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要求高校开设语文课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qw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要求高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目前已经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等多家学校把语文课列为必修必选课。
  “我们学校要求理工科学生必须学习语文!”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招生说明会上,北航副校长郑志明说。
  “本科生英语成绩不过四级不能毕业,汉语成绩达不到要求也不能毕业!”北京大学教务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学校设置了“素质教育通选课”,其中要求所有学生,包括理工科学生,都要选择一两门汉语言文字类的课程。学校安排名师来给学生上这些基础课,比如汉语专家陆俭明开设《汉语和汉语研究》、蒋绍愚教授开设《大学语文》等。
  清华大学对2007年新生实现新的教学方案,要求所有理工科学生必须学习汉语言、中国文学等方面的两门“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南开大学等高校则把《大学语文》列在全校所有非中文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表上。
  
  (来源:《北京晨报》2007年5月11日)
其他文献
科学的教学思路规划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教学实效性。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巧用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探索意识,任务驱动促进学生认知内化
本文运用秦汉简牍中的用例,与传世文献相比较,对磔的含义作以考释,指出磔还有“捆绑使张开”这一含义。并且利用对磔的词形、词义的分析,阐明这一含义与磔其它含义的关系。
关于镶嵌,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列举了其中的三种类型:“镶字”“嵌字”和“拼字法” [1],并给出了相应的定义,但没有给“镶嵌”下定义。以后又出现了很多“镶嵌”的定义,例如,“镶嵌是把一些特定的词或短语巧妙地、天衣无缝地镶进或嵌入诗文或对联中去的一种修辞手法”[3];“镶嵌,指的是为了某种修辞目的而把某些字词插入话语(文本)之中”[7];“所谓‘镶嵌’是一种为着表意的婉转含蓄或是耐人寻味的机
一、甲骨文中介词“于”的判定    本文以郭沫若先生主编、中华书局出版的《甲骨文合集》和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编的《小屯南地甲骨文》中典型的完整句子作为基础材料。由于本人的时间和能力及掌握的材料有限,因此未能统观全书并做出科学准确的统计数据,但对文中使用“于”的例句都尽力核对原始拓片,以确保材料准确。  自从发现甲骨文以来,研究甲骨文的著作就越来越多,已形成了甲骨学系统的研究领域。对虚词的研究,尤其
由于我国政治制度的现代化建设起步较晚,加之《政治生活》中部分教学内容抽象、枯燥、与现实存在不同程度反差等因素,使学生实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面临着较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