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你就成了我

来源 :莫愁·小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dlily_8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爱的小钱: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就到了2035年。我已经年过不惑,而你年届而立。说到写信,我竟不知道怎么的,第一个就想提笔写给你。
  你在云南,刚刚上完了一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我通过同步直播,看完了课堂实录。公开课里有一个有意思的问题:《骆驼祥子》中老马和小马两个人物出现的意义是什么?有学生援引了原文中的句子说,老马和小马让祥子看到了自己的过去和自己的将来,从而彻底妥协,选择娶了虎妞。听到这里,我看到讲台上那个挥斥方遒的你,回想起了我们之间的点点滴滴。
  还记得20年前和你初见时的样子,那时的我尚未大学毕业,稚气未脱,而你是个初三学生,机缘巧合之下,我成了你的实习老师。第一次对你留下印象,是被你的文笔和字迹惊艷。你的语文老师,就是我的师父,得意地向我夸赞,此女有咏絮才。而你,听到老师的表扬也只是羞涩地笑笑,从不以此为傲。得知我也爱好写作,你便越发喜欢和我亲近。你喜欢听我讲写作的心得和技巧,也愿意和我分享对生活的感悟。
  实习期满,我把你们的佳作编撰成一本合集,当中有很多是你的作品。你看到后,眼中有光,你说:“我长大以后能当一个像你这样的语文老师就好了。”
  你考到一所不错的高中,迫于家长的压力,你选择了理科,但高考后,你仍然选择了师范院校,攻读化学师范专业。你常常和我说起,化学并不是你最喜欢的专业,甚至它让你感到痛苦,你的心中一直装着文学梦、语文梦。我始终坚信,正如歌词所说,年少时的梦,是一朵永不凋零的花。于是我鼓励你,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没有什么比坚守初心更宝贵,也没有什么比做自己更需要魄力。
  你开始尝试着捡起那些已经被风吹散,零落在地上的花瓣。你发现,原来文学之花的根还在,重新绽开并不是难事。2022年,升入大四的你拒绝了学校安排的实习机会,来到我工作的单位,做了我的实习生。
  这看起来真像一个轮回。
  你的实习表现当真不俗,你天生就具备的文学素养和你对这份工作的热爱,让你渐渐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准语文老师。我期待着我们的这一段奇缘,从师生变成师徒,最后变成共同为语文教育事业和梦想奋斗的伙伴。
  你大概也是这样以为的吧?但走着走着,你的心,又走向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你在微信上给我转发了一则云南女子中学教师招聘的启事。
  我明白了。
  那里的女孩子大多没有求学的机会,在政府和校长的努力下兴办学校,重视教育,她们才得以一个个重回校园,重新获得改写命运的机会。
  你就那样去了云南,头也不回。常常有人说,中国的“00后”未必能扛起大任。但是在你身上我看到了一个词,希望。
  你学着当年我为你们编撰作文合集的样子,把山区女孩子诉诸笔端的一个又一个的美丽故事编撰成册,你陪着她们三更灯火五更鸡,你让一个又一个女孩飞出了大山,像蒲公英一样在祖国的各个角落恣意生长。
  办公室里新来的实习生,看到我电脑上直播的课堂实录,惊呼一声:“钱老师,是钱老师!”我这才知道,原来这位名牌大学毕业的实习生,竟然来自云南,是你的第一届学生。
  “三尺讲台照苗绿,一颗丹心化烛红。”这是我对自己的承诺,现在我写这封信给你,其实,也是写给每一个拥有此颗丹心的人。
  亲爱的小钱,你是老师最引以为傲的学生。到2035年,如果我们有幸能见上一面,我坚信,我们定会秉烛夜谈,畅想对教育的理念和展望,我们的烛火之光,定可以与日月争辉。
  陈老师
  于2021年8月
  陈思瑶:江苏省苏州市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教师
  编辑 闫清 1453337028@qq.com
其他文献
曹文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小说《香蒲草》《丫丫的四季》《天空的天》《云朵的夏天》《荷叶水》《银杏树》《石榴灯》《紫糖河》《牧鹤女孩》,短篇小说集《栀子花香》,散文集《肩上的童年》《水边的故乡》《我们的父亲》以及“勇敢长大”系列丛书、“青青童年”系列丛书、“纯美绘本”系列丛书。作品获冰心图书奖、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  阅读自然  我的少年时期是在乡村度过的,那时可以阅读到的书很少。后来,有了
期刊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家在盐城响水黄海农场四分场住了三年。  进入腊月,大人们议论过年的事就多了。家里开始大扫除,洗洗刷刷积了一年老尘垢的油瓶、窗户、被子、床单……我家姊妹多,门前的晾衣绳不够用,洗好的床单、被面就蒙在了稻草堆上晒,像蹲了个大头萌娃,围着红红绿绿的花头巾。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傍晚我们像从草堆上揭了一层锅巴,被面硬邦邦的进不了家门。套好的被子居然有稻米的清香,太阳的气味成了年节的记忆
期刊
1977年的冬天比往年都阴冷。回老家的第三天,是腊月二十七,也是我们南方的小年。  多少年以后,我才知道小年对于父亲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  可是在那时,我脑子里对于小年的记忆,除了能吃上一顿美美的猪肉,就只是和父亲一起去上坟山了。  吃猪肉自然是欢天喜地。小年这天,母亲总要淘上比平日多一倍的米,盛饭时母亲也总是把一碗饭堆到足够高,有时还要操起锅铲在碗里压一压。这对于几乎每天晚上躺在床上还在想大米
期刊
我从小就生长在太湖湾的小村庄里。有事没事,我都喜欢站在太湖边看看湖水,无论它是轻涛拍岸,还是狂风大浪,我伫立水边,总能感受到它给我的某种生命昭示。九死一生,这词对我来说再熟悉不过了,相对于肉体的疼痛,心灵曾遭受过的创伤远大于它百倍千倍。  我虽生长在清贫之家,但自有记忆起,大饥荒已过,父亲开垦的“十边地”种出的南瓜山芋,基本已能让全家人填饱肚子。总是父亲的骨血,总是母亲十月怀胎生的,以至前边已有三
期刊
浙江建德之行,印象最深者,是梅城。“百丈见游鳞”的江水之畔,这座亲切小城,我在梦中似乎到过。  梅城,千年古邑,是昔日建德县治和严州府治所在地。在梅城,我暗暗惊叹于古人择地的眼光。古梅城之址,实在是隐于青山秀水间的一处东南形胜。  城,北倚高大雄伟的乌龙山(“一郡之镇山”),南面“清溪清我心”的新安大江,而从更南处注来的巨流兰江,恰在城下汇入新安。站在半朵梅花形的南城墙上,可俯临清流,远眺一带连绵
期刊
我常常会想起乡下老家的麦地。  冬去春来,麦地里的麦子开始蓬勃生长,到了春末夏初的时候,麦子已经长得有半尺高了,风一吹,一波又一波的绿浪在无垠的田野里翻滚着,发出好听的声音。此刻,地头上的绿树也在风中摇曳着,枝叶“哗啦啦”地响着,和麦子摇动的声音互相应和。麦子的香味四处弥漫,明亮的阳光毫无保留地洒下来,辽阔而碧绿的麦地闪着光。村外的小路上,父老乡亲一趟又一趟地往麦地里跑,关注着麦子的长势。孩子们蹦
期刊
瓦青柿红,树高攀屋,筛出满院碎金,斑驳迷离。从记事起,那棵柿树就安扎在了院内,树干清瘦,树叶葱茏,与红砖青瓦的房子一起,照应着家人的安生。柿树守时,春天,枯枝起死回生般地发芽,青嫩娇羞;夏天,枝叶茂盛,遮蔽整个院落;秋天,硕果累累,似灯盏,光艳迷人。家,被一片金红包裹着,温暖喜人。  听姐姐说,小时候农忙时,只有她在家里陪我。姐姐一身粗布碎花衣,两束麻花辫,树叶筛过的阳光扑在她有些土气的脸上,我扣
期刊
一天早上,我起床有点晚,爸爸妈妈已经出门干活儿去了。二哥和三姐坐在门槛上,看来今天二哥比我先起床。三姐留在家里,一是照顾我们吃早饭,再是负责做午饭。  “幺妹,起来了,去吃早饭吧。稀饭在锅里,桌子上有咸菜。”三姐念叨。  我很快吃完,就从他们两个中间跨出门来。“爸爸妈妈什么时候回来呢?”家里没有大人,感觉心头空落落的。  “他们去东深沟那边砍柴了。你自己玩去吧。”  “哇,这里有棵树梢!二哥三姐,
期刊
没有一场大雪的冬天不叫北方,什么样的雪才是大雪呢?诗人陆游有诗句很妙:“山前千顷谁种玉?座上六时天散花。”陆游的笔下,雪大概有上千顷那么广阔,洋洋洒洒地下着,像天上有人在抛撒花朵一般,一朵、两朵、三四朵……无穷无尽。  小时候,我家院外有一条路,路南面就是村里的大片自留地。我不知道那地是否有上千顷,但是,陆游笔下凝如羊脂的美玉和天空散落的素花,我是经常可以看见的。  农村的雪和农村的人一样不会做作
期刊
1  秋天里忙碌,是乡村的习惯。  秋天忙得比春天要从容。春天是紧迫的,土地像饥饿的小孩,张着嘴叫着嚷着等人用种子去喂饱,迟一步,就错过一年。春天特别让人慌张,心老是提着。  而秋天不同。  棉花白成一片,是摘的时节了,摘得从容,不必像春天下棉籽营养钵时那样抢时赶工。  稻子熟了,农人在田地弯腰挥镰,麻雀们尾随在后,欢快地在收割后的田里觅食。  谷子进仓,整个晒场,在谷子进仓后都留给了新稻草,还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