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开发,从竞品入手

来源 :营销界·食品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unfei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品开发策略是采用蓝海战略还是竞品战略,这恰恰是关键所在。
  
  在不少企业看来,只有进入蓝海,企业才有光明的未来;只有进入蓝海,产品才能真正算作创新。
  笔者与一些食品企业老板交流时,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我们的产品没人做过,是典型的蓝海市场”“我们是创新型产品,市场根本没有竞争对手”。这些话反映了企业的差异化思维,他们能深刻、认识到只有不同才有赢得竞争的可能。
  创造差异化或者不同。必须以认清自己企业本身基础为出发点。而基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兵法理论,笔者认为食品企业开发新品,更应该从竞品入手。
  
  蓝海战略,还是竞品战略?
  
  从国内企业经营基础看,95%以上都属于中小企业,无论是资本金还是抗风险能力,都无法和外资巨头相提并论。
  新品开发策略是采用蓝海战略还是竞品战略,这恰恰是关键所在。
  蓝海战略从理论上说是完美的。正如《孙子兵法》所讲:善战者,以迂为直。只有以迂为直,才能行千里而如入无人之地。定位理论的创始人特劳特认识到这一点,因此在《二十二条商规》中,也把“做第一远远胜于做得更好”列为首条商规。但从实操角度看,最大的竞争是无竞争。这就意味着,如果新品是开创蓝海,就必然面临消费认知缺失的问题。这就需要企业为此付出消费教育成本。
  消费教育成本一方面是金钱成本,一方面是时间成本。从金钱成本来看。其主要取决于企业产品的媒体组合推广策略,据笔者观察,目前真正在市场上实现成功消费教育的几乎都是高举高打策略。而如果不采用这种策略,顺应3.0时代特质,进行一些病毒式营销等新型推广模式去教育市场,虽然金钱成本相对央视为代表的大广告模式要低得多,但在推进速度和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度上,往往效果会打折扣,而这就意味着企业必须付出更多的时间成本,以赢取消费者的信任。
  实际上,面对一个完全没有标准的市场,无论是漫长的时间成本还是高昂的金钱成本,对于企业的新品开发运营都是一种考验,也是一种不是谁都可以承担的风险。毕竟从企业基础看,国内大多企业没有能力用大量的金钱、长久的时间去试验市场,等待消费者被慢慢征服。
  正因为大多企业新品开发希望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在策略上更适用于从竞品人手。当然并非直接进入成熟的红海市场进行同质化的贴身肉搏式竞争。从竞品入手开发新品,从本质上讲是在红海中找到蓝海,在贴着竞品开发推广过程中实现创新,实现快速拓展市场的效果。
  
  贴着对手找差异
  
  从竞品入手,开发新品,并非一个僵化的模型,只要符合企业实际,可以从品类、消费人群、质量、包装、渠道、促销、推广等任何一个方面入手。
  就品类来说,依托竞品开发的策略不是要另立品类。而是在既有品类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实际和消费需求进行创新。如汇源去年推出的果汁果乐,如果从品类角度看,到目前为止都没有真正阐释明白果汁果乐究竟是什么。但从市场实践看,不管其是什么品类,其目标非常明确,就是看准了可乐开拓的碳酸饮料消费人群,然后从自身产品优势出发,吻合国内健康消费的内在需求,完成了一种新的差异化的品类概念打造。在消费市场上,如保龄球状的产品外观也得到了一些青少年的喜爱。
  相对于汇源的创新品类,百事可乐将可口可乐开创的市场划分为正宗与新一代两个群体,虽然时日已久,但确实是细分市场的经典案例。对依托竞品重新划定消费人群这一策略,也同样有典型的启示意义。
  同样是依托竞品开发,中国果汁市场本来由汇源开创。但统一、康师傅从质量差异的角度出发,依托汇源的高浓度果汁,针对其价格相对较高等缺点,用低浓度的质量特点在汇源的地盘划走一片疆土。而就目前市场看,依托竞品,用质量差异开发新品正在成为潮流,娃哈哈营养快线已成大佬,果汁源果粒奶优就在奶中加入货真价实的水果,进行质量差异化的竞争。近年流行的混搭在一定程度上也正是通过变化原料组合,满足消费者的健康需求,与竞品形成区隔化竞争。
  从消费需求看,包装的差异也可以唤醒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早在125ML杯装奶兴起时,当时占据主流的光明、三元销售的是裸装两连杯、四连杯;蒙牛仔细观察消费市场后,发现大多消费者会把酸奶放到冰箱中,于是蒙牛依托冰箱开发了八连杯的纸盒包装。微小的差异便让在质量上与竞争对手并无本质差异的蒙牛。仅仅半年就成为北京等市场的主流品牌。
  包装也好,质量也罢,最终落脚点都是消费者。不同的渠道吸引不同的消费者,伊利等传统乳业品牌以商超为根据地,妙士主做餐饮同样成就了自己;以传统渠道销售的和路雪、雀巢单品销售只有几元钱,以专卖为渠道的哈根达斯却能卖到数百元,同样一路高歌。
  细节层面如促销、物料,如果能贴着对手,也可以吸引消费者。老村长贴着对手,就推出符合平民风格的电视机、红头文件、锦旗等造型物料,从而凸显自身新品的特色。大多方便面促销都是送料包、器皿,今麦郎却送卤蛋,以给消费者“小惊喜”。
  在推广上,红星二锅头一直宣扬自己是二锅头的宗师,牛栏山也始终说自己是地道二锅头,本来是平分秋色,但牛栏山二锅头由于启用大家熟悉的王刚做代言,反应到市场上,许多人一提牛栏山,马上就说“王刚代言的那个”,从而让与红星同一品类同一核心概念的牛栏山找到了自己的亮点,形成了自己的优势。
  
  从竞品入手,把控三大要素
  
  贴着竞争对手进行新产品开发运营,容易找到自己的竞争点,可以避免“孤独”,并不等于就能无往不胜,必须把控三大关键要素:选择竞争对手,对竞争对手的差异感知化,差异感知的系统化。
  首先,选择竞争对手是产品开发运营策略的核心。一方面。选择不同的竞争对手既意味着选择了不同的市场容量,设定了自己未来可能到达的最大限额;另一方面,也意味着选择了不同的竞争成本,确定了自己将要付出的代价。三太子方便面,因为其直接以华龙为对手,所以可能付出的代价小,但同样得到的市场也只能是切割华龙市场的一部分;相反,五谷道场虽然以康师傅、统一等大鳄为对手,付出的推广等成本很大,但其品类创新得到的市场占有量也多得多。
  其次,进入真正实际区隔竞争对手时,则要注意对竞争对手的差异感知化。从理念层面看,大多食品企业开发出一款新品时,都认为自己具有差异性,比如成本低,价格低,但市场以消费者为中心,如果消费者本身并没有买低价产品的需求时,就算企业认为自己有差异,市场未必认可。所以,差异化是以消费者需求感知为基础的。那些自认为生产基地、研发技术等方面有差异。但不能有效地体现在消费者视觉、触觉、味觉中的差异,从根本上说是无效的差异。
  再者,许多企业本身找到了差异,比如好的促销活动,好的原料组合,但最终并没有取得市场成功,往往是因为缺乏差异感知的匹配性。实际上。从竞品入手,并不难找到差异点,但将差异亮点所蕴含的力量系统化匹配却非常难。这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差异点与竞品质量基础系统匹配,二是差异点与自身运营系统匹配。第一种情况是,许多企业在卖点等某一方面找到了与竞争对手的差异点,赢得了竞争优势,但其他方面又不如竞争对手,最终没有实现系统突破。与这一类情况相比,与自身系统不匹配同样很常见。企业常常因为一项活动不能从渠道到推广到运营模式系统贯彻下去,而最终无法实现市场的大面积突围。
  总的来说,只有从竞品入手,选准了竞争对手,找到了可感知的差异点,并完成了系统化配置工程,食品企业的新品开发运营才能在蓝海市场实现差异化创新。
其他文献
企业向消费者销售的不光是单一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精神上的需求,给消费者以文化上的享受,才是产品深入消费心智的核心所在。    在产品的背后,往往蕴藏着一种隐性的基因——文化。企业向消费者销售的不光是单一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精神上的需求,给消费者以文化上的享受,才是产品深入消费心智的核心所在。  这要求企业应当转变观念,转变营销方式,重视文化营销。  “汾酒有着几千年传统的酿造文化,所以我们认识到经营产
期刊
编者按:  当聚光灯聚焦于茅五剑、泸州老窖、洋河、水井坊、郎酒,甚至洋酒品牌时,您可曾关注低端白酒的生存状况与发展模式?  目前,低端白酒的发展分化与行业整合正在加速。低端白酒容量巨大,群雄混战,同样面临着品牌升级、异地扩张、渠道优化、执行力升级等一系列战略性问题。而我们已经看到,一些主流低端白酒品牌敢为人先,走在了变革的路上。  以下案例展示了低端白酒行业主要流派的营销模式,希望能为白酒企业提供
期刊
汾酒的归来,必然伴随的是品牌的崛起。当历史的光环逐渐暗淡,当市场的竞争发生变化,惟一能够拯救汾酒的就是强势的品牌力。    在过去的辉煌时期,汾酒曾经有过全国名优白酒市场占有率70%的记录。现如今,酒香也怕巷子深。  当茅台、五粮液甚至泸州老窖、洋河等一二线品牌频频发力,并进攻高端酒市场时,汾酒却停留在对过去的依恋和固步自封,于是人们叹:汾酒没落了!甚至还卖不过一瓶清香二锅头!    乏善可陈的品
期刊
马太效应让调味品巨头们优势越来越集中的同时,也必将提升整个调味品行业的发展层次和竞争水平。大势之下,顺势则生,逆势则亡。    1993年进入中国市场的家乐,通过核心产品“鸡粉”和领先的营销手段迅速崛起,成为行业领头羊,并持续影响了行业格局多年。  家乐的东家来头颇大。有了联合利华这棵大树,家乐在中国内地市场做得风生水起,产品也从鸡粉、鸡精开始衍生到其他汤粉类产品和酱类产品。比如,这两年我们见得最
期刊
品牌复兴不是简单的还原历史,更不能以牺牲老大利益为基础。汾酒在复兴的过程中,文化是一大瑰宝,也是其品牌强有力的支撑。    2010年6月18日,中国白酒业发生了一个焦点事件:汾酒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汾酒惟一荣获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甲等大奖章95周年纪念大会”,董事长李秋喜语出惊人,他说1915年“山西高粱汾酒”荣获赛会最高奖——甲等大奖章,是中国白酒品牌获得的惟一最高奖励,其他白酒企业宣称自
期刊
汾酒实现王者归来,思想突破是基础,管理是保障,而营销执行才是关键。    当昔日兄弟茅台、五粮液“掀起自己的盖头来”迅速投入中国白酒行业竞争的大潮;洋河、郎酒等品牌强势崛起挤入50亿俱乐部,大有成为行业“榜眼”之势时,汾酒却“躲进小楼成一统”,陷入了长久的蛰伏期。  如今,汾酒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轨迹:历史、文化、辉煌、荣誉,正是这些天然优势让汾酒陷入“资本”的漩涡,而这一切都变成遥远的回忆。
期刊
从行业市场层面看:  1 低端白酒的容量巨大,造就了并将还会造就一大批行业知名品牌。  2 单个核心省区市场的挖潜完全有可能做到5亿左右的规模,单个低端白酒主销区的省级市场容量应该在15-20亿左右。  3 低端白酒主流品牌的发展呈现的是区域化、板块化,还没有形成能在10个市场,甚至7个省级市场过亿的品牌。  4 20元以下价位低端白酒,专注5个省级市场的销量,较为容易突破10亿;专注8-10个市
期刊
书评  书名:《重新定位》  作者:【美】杰克特劳特 史蒂夫里夫金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重新定位》是继《定位》、《商战》、《22条商规》、《大品牌,大问题》、《特劳特论战略》、《简洁的力量》、《与众不同》、《终结营销混乱》等作品之后,又一本加入“定位”家族的系列丛书。  特劳特除了在40多年前提出“定位”这个“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之外,还能始终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对该
期刊
包装不仅仅是一种形象设计,更是推动产品销售的有力武器。本质上看,包装就是购买理由,包装就是所有销售意图的界定。    超市卖场的食品可谓琳琅满目,如白酒、饮料、啤酒、糖果、方便面、各类休闲类零食等,总有一些食品能引起消费者关注,激发其购买欲望。  但也有一些食品虽然是众人皆知的好东西,却销售持续乏力,似乎注定就是原材料的命:  ·蜂蜜从来都很低调,要么散装称重,要么用一个玻璃瓶简单密封;  ·营养
期刊
划小区域,试点推进,总结经验,滚动突破,是低档白酒的绝对成功路线。    四川沱牌曲酒是中国中低档白酒全国性发展的领头羊。其全国性的沱牌酒销售,如同快消品的饮料、食品一样,深入相当部分省份的三四线市场,品质领先、薄利多销成就了沱牌中低档白酒领先地位。  从2009年开始,沱牌在中低档酒上为力图更上一层楼,引入咨询公司,开始系统性学习和引入饮料、啤酒业及部分白酒企业的成功经验,实施深度分销,进行区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