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父母过节

来源 :莫愁·小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shui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人生幸福的事情,就是回家可以敲门喊:“老妈,我回来了。”前些日子,路过地铁站,在茫茫人海中,看到了一个硬核广告:请放下手机,回家看父母!瞬间直击我内心深处。自2020年大年初三,我驾着车穿越因疫情封锁而宛若清场般的高速公路返宁以来,一直没回家,我想家了……
  宁城下了2020年的第一场雪,又遭遇了零下八度的低温,但路面结冰也不能挡住我回家的脚步。出发前,没通知父母,不想让老人家担心。当车里的温度表从零下一度降到零下九度的时候,我在父母住的院子里停好了车。
  “到家了吗?”
  “到家了吗?”老妈的电话来了。这是老妈每天必干的活,每天定时定点打电话问,吃饭了没,到家了没……我说,“到楼下了。”已是晚上8点了,老妈应该已上床了。我敲门,老妈没开门,老同志虽然听力不好,但警惕性挺高。
  我对着电话喊:“老妈,我到门口了,开门呀!”
  “呀,我还以为你到了你自己家的楼下了。老头子,老头子,女儿回来了!搞晚饭,开热水!”门内,老妈的女高音响起,我的心一下子就定定的,暖暖的。
  两个人的麻将
  阳台上,阳光灿烂,暖暖的,羽绒服都穿不住。窗外,千年的串场河已冰封,静静地闪烁着宝石般的华彩。
  老爸和老妈已摆开了战场,两个人的麻将,我也是开眼了。老妈以前和我提过,因为疫情期间不能串门,她自学了两个人的麻将。每天午饭后,与老爸打两圈,谁输了,不仅要给红包,还得包洗第二天的锅碗瓢碟。
  我一边用酒精纸帮着擦麻将,一边听着老爸老妈斗嘴。“你多拿了一张牌”“你黄牌了”“我和了”“你不能截和”“我是15个花,你少算了我5毛钱”……老妈一边与老爸斗智斗勇,一边还不忘夸我,“还是闺女好,你看,这擦干净的麻将,手感就是清爽。”阳光照在父母的侧脸上,暖暖的,柔柔的,虽然争论声声,却让我感动这岁月静好。
  元元是个“乖宝宝”
  “元元呢?”只要我喊一声,就会听到叮叮当当的铃声,然后,元元就冲到我脚边,抬着小脑袋、吐着舌头,来刷自己的存在感。元元是老爸老妈的宝贝“狗孙子”。老爸拖地的时候,就会喊,“元元,爷爷拖地了,你也来帮帮忙。”老妈说,“自从有了元元,我和老头子多说多少话,少吵多少架,多走多少路,少望多少呆呀!”
  元元会陪着爸妈散步,还会提醒他们每天喝酸奶,如果他们忘记了,元元就会待在房间不去睡觉。等着舔奶盒子,那是它每天的小福利。元元是老爸送给老妈的生日礼物,是他们在我们小一辈面前秀恩爱的“道具”,也是代替我们陪伴老人的“家人”。
  回宁的日子眨眼间就到了,带着老爸老妈给我准备的大包小包,看着他们抱着元元在我的后视镜里越来越小,我的双眼不禁起了水雾……
  曾几何时,工作忙、小孩小、天氣不好等等都可以成为羁绊我们返乡看父母的原因,但父母对我们的牵挂和付出,从来都是义无反顾的。“请放下手机,回家看父母!”的硬核广告,再一次在我的脑海里闪现。
  丁小轩:行走在茫茫人海中的普通女子,喜好文学,描绘世情、社情、人情、心情。
  编辑 木木
其他文献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家在盐城响水黄海农场四分场住了三年。  进入腊月,大人们议论过年的事就多了。家里开始大扫除,洗洗刷刷积了一年老尘垢的油瓶、窗户、被子、床单……我家姊妹多,门前的晾衣绳不够用,洗好的床单、被面就蒙在了稻草堆上晒,像蹲了个大头萌娃,围着红红绿绿的花头巾。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傍晚我们像从草堆上揭了一层锅巴,被面硬邦邦的进不了家门。套好的被子居然有稻米的清香,太阳的气味成了年节的记忆
期刊
1977年的冬天比往年都阴冷。回老家的第三天,是腊月二十七,也是我们南方的小年。  多少年以后,我才知道小年对于父亲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  可是在那时,我脑子里对于小年的记忆,除了能吃上一顿美美的猪肉,就只是和父亲一起去上坟山了。  吃猪肉自然是欢天喜地。小年这天,母亲总要淘上比平日多一倍的米,盛饭时母亲也总是把一碗饭堆到足够高,有时还要操起锅铲在碗里压一压。这对于几乎每天晚上躺在床上还在想大米
期刊
我从小就生长在太湖湾的小村庄里。有事没事,我都喜欢站在太湖边看看湖水,无论它是轻涛拍岸,还是狂风大浪,我伫立水边,总能感受到它给我的某种生命昭示。九死一生,这词对我来说再熟悉不过了,相对于肉体的疼痛,心灵曾遭受过的创伤远大于它百倍千倍。  我虽生长在清贫之家,但自有记忆起,大饥荒已过,父亲开垦的“十边地”种出的南瓜山芋,基本已能让全家人填饱肚子。总是父亲的骨血,总是母亲十月怀胎生的,以至前边已有三
期刊
浙江建德之行,印象最深者,是梅城。“百丈见游鳞”的江水之畔,这座亲切小城,我在梦中似乎到过。  梅城,千年古邑,是昔日建德县治和严州府治所在地。在梅城,我暗暗惊叹于古人择地的眼光。古梅城之址,实在是隐于青山秀水间的一处东南形胜。  城,北倚高大雄伟的乌龙山(“一郡之镇山”),南面“清溪清我心”的新安大江,而从更南处注来的巨流兰江,恰在城下汇入新安。站在半朵梅花形的南城墙上,可俯临清流,远眺一带连绵
期刊
我常常会想起乡下老家的麦地。  冬去春来,麦地里的麦子开始蓬勃生长,到了春末夏初的时候,麦子已经长得有半尺高了,风一吹,一波又一波的绿浪在无垠的田野里翻滚着,发出好听的声音。此刻,地头上的绿树也在风中摇曳着,枝叶“哗啦啦”地响着,和麦子摇动的声音互相应和。麦子的香味四处弥漫,明亮的阳光毫无保留地洒下来,辽阔而碧绿的麦地闪着光。村外的小路上,父老乡亲一趟又一趟地往麦地里跑,关注着麦子的长势。孩子们蹦
期刊
瓦青柿红,树高攀屋,筛出满院碎金,斑驳迷离。从记事起,那棵柿树就安扎在了院内,树干清瘦,树叶葱茏,与红砖青瓦的房子一起,照应着家人的安生。柿树守时,春天,枯枝起死回生般地发芽,青嫩娇羞;夏天,枝叶茂盛,遮蔽整个院落;秋天,硕果累累,似灯盏,光艳迷人。家,被一片金红包裹着,温暖喜人。  听姐姐说,小时候农忙时,只有她在家里陪我。姐姐一身粗布碎花衣,两束麻花辫,树叶筛过的阳光扑在她有些土气的脸上,我扣
期刊
一天早上,我起床有点晚,爸爸妈妈已经出门干活儿去了。二哥和三姐坐在门槛上,看来今天二哥比我先起床。三姐留在家里,一是照顾我们吃早饭,再是负责做午饭。  “幺妹,起来了,去吃早饭吧。稀饭在锅里,桌子上有咸菜。”三姐念叨。  我很快吃完,就从他们两个中间跨出门来。“爸爸妈妈什么时候回来呢?”家里没有大人,感觉心头空落落的。  “他们去东深沟那边砍柴了。你自己玩去吧。”  “哇,这里有棵树梢!二哥三姐,
期刊
没有一场大雪的冬天不叫北方,什么样的雪才是大雪呢?诗人陆游有诗句很妙:“山前千顷谁种玉?座上六时天散花。”陆游的笔下,雪大概有上千顷那么广阔,洋洋洒洒地下着,像天上有人在抛撒花朵一般,一朵、两朵、三四朵……无穷无尽。  小时候,我家院外有一条路,路南面就是村里的大片自留地。我不知道那地是否有上千顷,但是,陆游笔下凝如羊脂的美玉和天空散落的素花,我是经常可以看见的。  农村的雪和农村的人一样不会做作
期刊
1  秋天里忙碌,是乡村的习惯。  秋天忙得比春天要从容。春天是紧迫的,土地像饥饿的小孩,张着嘴叫着嚷着等人用种子去喂饱,迟一步,就错过一年。春天特别让人慌张,心老是提着。  而秋天不同。  棉花白成一片,是摘的时节了,摘得从容,不必像春天下棉籽营养钵时那样抢时赶工。  稻子熟了,农人在田地弯腰挥镰,麻雀们尾随在后,欢快地在收割后的田里觅食。  谷子进仓,整个晒场,在谷子进仓后都留给了新稻草,还有
期刊
亲爱的小钱: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就到了2035年。我已经年过不惑,而你年届而立。说到写信,我竟不知道怎么的,第一个就想提笔写给你。  你在云南,刚刚上完了一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我通过同步直播,看完了课堂实录。公开课里有一个有意思的问题:《骆驼祥子》中老马和小马两个人物出现的意义是什么?有学生援引了原文中的句子说,老马和小马让祥子看到了自己的过去和自己的将来,从而彻底妥协,选择娶了虎妞。听到这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