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其至难 图其至远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eywell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犯其至难,图其至远”为王金战老师所带的2003届12班的班训,意思是一个人敢于挖掘潜力,挑战极限,就能超越自我。用伟人毛泽东的话说就是“无限风光在险峰”。王金战老师正是以此为教育目标,激励一批又一批学生不断地超越自我,实现了培养高分高能的人才的梦想。有人认为高分和高能是对立的,其实高分与高能是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而其能否统一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完全进入学习的状态,进行最有效的学习。教师怎样才能充分挖掘出学生的潜能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学会倾听、尊重
  我们教师往往高高在上,因而不能被学生及家长充分信任。换个角度,把学生、家长当作我们的朋友,一切从学生的健康成长出发,倾听他们的心声,也许会获得意料之外的收获。
  我班小也开学第一天衣着打扮较为成熟,在班中独树一帜。我有意翻看小学老师对她的评价,发现她和意料中一样,是一个比较活跃、外向的女孩。然而在开学的几周中,她却沉默不语,课内、课外都看不出她的活跃。经过第一次调研测试后,我发现小也的退步很突出。我有意找她谈话,从初一的学习感受谈起,再谈到她的家庭生活。在我引出话题后,尽量引导她说话,外向的孩子应当是善于倾诉的,我应做个忠实的倾听者。在倾听中,我了解到小也跟随父亲生活,父亲大大咧咧,思想上任其自然。所以她现在的生活不稳定,学习也不能定心。但是她觉得这正是自我锻炼的机会。接着,我又主动联系小也的父母。父亲言辞不多,与他的做法一样,任其自然。在联系她的母亲时,母亲先是对小也的表现深表震惊,继而流着泪诉说了小也的变化。小也的父母在多年前已离异,母亲又重组了家庭,父亲依然单身。小也小学时一直跟随着母亲,生活、学习都受到母亲的严格管制。升入初中后,小也为了摆脱母亲的看管,要求回父亲处。拥有抚养权的父亲也欣然应允。母亲表示希望小也继续跟自己。
  对于这样一个特殊的家庭,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当然希望孩子有人管教;从孩子的成长角度出发,处于青春期叛逆的孩子更应当有人正确引导,才能成才。于是我又找小也,把她父母的态度表现反馈给她,然后让她谈自己的想法。小也泣不成声,她向我倾诉了自己的感受,为自己的错误选择后悔,又怕妈妈不要自己,我仔细给她分析了利弊,让她自己主动想办法解决,又协同其父母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现在的小也不但成绩进步,而且性格很开朗,衣着打扮能自觉按照学校要求改变,她还被评为我班的最佳主持人,军训期间她因自己的开朗、活泼而被评为“最佳学员”。
  二、学会宽容,允许犯错,帮助成长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处于成长期的中学生,因种种原因总会出现错误。犯了错怎么办?孩子的内心也有恐惧感,害怕受惩罚,所以必要时宽容孩子,允许孩子犯些错误,更能帮助孩子,促其健康成长。
  小琪因父母在其年幼时离异,跟随爷爷奶奶生活,老人对他有求必应,生活中对他百依百顺,因而孩子自认为一切以自己为中心,平时在课堂上,他想说话的时候就说,双休日的作业总也不能全部完成。他的身上存在着诸多缺点,联想到他的生活环境,我的内心深处总有一丝恻隐之心,他就像温室里的一株草,没人真正引导、训练。所以对他,我更多的是引导。他喜欢说话,就让他管理同组同学的纪律,并且告诉他:要让同学信服必须先管住自己,无纪律说话的问题得到控制;他的作业不能及时完成,就为他找了一个自律性较强的同学双休日互查作业,并每次告诉他奶奶具体的作业,帮助他逐项检查,情况已有了很大的改观。
  瑶瑶是大家眼中公认的好学生,学习认真,担任班长职务。然而在同学眼中,她自私、自傲,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运动会上,她抢占了两个不需体力的项目,却都未能拿名次;在拉拉队中,她宣扬“成事在天”的观点,总给失败寻找客观原因;军训中是典型的娇小姐。在第一次班委改选时,她竞选班长,然而支持率却出其意料的低。找准契机,我让她认真反思自己平时的言行,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同学中的一员如何看待自己的表现,引导她多换位思考,与人相处要真诚。经历了这次打击后,她心态平静了,更努力地在改变。她带领的小组多次获得班级中“优秀小组”的称号。
  学生在犯错时,教师并非仅仅指出错误进行惩罚,而是让他们在错误中反思,再找准要害,对症下药,帮助他们改正缺点,让他们的能力与人格得到全面的提升。
  三、学会欣赏,激励个性
  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教师要做每一个学生的欣赏者,给孩子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让他们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并以特长带动其他方面的进步。
  小也在说话时眉飞色舞,普通话较标准,又活泼好动,我推荐她担任主题班会的主持人,她还自荐参加学校“走进绿色军营联欢会”的主持人竞选;小琪说话较多,让他和其他几个同学编演小品,他们的《满城尽带金字塔》受到了同学们的普遍好评;鹏鹏热爱书法,布置教室时,我特意请他书写教室中的标语,他在小组文化建设中还主动交了几幅作品;杭杭在军训中生活不能自理,回来后我不断地表扬他的进步,现在他在家中不但能自理生活,还能帮妈妈做家务,学习上拖拉的毛病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总之,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想方设法地做到“犯其至难,图其至远”,才能真正发现并激发学生的潜能,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责编 潘冰)
其他文献
现在高中教材中诗词的比重越来越大,诗词鉴赏也成为高考语文试卷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且比重也有扩大的趋势。有人认为,诗词鉴赏头绪多,困难重重,难以应付。笔者认为,只要我们予以重视,找到方法并熟练应用,诗词鉴赏并不困难。当然无论是哪一种学习一定要循序渐进,不可单一地以题提高能力。尤其是诗词鉴赏,单一地用练习题来学习,学生可能在某一类型题上有了一点提高,同时却失去了语文学习的宗旨——语文味(文学味)。这
期刊
一、前言  六年级语文下册中的《十三岁的际遇》是一篇文采飞扬的抒情散文,既有踌躇满志的豪情大气,也有小桥流水的清新柔美。在教学此课时,我采用了深情漫步法,和学生一起阅读北大,感悟人生。  二、教学片段选录  (一)导语  “成功与失败并存,欢笑与泪水齐飞。”在生活的历程中,你是否也在积极准备,乘“不系之舟”撷取生活中最灿烂的珍珠?今天,让我们放飞自己的感情,和当时与我们同龄的田晓菲一起,共同进行北
期刊
为了贯彻执行素质教育方针,教育界很早就提出了关于“快乐作文”的写作理念。这个提法很好,它符合素质教育精神,但由于教育环境还没能根本改变,中国还是个大考场,应试教育还在有形无形地控制着人们的思想,因此作文教学亦不例外,这让我们的学生面对作文时快乐不起来。  依我从教多年的经验看,学生害怕作文,第一是内容方面的因素。学生作文的命题往往强加给孩子们教化功能,把针对成人的意识形态灌输给孩子,这些意识形态往
期刊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生写作的要求不谓不高,但是学生的写作素材少得可怜。许多学生觉得生活平淡,没什么可写,这其实与学生的校园生活有关。学生时代每天“三点一线”,接触的都是相同的人和物,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审美疲劳”,而且学习压力大,对身外之物似乎失去了观察的兴趣与心情。随着学生进入九年级,面临中考的现实,他们迫切要求提高自己的作文分,这时教师“趁机”引导学生如何发现、
期刊
摘要:九年级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总是把重点放到文题解读之外。而实际上文题解读不当会给写作带来很多误区。本文就以一次材料作文的写作训练为例,呈现了写作中存在的三个误区,并提出材料作文文题解读的原则为准确、有序和深刻。  关键词:文题解读 净 误区 准确 有序 深刻  最近与几位九年级的同事一起探讨有关作文教学的问题,大家普遍认为到了九年级,教师重点就应是材料的选择、结构的安排或是主题的确立等,很少
期刊
沐浴着新课程改革的春风,今天的语文课堂可谓是百家争鸣,精彩纷呈,更多的教学手段和更多的学科知识有效地融入了课堂。纵观这些辅助补充的知识,一般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即都紧贴文本。最近,我有幸观摩了小语教育界的几位大师以及众多青年才俊的经典课堂,聆听了他们的经验介绍。结合个人的几点思索,我发现通过更为精确、贴切的冷知识的穿插运用,语文课堂教学会显得生机勃勃、无限精彩。  这些辅助补充的知识,我们可以用一个
期刊
摘要: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就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英语 激发兴趣  学生英语成绩的好坏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但最主要的莫过于智力和情感因素。如果教师能够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
期刊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我认为语文教学总起来说可用十个字来概括,即“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练”。“字词句段篇”是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缩写,是语文基础知识的体现;“听说读写练”是对语文教学方法的提炼,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关键。只有夯实语文基础,不断提高语文能力,并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和方法,学生才能学好语文,顺利通过中考。  一、夯实语文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自升入初中起就应该让学生树立学好语文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向教师提出了转变角色意识的要求并指出教师要由以往“传道、授业、解惑”传授者的意识向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意识进行转变。这对教师无疑是个挑战,如何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如何更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中国画的留白艺术给了我们许多启示。  关键词:新课程 课堂改革 主体性 留白艺术  留白艺术是传统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也称之为“余玉”。它是以虚显实,以空显盈,虽无物而更似有物,在空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这一个全新的课程理念,让语文课堂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和平台。大语文教学观认为,下课不再是语文学习的结束,而是语文学习的起点。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语文学习才会获得无限的发展空间。“整体感知——重点研读——比较赏析——拓展延伸”是在这种理念指导下形成的新的课堂教学思路。“拓展延伸”环节既是对本课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