann in Jerusalem: A Report of Mediocre Evil” based on this trial. According to Arendt’s observation, the perverse full-fledged Jewish ethnic cleansing front commander looks fairly mediocre: low in size, mediocre in appearance, stiff in expression and lack of expression
其他文献
当人类走过了一段漫长而又光辉的历史之后,不得不开始正视自身缺点的时候,已经深刻地认识到: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发展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手段;保护环境、发展生产都是为
民族精神的发展与民族凝聚力的重构阮纪正民族精神是整个民族文化的灵魂和升华,是贯穿于整个民族文化之中的“主心骨”,而民族文化则是民族精神的对象化。民族凝聚力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功能和结果。它体现了该民族成员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相互之间结合上的协调性和整合性。同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一样,民族凝聚力也是一个历史范畴。特定的民族凝聚力,总是同该民族某个时期特定的经济、社会和精神诸方面的性质联系在一起的。传统凝聚力的因素,到了现代社会有可能变成离散力的根源。例如人们常说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是“群体本位”的,这种
人类社会的任何一个种族和民族的文化发展史都是从产生,变化,发展,消亡到再发展变化这样一种过程。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是其原有的文化价值和观念不断变化和飞跃之后所产生
关于现代文学的起点问题,学术界说法不一。本篇论文的观点是把1918年确立为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从具有现代性的文学观念、文学创作,以及现代文学场形成这三个方面,浅议现代文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的客体是教材即教学材料。教师是引导学生掌握教材,让学生与教材统一起来的导演者,因此,教师要备教材、备学生。教师在备课时还要有双重身份:把自己看
北京师范大学新世纪版数学教材七年级上册中有一个课题学习,问题是这样的:用一张边长为a的正方形硬纸板,在其4个角上剪去四个边长为b(0
实行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 是最高人民检察院根据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检察工作发展的新形势、审时度势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这既是检察机关规范执法行为,落实
<正> 现代化理论的主要奠基人之一马克斯·韦伯将人类理性分为价值
<正> 一、关于“文化”定义何谓“文化”?迄今为止,中外学者对此已经提出了成百上千种不同的界说,但却没有一个定义能够为人们所普遍接受。这大概并非因为文化研究的不成熟,而是由于更深刻的方法论原因。问题的症结似乎在于,“文化”概念究竟能否被定义?“文化”带有人类学本体论的意义。文化与人的本质、人的存在是等价和重合的。属人的一切也都是“文化的”。因此,“文化”是一个总体性概念。一方面,对于一切人文科学
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孤岛”和国统区内有一个独特的小说流派,即后期浪漫派。后期浪漫派小说有着永恒的爱情主题和对哲理意义的探寻,既有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爱情,也蕴含着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