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期待开垦的热土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hx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乡土资源经过改编成为校本课程,以新的内容、新的形式进入课堂,产生新的课程价值。它会丰富教学内容,优化语文教学结构,增强语文教学趣味,拓宽学生视野,激活学生内心的情感,进而感动学生的生命。
  关键词:乡土资源 校本课程 语文教学 实践探索
  
  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尤其是我们农村乡土资源的开发,它是践行课程标准的有效途径。
  一、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形成地方特色的语文学习资源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文化熏陶一方人,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是把地方特色资源作为教育内容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把区域内的社会资源、学校资源、自然资源等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以扩充和拓展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并利用这些资源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首先,充分挖掘乡土资源,开发本地语文课程。我们学校举行了各类文化活动,如乡土民歌歌咏赛、民间故事“汇”、民间书法家作品展、农村传统农具收集等具有巨大的诱惑力,激发学生参与的激情,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使学生培养正确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
  其次,开展班级特色活动,开发校本特色课程。特色活动课程可以说是校本课程的一个分支,也可以说班级特色活动属于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部分。有效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还可以促进学生特长和能力的发展,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民间书法家的帮助下,专门组织广大教师编写教材《书艺》,让学生借鉴学习,每周2节的书艺课成为学生的“挚爱”,书法艺术一直是我校教育的一大亮点,培养了一批出色的小书法家。
  二、利用乡土资源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拓展语文知识运用领域
  现在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匮乏,人文素质降低。很多学生还不了解当前的社会趋势,许多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特色和文化底蕴知道的甚少,从而在认知能力上产生了很大的差距。因此,乡土教材要承担起传承地域文化的重任。总之,具有特色的班级活动课是“创新与特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活动有益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些都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作为班级管理的引导者,班主任也应该在具体问题上予以一定正确的引导。这样,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挥,使得学生在全面发展方面得到保证。
  三、利用乡土资源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激发创新探索精神
  我们的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语文知识之后要学以致用,促进乡土资源的再次发展,服务于乡土文化的需要。每年春节期间,我都组织学生义务为农民写春联,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实践和探索的乐趣。
  学生通过调查,制定本地乡土资源列表,再分门别类地通过观察、调查、试验、活动多种形式开展听、说、读、写训练。如可以从植物、动物、传统节日、家乡变化、农活、各类活动、民间工艺、古代建筑、自然风光等几个方面,分专题训练,根据每个专题的特点,分别进行讲故事,写观察日记、写调查报告、自编小报等形式的训练。让学生参观生态农业园,使学生认识到科学致富的重要性;组织学生观察青蛙的成长过程,培养学生保护青蛙的意识。类似这样的活动形式灵活,不受时空限制,在家可以跟爷爷一起编稻草帘,搭建鸡舍;跟奶奶一起摘桑叶,喂蚕宝;跟哥哥一起去小河里挖泥鳅、钓龙虾,让学生在夕阳下玩耍,闻着花的香,听着虫儿的弹奏,数着果树上的果子……在大自然这个广阔的空间里,激发孩子的兴趣,开辟一方城里孩子羡慕不已的自由天地,自由飞翔,真正做到走出语文教科书,走出语文课堂,在没有围墙的大语文课堂中学习和探索。
  四、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乡土资源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乡土资源范围很广泛,它的内容和形式也有很大不同。这些方面也不是我们所能观察和发现的,只有不断学习、借鉴和探究才能发现其中的优秀成分和精华部分。要探究乡土资源必须进入地方课程,也必须与语文教育教学活动紧密连接起来。
  1.明确、围绕新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乡土课程资源。教师对班级特色活动课的指导很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参与活动的全过程。教师可以利用校本课训练学生腰鼓等器乐的基本技法,编排集体打击节奏,配以经典诗文的朗诵,排练《鼓韵》等节目。
  2.乡土资源不受制于教材,明白易懂,贴近现实生活,可以量体裁衣。它体现了勇于探索、打破传统的勇气,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交往能力,学会处理各种人及关系,可以使学生增加学习机会,有效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践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我们在转变观念、更新知识、改进教法的同时,更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合理利用乡土资源,积极开发乡土资源,它是传承传统优秀教学经验的需要,是语文学科自身特性的需要,更是落实新课改目标、促进社会发展的需要。乡土文化是条源源不断的河流,从古流到今,并奔向未来。我们应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去发现乡土资源、感悟乡土资源,从而丰富阅历、拓宽视野、增强积淀、提升品位。合理地利用乡土资源,与语文教学“零距离”接触,会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姿态万千,异彩纷呈。
  
  参考文献:
  [1] 陈士彰.乡土语文教学导论.
  [2] 小学班主任.
  (责编 潘冰)
其他文献
摘要: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就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英语 激发兴趣  学生英语成绩的好坏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但最主要的莫过于智力和情感因素。如果教师能够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
期刊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我认为语文教学总起来说可用十个字来概括,即“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练”。“字词句段篇”是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缩写,是语文基础知识的体现;“听说读写练”是对语文教学方法的提炼,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关键。只有夯实语文基础,不断提高语文能力,并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和方法,学生才能学好语文,顺利通过中考。  一、夯实语文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自升入初中起就应该让学生树立学好语文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向教师提出了转变角色意识的要求并指出教师要由以往“传道、授业、解惑”传授者的意识向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意识进行转变。这对教师无疑是个挑战,如何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如何更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中国画的留白艺术给了我们许多启示。  关键词:新课程 课堂改革 主体性 留白艺术  留白艺术是传统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也称之为“余玉”。它是以虚显实,以空显盈,虽无物而更似有物,在空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这一个全新的课程理念,让语文课堂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和平台。大语文教学观认为,下课不再是语文学习的结束,而是语文学习的起点。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语文学习才会获得无限的发展空间。“整体感知——重点研读——比较赏析——拓展延伸”是在这种理念指导下形成的新的课堂教学思路。“拓展延伸”环节既是对本课内
期刊
“犯其至难,图其至远”为王金战老师所带的2003届12班的班训,意思是一个人敢于挖掘潜力,挑战极限,就能超越自我。用伟人毛泽东的话说就是“无限风光在险峰”。王金战老师正是以此为教育目标,激励一批又一批学生不断地超越自我,实现了培养高分高能的人才的梦想。有人认为高分和高能是对立的,其实高分与高能是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而其能否统一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完全进入学习的状态,进行
期刊
数学课堂教学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空间。以往枯燥的、单一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学习方式应该在课改中彻底颠覆。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学会思考、提问、分析、解决问题,直到找到答案,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只有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才能事半功倍,学有所成。  一、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
期刊
升入初三,学生课业负担加重。陌生的学科——化学,在对学生产生一定诱惑的同时,也使有些学生觉得高深莫测,甚至望而却步。学生会想:如果学习像游戏一样该有多好,如果考试的试题像圣诞老人从口袋里取出的一样样新奇的礼物该多好。如何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呢?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各种科学艺术的教学手段,为学习插上快乐的翅膀,在化学教学中做到寓教于乐。下面笔者就此谈几点体会。  一
期刊
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第七册第八单元内,安排了对生活中的数学“可能性”的预测,书中例题呈现的是学生摸出棋子的情境。但在教学时,我运用让学生猜一猜我手中的牌是红色或黑色来导入教学,学生兴趣较高。  我拿出一个盒子,告诉学生盒里有球,谁能从盒子里摸出黄色球就奖他一面小红旗。活动开始,几个学生摸出的都是白球,(在学生摸到第3个球时已经有个别学生已经猜出盒子里面没有黄球)当第4个学生摸出的还是白球后,我提问
期刊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要做到高效,那怎样才算是高效呢?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真正有效的教学一定是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统一。教学的重心在学,教师的教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学,要研究学生学习的规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提升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改变学生对语文课的认识呢?我认为应该在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上下工夫,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关键词:高效课堂 班风 小组 主动性 转变观念 讨论  
期刊
摘要:这么多年来,学生的作文存在语言贫乏、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等问题。我通过调查发现,学生不是不愿写、怕写,而是不善于观察,不善于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因此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势在必行。  关键词:观察 思考 写作能力    很多学生觉得作文难,一提到作文就头痛,写一篇作文要半天才能完成,写作兴趣更是无从谈起。有的学生作文虽然交上来了,但仔细一看,无非就是某一天某某做了一件什么事,语言贫乏,内容空洞,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