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来源 :考试与评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x5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工作、思维以及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及应用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教好和如何让学生学好小学信息技术课已成为了广大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下面就此谈谈笔者的几点思考。
  一、明确任务,确定评价方式。
  在小学阶段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我认为主要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爱好和意识。在知识和技能方面,让学生做到“了解和初步掌握”,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初步掌握常用软件的操作使用。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弄清对象,探索教学模式。
  小学信息技术课面对的是小学生,是一个从师学习的人,是我们教育研究的对象,所以在教育双边活动过程中,学生必然处于受教育的地位。但学生不是被动装填知识的“容器”和接受教训的“听话机”,而是活生生的社会的人,是具有自觉能动性的主体,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主人。小学生在教学的影响下,有意注意正在开始发展,而无意注意还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意的、稳定的注意始终是儿童学好知识的必要条件。一般儿童总是按照形状、颜色、声音和形象来思维,因此,在教学上要注意变抽象为具体,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通过对学习对象特点的分析,我认为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应该以“创设情境—一协作操作—会话商讨——意义建构”为主线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小学生对新生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我们可以在开课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小学生没有很强的克制能力,无意注意大于有意注意,天生好动,而且小学信息技术课本身的特点是操作性强,因此我们可以在讲授新知识时给予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操作,去探索,去发现问题,去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熟悉各个软件窗口的操作,通过商讨后,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刚才操作的步骤和出现的现象,形成了“协作操作、会话商讨”这一教学模块;计算机的知识性、概念性、科学性、严密性、准确性都比较强,专业名词要求规范,因此,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意义的建构”。
  三、分析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各地区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当地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如深圳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程,对小学信息技术所选内容进行分析。小学教材共分为八册,概括起来为六大模块:①信息技术初步(包括计算机、键盘、鼠标等的认识和应用);②操作系统简单介绍(包括Windows、汉字输入的基本操作);③用计算机画画(包括Windows中画图工具的制作);④用计算机作文(包括写字板和Word软件的基本操作);⑤网络的简单应用(包括Internet基本知识和网上浏览);⑥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主要是PowerPoint的简单运用)。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分析,我们意识到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尤其是在小学阶段,主要是运用计算机,而不是学计算机,与其它学科或活动整合在一起,其综合性非常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学生的实践和操作放在首位。在教学方法上更是要有大的改革,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自如、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因此在教法上就不能套用传统学科的教法——“先讲后练,或只讲不练”。我认为在教法上应该注重“理论——观摩——操作”三个环节有机灵活地结合,打破单调的理论与观摩、操作分离的教学法,而且这三个环节的顺序和过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或筛选其中的环节。例如,在讲如何开机和关机时,应该是“理论——观摩——操作”,此过程是使学生先明白了开机、关机的顺序,再仔细观察老师的正确操作,最后才是自己操作练习,因为这个技能操作顺序出错,可能带来损失。而在教学画圖、Word等软件或网上浏览时,可以用“观摩操作一一总结理论”或“探索性操作——理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以及主动去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精神,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经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知识虽然不难,但要上好这一门课并不容易,必须认真地分析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研究教学对象,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
其他文献
【摘要】写作的能力直接体现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教学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做到选材出新,思考出新,形式出新,语言出新,自觉做一个写作的四有“新”人。从四新出发要求作为老师应在教学中加强广度、深度、密度和高度、密度的训练。  【关键词】教学 写作 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02-01  “文章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写作具有创
一节课是否体现素质教育,其重要标准是:①从备课上看,既有教师活力,又必须有学生活力;②从教学模式上看,既有教法,又必须有学法;③从阅读上看,既有教师的导读,又必须有学生的仿读、自读;④从每一课型设计上看,既有自练、自改、自结,又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要构建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学观——树立教师的服务意识、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当前语文教学的弊病具体表现为“二转四少”,即学生围绕教师提问转、围绕教师板
摘 要: 少年宫的培训教学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声乐教学作为其中的一项也日益受到家长、学生的关注与喜爱。本文认为,少年宫声乐教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促进学生的情感升华,培养其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憧憬。  关键词: 少年宫 少儿声乐教学 现状 改进建议    1.引言  少年宫作为校外教育的基地,其特点是:没有统一的教材和大纲,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其特点的
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重要的一环,从教学心理学角度上讲,如果抓住了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有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线索,并进行探索创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最有效,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和谐、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是学校领导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的得力助手,是学生、家长、科任教师之间的桥梁,在学校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此,笔者结合自身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多年经验,浅谈以下几点工作经验。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班集体的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干部和教师的关系、干部之间的关系、干部和学生的关系、同学之间的关系等。其中师生关系是一种微妙复杂的情感因素,处理师生关系是一门深奥的
近几年,从整个小学自然教学的状况看,大多數教师能够把握自然教学的特点,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但自然教学整体发展还很不平衡,尤其是农村小学存在着许多突出问题。其具体表现为:一是无专职教师。把自然列为“副”课,认为可有可无。让语文或数学教师兼教自然。由于长期无专职自然教师,造成自然教学水平不高。二是无观察实验。由于教师忙于“主”课教学,便无心也无精力研究自然的教法与改革,甚至不进行观察实验和基
【摘要】里德的小说既根植于黑人与亚文化传统,又有典型的后现代派特征,最为显著的特点,就在于戏仿艺术,即对传统小说文类的戏仿,而戏仿艺术的政治性,则是后现代小说理论争议的焦点。本文以《逃往加拿大》为研究重点,探讨伊什梅尔·里德的戏仿改写技巧。  【关键词】外国文学 英语教学 戏仿艺术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04-01  自上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