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美术教学对促进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影响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tao78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阶段是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想象力往往较为丰富.美术教育是发展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美术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摒弃“美术即绘画”的思想,在教学中尊重学生,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巧妙地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不以单一的标准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美术教育者要意识到美术教育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及对学生其他方面发展的重要性.
其他文献
从“创意思维”到“创新设计”的进阶发展,是高校设计大类教育的必要步骤.将设计认知与思维导入课程,可以搭建“工”“艺”跨学科、多专业基础平台,使建筑、规划、工业、环境、视觉、产品设计专业紧密围绕“大设计”理念,在模块化教学阶段呈现“再发现—再分析—再设计”的思维路径,通过课程目标,使学生具备认知能力、思考能力、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四种能力,将设计思维与创新方法贯穿本科教学的全员、全过程,更新迭代,并延伸设计学科创新教育的空间维度.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实践育人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该文以广州美术学院为例,深入分析创新实践育人实现路径,构建实践育人有效机制,以期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增强美术院校实践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高校传统绘画专业既是一门发展成熟的专业,又是一门新兴的专业.在高校艺术学科中,绘画专业具有基础性的奠基作用,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时代、传媒时代的到来,有关部门也实行了关于建设新文科的相关举措,新兴绘画形式不断涌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统绘画在视觉艺术中的地位.在这种形势下,绘画专业应该在保持自身学术性与审美意趣的前提下不断创新,在保持传统学科优势的基础上,顺应新文科建设的潮流.基于此,该文从传统绘画自身的影响与优势传承,以及在互联网时代框架下的转型等方面,提出关于无锡太湖学院绘画专业
八坼小学在推进农民画非遗项目进校园的过程中,通过文献研究获取丰富的理论与经验,明确非遗校内传承的问题,进而提出创新构建农民画非遗课程的方法,为非遗进校园提供了全新的实践思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文精神在新时代喻示的精神内涵更加丰富,在美术教育中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版画作为重要的美术门类,在促进美术教育传播人文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版画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不可或缺的手段.引领版画教学人文精神回归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VR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美术课程指明了发展的新方向,探究VR技术在我国美术课程中的可行性,将VR的构想性、互动性及沉浸式等优点体现在美术课堂的教学中,可以弥补以往课堂教学方法的不足.利用数字语言描绘画面,借助VR技术演示图像,可以让学习者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激发其创造力.该文分析VR技术在美术教育中应用的可行性.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线描写生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探究线描写生的意义,让线描写生活动具有现场感,以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在课堂实践中,教师要注意解决相关问题,促使学生自由表达,重视其创作过程.教师要构筑优质课堂,注意将游戏化教学和过程化评价融入教学.通过以上这些方式,可以全面提升线描写生的教学效果.
信息化时代,国内师范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借助科学技术革新教学模式具有必要性.该文依托师范高校特色,突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特点,联合科技企业协同育人,从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库、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加以改革,建立虚拟仿真教学实训基地,以为地区科技创新和地方设计人才培养提供智库.
目前,对合作学习的研究视角多集中于教师层面.该文从学员视角出发,通过实际案例总结优化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具有一定的实践基础.经研究发现,想要实现学习效果的最大化,学员需要确立主动学习的观念,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积极开展学习的内驱力;同时要处理好学习团队的整体关系,了解团队成员,增强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合作学习提供外部保障.这二者构成了优化合作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审美教育作为个人综合发展中至关重要的教育内容,对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尤为重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高校需要培育综合发展的人才.审美教育关系到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审美感知力、想象力的发展及人格的形成,对于学生设计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研究将传统图形艺术融入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开展审美教育的过程和方式,从而为开展具有特色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活动提供有意义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