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课程资源利用的心得体会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z06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施建议”部分首次明确提出生物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在本次培训中,听了专家谭家蓉教授对怎么利用生物课程资源以及效果,联系到自己的亲身体会,我认为很好的利用生物课资源可以达到以下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本学期,我教了三个班的七年级的生物,同学们才刚刚开始接触到生物学,那么怎么让学生有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呢?在上生物的特征课时,怎么区分“生物和非生物”呢?我给学生二十分钟的时间,让他们在校园内寻找“生物和非生物”,然后让他们对这些“生物或非生物”进行分类,再说出这些生物或非生物的特点(或特征),让他们从讨论中得到什么是生物,而这些生物具有哪些特征。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生活中掌握知识。生动的生物课程资源无疑将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这是传统单一的课程资源所无法比拟的。
  二、开发学生形成“探究性”学习的方式
  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态度和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以获得结论的学习方法。例如:我在上“显微镜的使用”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自己准备要看的材料,然后让他们探究在显微镜下能看到哪些材料,看到的是什么样的结果,让他们在探究中得到结论。这样更能加深印象,得到预期的效果。
  探究不仅是追求一个结论,它更是一种经历,使学生亲身体验感知学习与认知过程,掌握学习方法。生物课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办法,获得情感体验。
  总之,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能更好的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作者单位: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钱粮湖镇中学)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与内皮细胞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变数串联重复序列(VNTR)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2例作为病例组,同期选择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对冠心病患者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术前、术后左室局部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心肌缺血组12例及心肌梗死组20例,患者均因冠状
目的检测蛇葡萄素(Ampelopsin,Amp)对人小细胞肺癌细胞(SPCA-1)的细胞毒性,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检测Amp(12.5~200μg/ml)对SPCA-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应用流式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Snail mRNA和蛋白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方法对68例结肠癌和20例正常结肠黏膜上皮组织进行Snail mRNA及其蛋白检测,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其管理理念与管理策略实施的正确与否也成为直接影响班级管理成败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农村小学的班级管理,农村学生的家庭教育几乎是一个空白,他们也因此养成了许多不良的习惯。所以加强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也就迫在眉睫了。  一、练内功,让班级管理游刃有余  在一个班级的管理中,班级学生的精神面貌很大程度上是由班主任决定的,班主任的组织能力、工作态度与工
虽然介入治疗在冠心病治疗中占重要位置,但在多方面因素作用下,我国仍有绝大部分高龄冠心病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控制病情。血小板活化、聚集、血栓形成是冠状动脉闭塞的中心病理
教育部和湖南省教育厅规定.从“十二五”开始。中小学教师在每5年一周期内须完成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并要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以上2个目标和“十二五”教师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