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来源 :长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liu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体育实践课、体育理论课、课外体育活动三个方面,阐述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关键词]体育教学 德育教育 渗透
  
  体育教学不仅是传授专业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德育教学既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又是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是每位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谈几点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意见,供同行参考。
  
  一、发挥体育实践课的主渠道作用
  
  学生的优良品质、良好的行为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必须经过长期有目的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每节实践课中注入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其实体育课本身就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因此,在安排教学进度,选择教材时,必须吃透教材,做到教材搭配合理,使德育教育有计划、有步骤地贯穿到每一节课中去。
  如球类教材,既有团结协作精神,又有对抗性,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友好协作,互助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有明显的作用。但此活动中缺乏个人意志的磨练。所以在进行球类教材之前,先进行个人的单个技术练习。如过人、突破、扣球等。
  体育运动项目各有各的特点,在进行德育教育时不能“一刀切”。在体育课中要抓住课堂各个环节,不失时机地进行德育教育。有的学生上课“虎头蛇尾”,开始还有兴致,可是半节课后毛病就出来了,不是这儿痛,就是这儿不舒服,有的学生到自由练习时就不见人了。这就要求学生自始至终一个样,教师在与不在一个样,同时要求教师不能放松任何一个环节。
  体育课中的德育渗透,应充分考虑到体育课的特点,不能把体育课变成思想品德课,应突出实践课的特点。在教学中,应注意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手段等。
  
  二、利用体育理论课进行德育渗透
  
  在理论课中向学生介绍较普及的运动项目的概况,介绍国际国内有关体育组织的来历,重大的体育比赛的演变过程,以及中国体育的现状,中国体育在世界体育行列中的位置,在亚洲的位置等。讲述既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教师还可以用领袖人物、世界名人崇尚运动,锻炼身体的事例激发学生,用科学的道理引导学生,用女排、羽毛球队、乒乓球队的精神鼓励学生,使他们振奋精神,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三、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德育教育
  
  体育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的思想作风,道德品质都容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教师必须严格要求,加强管理,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体育比赛是技术的比赛,水平的比赛活动,又是赛友谊,赛道德情操的活动。所以在比赛中,教育学生不要过于注重结果,重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体育竞赛不是人人都参加,还有相当的同学作为观众,这就要求他们做文明观众,不要有嘘声,不要吹口哨,不鼓倒掌。注意赛场秩序,注意公德。
  
  四、体育教师严身益教,成为学生的典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师首先要以自己崇高的职业道德作表帅,模范地带动学生。教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朝夕相处,要特别注意自己的形象。
  例如一个体育教师只要求学生服装整齐,而自己衣着不整,要求学生冬不怕冷夏不怕热,而自己缩脖揣手,炉旁烤火,阴处乘凉。要求学生按时上课,而自己拖拖拉拉。教师出言不逊,讽刺挖苦学生。这样是不能确立自己表帅地位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严谨的工作态度。加强工作责任心,精神焕发,仪表堂堂,认真备课,提高示范动作的质量,注意小节,既尊重学生,又严格要求学生。做到既平易近人,又严肃认真;同时,要加强课堂管理,严格考勤制度。课前有纪律要求,课后有总结,体育教师要勤于学习,既要总结自己工作中的经验,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要学习别人的长处,善于交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新技术。总之,要起到表帅作用,就得提高自身的素质,用美的语言,美的言行感染学生。
  总之,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每个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完善,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爱丽.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7(8).
其他文献
摘 要 现代社会,不管是青年还是中老年都会想要有创业的冲动,随着社会的发展,观念的变化,在大学毕业生中创业的也越来越多。那么在生活中,开店就是经常都会遇到的。然而即使你有新鲜的想法和思维,但在创业的过程中常常效果不是太好,其中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店铺的选址问题,要么地段不好,要么租金太贵导致入不敷出等等的问题困扰着想要创业的人。本文通过案例的形式,综合店面选址的几个方面来考量,通过对市场的调查,确定影
项目应用层析成像处理技术,获取电离层三维电子浓度分布,开展地震电离层扰动特征研究,为我国地震监测预测研究提供新的观测技术与方法;突破掩星观测数据预处理技术,研发相应的预处
慢性肺疾病(chronic pulmonary disease,CLD)是一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肺部疾病,在儿童时期尚无确切的定义.2003年美国胸科学会将婴儿CLD描述为:婴儿CLD是指起始于新生儿期
本文基于互联网+时代特征,以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建设为例,从建设目标、建设过程、建设思路、保障条件等方面,阐述了笔者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几点思考。 This article based o
我国民法借鉴了前苏联的立法模式,仅对多数人之债规定了按份之债和连带之债,在实践中经常将不可分之债和共同之债特别是不可分债权和共同债权当作连带之债来处理。这不能正确
《民法通则》第65条第3款规定委托代理授权不明时,代理人负连带责任。本文认为,代理权授权不明属于有权代理,被代理人应承担由于授权不明产生的责任。授权不明,代理人承担连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摘 要 保安处分制度是为了保证社会安定,对社会上具有特殊危险身份的人采用的具有司法处分性质的措施。保安处分制的出现是对传统刑罚制度的革新,也是对刑罚制度的一个补充,在刑法学领域占有重要的位置。对于保安处分和刑罚的关系问题上存在一元制和二元制的纷争,经实践研究证实了二元制的主流地位。文章在对保安处分之阐述的基础上,对其在我国的立法模式选择,即二元制的选择进行论述,进而探讨了保安处分的种类设置等问题,
摘 要 保障性住房问题,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民生问题,但目前人们对保障性住房的法律属性理解不一、定位不明,在探索过程中又没有一部权威、统一的保障性住房法律,导致操作中出现许多不公正现象。只有界定清楚保障性住房的法律属性,并厘清其功能定位,才能着手制订一部权威性的法律。  关键词 保障性住房 法律属性 功能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3YJA
农村宅基地退出指农户退出宅基地,其享有的宅基地使用权因此而消灭的现象。建立农村宅基地退出制度是农村土地资源高效集约利用的要求,是保护农民利益、实现农村发展现状的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