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的教学中,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一直是教师追求的教学目标。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及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因此,地理教师需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这不仅有助于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高,而且还能促进教学的进一步改革。基于此,教师可主要对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必要性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8-010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8.051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也需进行相应的改革,小组合作、导学案等新型教学法以及多样化的信息技术逐渐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但是,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大潮流,部分教师在运用新型教学法时,仍旧流于表面,本质上还是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学生还是埋头做笔记的灌输式教学。基于此,想要确保新课程下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及教学有效性,就需要教师注重自身教学理念的明确与转变,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教学方法,从而使高中地理的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一、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教学价值
高中地理具体教学中,教师需注重丰富地理教学资源的开发,以此使学生对于地球现象与事物的了解、自然规律的探索、生活环境的认识、地理信息技术的学习等各种需求获得满足。学生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不仅能发现现实生活当中的地理知识,并对地理现象进行科学的理解,还能通过地理知识创新性的解决现实生活的地理问题[1]。因此,满足多元化地理知识的学习是学生得以综合发展的必要环节。
(一)问题探究具有重要地位
高中地理教材中,每个章节都有相应的“问题研究”部分,这充分表明新课改下,十分重视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因此在教材中会设置对应知识点的版面。而地理教学中想要实现高效教学,就需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2]。因此,以生为主的课堂教学,经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探究,不仅有助于学生参与性的提高,还能使学生通过合作互助、独立思考的形式解决相关问题后获得相应成就感。
(二)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其已经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尤其是与地理知识相关的,如谷歌地球、3S、多媒体技术等。其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方式将抽象的地理知识通过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这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抽象概念的理解及记忆都有着显著效果。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中国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合格的公民具备的地理素养通常表现为:有环保意识及持续发展观念、科学看待人地关系、注重与生活相关的资源、人口、环境、区域发展等相关问题。基于此,地理教学中,教师需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一)教学观念的创新
高中地理的教学中,传统化教学都是将教师作为中心,而学生通常是被动接受知识。但是,新课程下,高中地理的教学观念也转变为以学生为本,因此教师需站在学生的立场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并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以确保教学理念的提高[3]。想要确保地理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有效改善,最重要的就是教师充分的信任、尊重、鼓励学生。对于大部分教师而言,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通常更关注学生的成绩,而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地理教师就需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积极发现学生自身的闪光点,并坚持公平公正的核心原则,鼓励与关心学生,以促使学生形成地理知识的学习自信心。除此之外,地理教师还需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指导学生与教师及其同学积极主动地交流,以强化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4]。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地与其他学科教师交流与沟通,以此全方位了解学生,并促使学生实现更好地成长。需特别注意的是,地理教师需做好相应的引导,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通过自身的魅力对学生进行感染,这不仅能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还能使地理教学质量与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二)注重课程导入
上课初期,学生通常会处于智力低迷、情绪沉闷的状态,教师如果直接开始上课,学生不仅会冷漠面对课堂,而且还会对学习产生疲惫与倦怠。因此,教师就需注重新课导入,通过新课导入,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进入到课堂学习中,还能使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得到有效提高,并确保后期的教学顺利开展。常见的新课导入方法为:
1.多媒体导入。信息化时代下,大多数学校都安装了相应的多媒体设备。基于此,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技术开展新课导入,运用音像视频把学生接触较少或者困难的地理知识或现象呈现出来,并营造出和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好奇心与求知欲。
2.复习导入。复习导入通常适合与前期学习的章节有密切关系的新课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复习前期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以此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新课,并使学生在学习新课时更游刃有余。
3.時事导入。新课程背景下,更提倡生活化的教学。基于此,地理教师可以将生活当中人们所关注的相关时事热点在新课教学前导入,这不仅能调动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使学生形成相应的资源观、环境观、持续发展观。同时,通过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学生还会更直观地学习与掌握到自身周边的环境问题,并积极关注到气候的变化焦点,从而使教师经过导入更好地学习课程内容。
(三)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
地理教材的内容不仅包罗万象,而且知识点也包含着较宽的范围。想要准确记忆大量的地理知识通常不是件易事。创建满足学生认知规律与心理发展的知识联系,不仅有助于学生明确教材各章节的联系,知识点的相关性及其难点,还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升华,能力得到提高。且在新课改下,地理教材不只是注重知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其知识间还存在较大的跨度。基于此,地理教师就需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分门别类,形成将地理概念作为基点,经过地理规律的延伸与交错,由知识脉络所构成的知识体系,以深化学生对教材各章节知识内在联系的理解。同时,地理教师在具体教学时,需具有基本的一个线索,引导学生根据该线索开展学习。教师还需引导学生按照自身的差异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或者是帮助学生对相应的知识网络进行归纳,并在宏观角度对地理知识体系实施感知,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与理解,还能使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形成整体认识,从而使学生通过提取相关知识线索使书本知识变薄,并具备自身的知识网络。同时,地理教师还能引导学生积极变换角度,通过不同的标准,对知识序列进行重新编织,并根据地点分布、因果、顺序等联系实现高效学习。 (四)探究性讨论的组织
新课程下,想要使高中地理的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就需注重科学组织与探究,并加以讨论。第一,讨论的问题需具备相应的开放性,其主要是允许学生根据讨论的问题,做出不同的结论或者解释,并具有相应的探究价值。同时,教师还需引导学生提出更有新意的观点与想法,以促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有效提高。第二,根据学生具备的探究技能实施。在对某个问题进行讨论时,不应给出学生现成的答案,教师需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指导学生提出相应的猜测,收集有关资料,从而发现具有价值的东西,获得探究结论,从而对学生的探究能力与探究知识进行培养。第三,确保提问能贯彻至整体讨论中,准确找到时机,通过递进式提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点拨,注重提问时的调节与提示,以确保讨论能达到学生有效理解的目的,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主要以引导为主,让学生自主收集有关资料,以此对某观点进行证实,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发展。第四,注重小组合作,以确保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提高,对于探究性讨论而言,其主要就是将小组作为单位,尽可能地增强每个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参与度,并坚持公平公正原则,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不论自身的想法是否正确,都可以自由表达,以此使组内的每个成员都实现思维的碰撞,充分尊重每个成员提出的想法。对于提出的好想法,需积极借鉴,以便于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思考。
(五)有效的教学反馈
新课程下,课堂教学并非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问一答,通常是特定状况下的对话与交流,因此,地理教师面对学生在课堂上的配合需给予相应的反馈,这也是对课堂教学产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通常来说,课堂反馈能直接表示出学生获取知识的效果。就学生而言,只是知道答案的错误或正确通常是不够的,教师还能以课堂反馈,促使学生充分了解到自身思维上存在的矛盾,以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且了解与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在传统化教学中,教师获得学生反馈的主要形式就是分数,但在新课改下,其更注重多元评价及其应具备的功能,该评价需在学生充分了解与掌握地理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及创新的各项能力,并注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塑造,充分关注过程性评价,注重评价的发展、导向、激励、反馈等功能。地理教师在评价时,需注意课堂评价过程中鼓励与表扬的使用,教师如果每次都通过表扬的形式实施反馈,虽然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但是却会影响到回答的质量,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评价时,需注重表达用语。
三、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新课程教学标准,地理教师需注重在课堂上的探索,并与时俱进,注重先进教学方法的引入,以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强化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从而使高中地理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马祺祯.新课程下如何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20(20).
[2]赵金伟.地理新课程改革与课堂创新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分析[J].内蒙古教育,2020(2).
[3]王秀琴.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对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0(6).
[4]郑美华.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8-010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8.051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也需进行相应的改革,小组合作、导学案等新型教学法以及多样化的信息技术逐渐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但是,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大潮流,部分教师在运用新型教学法时,仍旧流于表面,本质上还是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学生还是埋头做笔记的灌输式教学。基于此,想要确保新课程下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及教学有效性,就需要教师注重自身教学理念的明确与转变,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教学方法,从而使高中地理的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一、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教学价值
高中地理具体教学中,教师需注重丰富地理教学资源的开发,以此使学生对于地球现象与事物的了解、自然规律的探索、生活环境的认识、地理信息技术的学习等各种需求获得满足。学生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不仅能发现现实生活当中的地理知识,并对地理现象进行科学的理解,还能通过地理知识创新性的解决现实生活的地理问题[1]。因此,满足多元化地理知识的学习是学生得以综合发展的必要环节。
(一)问题探究具有重要地位
高中地理教材中,每个章节都有相应的“问题研究”部分,这充分表明新课改下,十分重视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因此在教材中会设置对应知识点的版面。而地理教学中想要实现高效教学,就需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2]。因此,以生为主的课堂教学,经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探究,不仅有助于学生参与性的提高,还能使学生通过合作互助、独立思考的形式解决相关问题后获得相应成就感。
(二)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其已经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尤其是与地理知识相关的,如谷歌地球、3S、多媒体技术等。其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方式将抽象的地理知识通过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这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抽象概念的理解及记忆都有着显著效果。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中国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合格的公民具备的地理素养通常表现为:有环保意识及持续发展观念、科学看待人地关系、注重与生活相关的资源、人口、环境、区域发展等相关问题。基于此,地理教学中,教师需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一)教学观念的创新
高中地理的教学中,传统化教学都是将教师作为中心,而学生通常是被动接受知识。但是,新课程下,高中地理的教学观念也转变为以学生为本,因此教师需站在学生的立场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并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以确保教学理念的提高[3]。想要确保地理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有效改善,最重要的就是教师充分的信任、尊重、鼓励学生。对于大部分教师而言,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通常更关注学生的成绩,而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地理教师就需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积极发现学生自身的闪光点,并坚持公平公正的核心原则,鼓励与关心学生,以促使学生形成地理知识的学习自信心。除此之外,地理教师还需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指导学生与教师及其同学积极主动地交流,以强化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4]。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地与其他学科教师交流与沟通,以此全方位了解学生,并促使学生实现更好地成长。需特别注意的是,地理教师需做好相应的引导,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通过自身的魅力对学生进行感染,这不仅能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还能使地理教学质量与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二)注重课程导入
上课初期,学生通常会处于智力低迷、情绪沉闷的状态,教师如果直接开始上课,学生不仅会冷漠面对课堂,而且还会对学习产生疲惫与倦怠。因此,教师就需注重新课导入,通过新课导入,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进入到课堂学习中,还能使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得到有效提高,并确保后期的教学顺利开展。常见的新课导入方法为:
1.多媒体导入。信息化时代下,大多数学校都安装了相应的多媒体设备。基于此,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技术开展新课导入,运用音像视频把学生接触较少或者困难的地理知识或现象呈现出来,并营造出和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好奇心与求知欲。
2.复习导入。复习导入通常适合与前期学习的章节有密切关系的新课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复习前期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以此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新课,并使学生在学习新课时更游刃有余。
3.時事导入。新课程背景下,更提倡生活化的教学。基于此,地理教师可以将生活当中人们所关注的相关时事热点在新课教学前导入,这不仅能调动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使学生形成相应的资源观、环境观、持续发展观。同时,通过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学生还会更直观地学习与掌握到自身周边的环境问题,并积极关注到气候的变化焦点,从而使教师经过导入更好地学习课程内容。
(三)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
地理教材的内容不仅包罗万象,而且知识点也包含着较宽的范围。想要准确记忆大量的地理知识通常不是件易事。创建满足学生认知规律与心理发展的知识联系,不仅有助于学生明确教材各章节的联系,知识点的相关性及其难点,还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升华,能力得到提高。且在新课改下,地理教材不只是注重知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其知识间还存在较大的跨度。基于此,地理教师就需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分门别类,形成将地理概念作为基点,经过地理规律的延伸与交错,由知识脉络所构成的知识体系,以深化学生对教材各章节知识内在联系的理解。同时,地理教师在具体教学时,需具有基本的一个线索,引导学生根据该线索开展学习。教师还需引导学生按照自身的差异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或者是帮助学生对相应的知识网络进行归纳,并在宏观角度对地理知识体系实施感知,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与理解,还能使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形成整体认识,从而使学生通过提取相关知识线索使书本知识变薄,并具备自身的知识网络。同时,地理教师还能引导学生积极变换角度,通过不同的标准,对知识序列进行重新编织,并根据地点分布、因果、顺序等联系实现高效学习。 (四)探究性讨论的组织
新课程下,想要使高中地理的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就需注重科学组织与探究,并加以讨论。第一,讨论的问题需具备相应的开放性,其主要是允许学生根据讨论的问题,做出不同的结论或者解释,并具有相应的探究价值。同时,教师还需引导学生提出更有新意的观点与想法,以促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有效提高。第二,根据学生具备的探究技能实施。在对某个问题进行讨论时,不应给出学生现成的答案,教师需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指导学生提出相应的猜测,收集有关资料,从而发现具有价值的东西,获得探究结论,从而对学生的探究能力与探究知识进行培养。第三,确保提问能贯彻至整体讨论中,准确找到时机,通过递进式提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点拨,注重提问时的调节与提示,以确保讨论能达到学生有效理解的目的,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主要以引导为主,让学生自主收集有关资料,以此对某观点进行证实,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发展。第四,注重小组合作,以确保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提高,对于探究性讨论而言,其主要就是将小组作为单位,尽可能地增强每个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参与度,并坚持公平公正原则,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不论自身的想法是否正确,都可以自由表达,以此使组内的每个成员都实现思维的碰撞,充分尊重每个成员提出的想法。对于提出的好想法,需积极借鉴,以便于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思考。
(五)有效的教学反馈
新课程下,课堂教学并非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问一答,通常是特定状况下的对话与交流,因此,地理教师面对学生在课堂上的配合需给予相应的反馈,这也是对课堂教学产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通常来说,课堂反馈能直接表示出学生获取知识的效果。就学生而言,只是知道答案的错误或正确通常是不够的,教师还能以课堂反馈,促使学生充分了解到自身思维上存在的矛盾,以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且了解与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在传统化教学中,教师获得学生反馈的主要形式就是分数,但在新课改下,其更注重多元评价及其应具备的功能,该评价需在学生充分了解与掌握地理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及创新的各项能力,并注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塑造,充分关注过程性评价,注重评价的发展、导向、激励、反馈等功能。地理教师在评价时,需注意课堂评价过程中鼓励与表扬的使用,教师如果每次都通过表扬的形式实施反馈,虽然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但是却会影响到回答的质量,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评价时,需注重表达用语。
三、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新课程教学标准,地理教师需注重在课堂上的探索,并与时俱进,注重先进教学方法的引入,以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强化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从而使高中地理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马祺祯.新课程下如何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20(20).
[2]赵金伟.地理新课程改革与课堂创新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分析[J].内蒙古教育,2020(2).
[3]王秀琴.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对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0(6).
[4]郑美华.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