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核心素养、任务群”等概念,进一步推动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在这一背景下,借助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激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依然成为当前一线教师关注的重点。本文以高中语文群文阅读作为研究切入点,对高中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应用策略,以期能够给相关教育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切实的帮助和借鉴。
关键词:高中语文;群文阅读;应用现状;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8-011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8.056
在高中语文学习中,阅读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有效的语文阅读,不仅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学生语文成绩的关键。结合当前高考语文试卷研究的结果显示,阅读所占据的比例非常大,并且阅读的内容比较广泛,涵盖了古诗词阅读、现代文阅读等多方面。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语文阅读教学,不断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在多种阅读教学模式下,群文阅读是最新颖、有效的阅读模式,是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主要手段。
一、高中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应用现状
群文閱读作为一种全新的阅读教学法,已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成效。但是在具体应用时,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集中体现在:
(一)教师对群文阅读认识不够深刻
在群文阅读模式下,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的时候,必须对相关的概念形成全面、深刻的认识,尤其是对议题、文本、集体建构和达成共识等进行全方位的认识。以“议题”为例,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前,必须确保议题具有高度概括的性质、能够始终贯穿阅读始终,具备一定的可议性和延展性。但是教师针对群文阅读的相关概念理解不够深刻,常常误以为议题就是主题,达成共识与标准答案之间出现明显的混淆现象,教师在开展语文群文阅读的时候,依然采用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根本无法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达不到预期的阅读教学目的。
(二)教师的群文阅读教学经验不足
高中语文教师在实施群文阅读的时候,教师的经验至关重要,直接决定了群文阅读教学的效果。但是就目前而言,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的时候,由于经验有限,并且长期受到单篇阅读教学模式的影响,导致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时常常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根本无法达到预期的群文阅读教学效果。
在研究中发现,导致教师群文阅读教学经验不足的原因,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在开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应试教学理念根深蒂固,常常以高考作为中心,对学生开展群文阅读,群文阅读的实施和推广面临着较大的困难,难以提升群文阅读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的时候,深受单篇阅读教学的思维限制,导致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时也是一篇文章一篇文章、逐字逐句进行解读。长期以来,在这种定式阅读教学思维下,教师很难适应群文阅读的需求,严重制约了群文阅读教学的质量[1]。
(三)群文阅读文章设置简单,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模式下,并不是单纯地增加阅读的数量,而是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结合阅读文本,立足于自身的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系列文学作品。教师结合阅读材料,通过有效的引导,指导学生开展高效的群文阅读。但是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时,由于对其理解和认识不够全面,认为群文阅读就是单纯增加阅读的数量。在这种理念下,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的时候,常常一味追求扩大阅读量,将与阅读议题不相符的阅读材料加入其中,使群文阅读材料呈现“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现象,严重制约了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效果。
(四)学生群文阅读积极性较低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时候,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群文阅读兴趣,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阅读的探索活动中,最终实现高效的群文阅读。但是在相关的调查中显示,高中学生的群文阅读兴趣非常低,尤其是受到传统应试教学理念的制约,学生的精力几乎都集中在语文成绩上,忽视了群文阅读训练的重要性,甚至个别学生片面地认为群文阅读训练会浪费学习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达到预期的群文阅读教学目标[2]。
二、高中群文阅读教学及能力培养策略分析
(一)加深对群文阅读概念的认识
对群文阅读的概念形成全面、深刻的认识,是高效开展群文阅读的基础和关键。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提升群文阅读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群文阅读能力的时候,必须对以下几个概念进行深刻的认识。
1.对议题形成深刻的认识。议题是开展语文群文阅读的基础和重要依据,教师必须将议题与主题进行区分,明确议题是教师选择文本的重要依据,必须具有可议性和延展性。群文阅读的主题则是阅读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具有显著的固定性。
2.理解阅读的文本。在开展群文阅读的时候,文本是开展阅读的重要媒介,具有不稳定性,基本上都是结合议题而选择阅读文本。与传统的单篇阅读教学模式不同,群文阅读模式下阅读文本基本上是由多个单篇文章组合而成的。从数量上来说,阅读量大于单篇阅读的量,又小于整本书的阅读量,可满足学生使用精读、略读和浏览等不同的阅读模式。
3.自主阅读。教师必须明确在开展群文阅读时,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结合阅读教学内容,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阅读情境,促使学生在情境体验中,积极主动参与自主阅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明确自主阅读并不是漫无目的的阅读,而是要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完成知识建构。 4.集体建构。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时,必须引导学生在完成自主阅读后,积极开展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紧紧围绕某一个观点展开讨论和分析,最终完成集体建构。需要说明的是,集体建构并不是为了追求标准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在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通过思维碰撞,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等。
5.达成共识。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达成共识是升华过程,也是求同存异的过程,是阅读教学的总结和延伸。这是因为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在头脑中建构的知识体系有所不同,对待议题的看法也存在差异,针对争议较大的问题,教师应充分借助辩论赛等形式,引导学生在辩论中逐渐达成共识。
(二)科学设计群文阅读,提升群文阅读的教学质量
首先,科学确定议题,奠定群文阅读高效开展的基础。教师在设计群文阅读议题时,可立足于新课程标准下的“三维教学目标”,按照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科学确定议题;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对其进行创新和发展,设计一些具有思考价值的议题,确保学生在群文阅读的思考中,学会质疑、思考和总结,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设计群文阅读议题时,还要结合高考的考察范围等,设计一些具有讨论性的议题,促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发展自身的思维能力,提升其语言应用能力。
其次,教师应结合议题,科学选择群文阅读的文本。在选择阅读文本时,可分别从体裁、题材、作者、主题、社会热点和表达方式等几个方面,科学选择高质量的阅读文本并对其进行整合,作为群文阅读的材料。
(三)举办群文阅读观摩活动,丰富教师教学经验
在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下,为了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使其更好地开展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必须立足于当前教师群文阅读教学经验欠缺的现状,积极举办多种群文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引导教师在观摩的过程中,吸取他人的经验和优势,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群文阅读教学经验和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而促使教师更好地开展群文阅读教学。
首先,可在一定范围内举办群文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可以是在一个年级内举行,也可以是在不同的学校、某个学区内开展,使教师在有效的教学观摩和交流中,提升自身经验。
其次,在群文阅读观摩活动中,教师必须在同行教师面前进行现场教学,这虽然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但是教师在现场教学的过程中,会最大限度促进自身教学提升,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自身的群文阅读教学素养。
最后,引导教师在群文阅读的观摩活动中,积累相关的教学经验,进一步促进群文阅读教学的推广,有效提升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质量。
(四)灵活运用多样化群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的群文阅读兴趣
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时,基于学生群文阅读兴趣低下的现状,必须对传统的群文阅读教学模式进行更新和优化,充分结合群文阅读的内容,立足于高中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学生感兴趣、具有讨论性的阅读文本作为群文阅读材料,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群文阅读兴趣。
在具体群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转变传统阅读课堂中的师生角色,立足于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原则,在坚持“生本理念”的原则下,通过问题驱动、小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文章的阅读中,最终提升群文阅读的效果。而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时,必须结合群文阅读教学内容,设置高质量、具有探究和思考价值的问题,并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针对其展开讨论和分析,在交流过程中实现思维碰撞,最终实现群文阅读的高质量开展。
在实施群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虽然要将课堂归还给学生,但并不意味着做“甩手掌柜”,应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价值,引导学生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并帮助学生正确检验阅读成果,真正提升群文阅读的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群文阅读作为一种全新的阅读教学模式,已经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显著提升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但是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时,常常受到群文阅读认识不够深刻、群文阅读教学经验不足、群文阅读文章设置简单、学生群文阅读兴趣较低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群文阅读教学效果不佳,难以满足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要求。基于此,教師必须立足于当前群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克服当前群文阅读中存在的弊端,不断提升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燕.加强群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研究[J].成才之路,2019(35):37.
[2]陈菲.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J].文学教育(下),2019(7):86.
关键词:高中语文;群文阅读;应用现状;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8-011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8.056
在高中语文学习中,阅读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有效的语文阅读,不仅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学生语文成绩的关键。结合当前高考语文试卷研究的结果显示,阅读所占据的比例非常大,并且阅读的内容比较广泛,涵盖了古诗词阅读、现代文阅读等多方面。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语文阅读教学,不断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在多种阅读教学模式下,群文阅读是最新颖、有效的阅读模式,是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主要手段。
一、高中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应用现状
群文閱读作为一种全新的阅读教学法,已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成效。但是在具体应用时,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集中体现在:
(一)教师对群文阅读认识不够深刻
在群文阅读模式下,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的时候,必须对相关的概念形成全面、深刻的认识,尤其是对议题、文本、集体建构和达成共识等进行全方位的认识。以“议题”为例,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前,必须确保议题具有高度概括的性质、能够始终贯穿阅读始终,具备一定的可议性和延展性。但是教师针对群文阅读的相关概念理解不够深刻,常常误以为议题就是主题,达成共识与标准答案之间出现明显的混淆现象,教师在开展语文群文阅读的时候,依然采用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根本无法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达不到预期的阅读教学目的。
(二)教师的群文阅读教学经验不足
高中语文教师在实施群文阅读的时候,教师的经验至关重要,直接决定了群文阅读教学的效果。但是就目前而言,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的时候,由于经验有限,并且长期受到单篇阅读教学模式的影响,导致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时常常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根本无法达到预期的群文阅读教学效果。
在研究中发现,导致教师群文阅读教学经验不足的原因,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在开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应试教学理念根深蒂固,常常以高考作为中心,对学生开展群文阅读,群文阅读的实施和推广面临着较大的困难,难以提升群文阅读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的时候,深受单篇阅读教学的思维限制,导致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时也是一篇文章一篇文章、逐字逐句进行解读。长期以来,在这种定式阅读教学思维下,教师很难适应群文阅读的需求,严重制约了群文阅读教学的质量[1]。
(三)群文阅读文章设置简单,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模式下,并不是单纯地增加阅读的数量,而是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结合阅读文本,立足于自身的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系列文学作品。教师结合阅读材料,通过有效的引导,指导学生开展高效的群文阅读。但是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时,由于对其理解和认识不够全面,认为群文阅读就是单纯增加阅读的数量。在这种理念下,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的时候,常常一味追求扩大阅读量,将与阅读议题不相符的阅读材料加入其中,使群文阅读材料呈现“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现象,严重制约了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效果。
(四)学生群文阅读积极性较低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时候,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群文阅读兴趣,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阅读的探索活动中,最终实现高效的群文阅读。但是在相关的调查中显示,高中学生的群文阅读兴趣非常低,尤其是受到传统应试教学理念的制约,学生的精力几乎都集中在语文成绩上,忽视了群文阅读训练的重要性,甚至个别学生片面地认为群文阅读训练会浪费学习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达到预期的群文阅读教学目标[2]。
二、高中群文阅读教学及能力培养策略分析
(一)加深对群文阅读概念的认识
对群文阅读的概念形成全面、深刻的认识,是高效开展群文阅读的基础和关键。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提升群文阅读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群文阅读能力的时候,必须对以下几个概念进行深刻的认识。
1.对议题形成深刻的认识。议题是开展语文群文阅读的基础和重要依据,教师必须将议题与主题进行区分,明确议题是教师选择文本的重要依据,必须具有可议性和延展性。群文阅读的主题则是阅读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具有显著的固定性。
2.理解阅读的文本。在开展群文阅读的时候,文本是开展阅读的重要媒介,具有不稳定性,基本上都是结合议题而选择阅读文本。与传统的单篇阅读教学模式不同,群文阅读模式下阅读文本基本上是由多个单篇文章组合而成的。从数量上来说,阅读量大于单篇阅读的量,又小于整本书的阅读量,可满足学生使用精读、略读和浏览等不同的阅读模式。
3.自主阅读。教师必须明确在开展群文阅读时,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结合阅读教学内容,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阅读情境,促使学生在情境体验中,积极主动参与自主阅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明确自主阅读并不是漫无目的的阅读,而是要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完成知识建构。 4.集体建构。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时,必须引导学生在完成自主阅读后,积极开展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紧紧围绕某一个观点展开讨论和分析,最终完成集体建构。需要说明的是,集体建构并不是为了追求标准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在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通过思维碰撞,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等。
5.达成共识。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达成共识是升华过程,也是求同存异的过程,是阅读教学的总结和延伸。这是因为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在头脑中建构的知识体系有所不同,对待议题的看法也存在差异,针对争议较大的问题,教师应充分借助辩论赛等形式,引导学生在辩论中逐渐达成共识。
(二)科学设计群文阅读,提升群文阅读的教学质量
首先,科学确定议题,奠定群文阅读高效开展的基础。教师在设计群文阅读议题时,可立足于新课程标准下的“三维教学目标”,按照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科学确定议题;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对其进行创新和发展,设计一些具有思考价值的议题,确保学生在群文阅读的思考中,学会质疑、思考和总结,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设计群文阅读议题时,还要结合高考的考察范围等,设计一些具有讨论性的议题,促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发展自身的思维能力,提升其语言应用能力。
其次,教师应结合议题,科学选择群文阅读的文本。在选择阅读文本时,可分别从体裁、题材、作者、主题、社会热点和表达方式等几个方面,科学选择高质量的阅读文本并对其进行整合,作为群文阅读的材料。
(三)举办群文阅读观摩活动,丰富教师教学经验
在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下,为了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使其更好地开展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必须立足于当前教师群文阅读教学经验欠缺的现状,积极举办多种群文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引导教师在观摩的过程中,吸取他人的经验和优势,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群文阅读教学经验和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而促使教师更好地开展群文阅读教学。
首先,可在一定范围内举办群文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可以是在一个年级内举行,也可以是在不同的学校、某个学区内开展,使教师在有效的教学观摩和交流中,提升自身经验。
其次,在群文阅读观摩活动中,教师必须在同行教师面前进行现场教学,这虽然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但是教师在现场教学的过程中,会最大限度促进自身教学提升,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自身的群文阅读教学素养。
最后,引导教师在群文阅读的观摩活动中,积累相关的教学经验,进一步促进群文阅读教学的推广,有效提升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质量。
(四)灵活运用多样化群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的群文阅读兴趣
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时,基于学生群文阅读兴趣低下的现状,必须对传统的群文阅读教学模式进行更新和优化,充分结合群文阅读的内容,立足于高中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学生感兴趣、具有讨论性的阅读文本作为群文阅读材料,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群文阅读兴趣。
在具体群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转变传统阅读课堂中的师生角色,立足于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原则,在坚持“生本理念”的原则下,通过问题驱动、小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文章的阅读中,最终提升群文阅读的效果。而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时,必须结合群文阅读教学内容,设置高质量、具有探究和思考价值的问题,并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针对其展开讨论和分析,在交流过程中实现思维碰撞,最终实现群文阅读的高质量开展。
在实施群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虽然要将课堂归还给学生,但并不意味着做“甩手掌柜”,应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价值,引导学生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并帮助学生正确检验阅读成果,真正提升群文阅读的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群文阅读作为一种全新的阅读教学模式,已经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显著提升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但是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时,常常受到群文阅读认识不够深刻、群文阅读教学经验不足、群文阅读文章设置简单、学生群文阅读兴趣较低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群文阅读教学效果不佳,难以满足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要求。基于此,教師必须立足于当前群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克服当前群文阅读中存在的弊端,不断提升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燕.加强群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研究[J].成才之路,2019(35):37.
[2]陈菲.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J].文学教育(下),2019(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