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端之“势”

来源 :营销界·食品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keshu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行业市场层面看:
  1 低端白酒的容量巨大,造就了并将还会造就一大批行业知名品牌。
  2 单个核心省区市场的挖潜完全有可能做到5亿左右的规模,单个低端白酒主销区的省级市场容量应该在15-20亿左右。
  3 低端白酒主流品牌的发展呈现的是区域化、板块化,还没有形成能在10个市场,甚至7个省级市场过亿的品牌。
  4 20元以下价位低端白酒,专注5个省级市场的销量,较为容易突破10亿;专注8-10个市场,有机会突破20亿。50元以下价位全产品线覆盖,产品得力的话,专注3个市场,有机会突破10亿;专注5-6个市场,有机会突破20亿;专注10个市场,有机会突破30亿。
  从品牌经营策略层面看:
  1 总体上来讲,每个品牌均重视产品质量,均把产品质量作为自身的优势。
  2 每个白酒品牌对主力产品的品质提升、品质创新上下足了功夫。
  3 新推出的产品多会在产品包装上做足文章,让本身的产品形象更与时俱进。
  4 在品牌传播上,形成了共享品牌整体传播(全价格带覆盖品牌)和低端品牌专项传播两大类。
  5 在渠道与营销执行上,各品牌基本上实施了深度分销、人海战术、终端攻击与拦截手段无缝化。
  从产品结构层面看:
  1 就盈利能力而言。低端产品庞大销售额的利税创造水平还是太低,产业魅力不强。
  2 就市场发展而言,湖北派、北京派、酒中酒霸白酒发挥了“以低带高”的作用,中高档的比例在稳步提升。特别是低端盒酒切入比例较大的湖北派。在中高端市场上,通过品牌提升、产品创新,将会大有作为。
  3 对于长期处于光瓶阵营的小刀、东北酒而言,如能利用在低端酒市场上打拼的积累,扩张中高端产品,并且实现主力销售,对低端产品的促进作用将是巨大的,对于企业的整体盈利水平、平稳运营非常重要。
  从品牌发展趋势层面看:
  1 鄂派、京派这两派20-30亿以上规模的企业,将会利用“以低带高”的策略,加速全国化进程。湖北派将进一步强化江苏、上海、山东、华北市场,实现南北板块衔接;京派将会加速二锅头品类的流通布局,红星的市场覆盖面还会升级,亿元市场数量还会增加,牛栏山作为新锐,将会实现环北京市场、江苏、安徽、广东等市场的深度开发。
  2 东北派的发展受限,与湖北派营销手段同质化,如果品牌力和产品力开发不足,继续以低端定位往南拓展空间将会非常有限。
  3 川派在未来三年内,面临高端主业的竞争,低端营销模式尚未建立,很难有所大作为。
  4 地产派将会持续在本地发力,特别是白酒主产区,中低端酒已经成为地产品牌维护底盘、拓展新盈利来源的新土壤。
  5 创新派特别是品牌主导的创新派,将拥有“穿山甲”似的市场行走能力,关键是如何持续开发差异化优势、充分利用差异化的生命周期,加快全国化进程。
  6 低端白酒品牌将持续实施产品升级,低端价格带宽将会持续拉宽。
  总体上讲,全国低端白酒行业各派品牌发生了如下四大经营方式的转变:
  1 渠道驱动型转向消费者驱动,渠道竞争主导转向品牌竞争主导。
  2 “低端突破”转向“以低带高、以高促低”,同时拉大低档带宽。
  3 区域集群建设转向全国市场规模效应、大板块市场规模效应。
  4 厂商合作关系由创业合作转向战略型合作。突出大商群体的战略型合作。
  5 低端品牌的低端价位段竞争将全面转向全价位段竞争,全面挤进中高端市场。
  6 经营、管理策略同质化将会更加严重,“领先一步”将会持续困难。
  7 今后五年内,不加速行业整合的现有规模品牌,面临的可能就像中高档酒现在的格局,屈指可数的全国品牌、各派诸侯割据一方,低端市场的操作成本与难度构成区域市场的竞争壁垒。
其他文献
牢牢占据清香板块制高点,并将清香白酒老大的优势不断放大,同时在此领域树立标杆,应当是汾酒东山再起的战略性任务。    2010年是汾酒发展历史上最激荡的一年。一年前,汾酒集团提出了“百亿目标”的宏伟设想,被业界很多人认为是“臆想”。2011年,当汾酒把耀眼的成绩“晒”于公众面前的时候,或许不再有人对汾酒的豪情产生质疑。  最新的数据显示,汾酒集团2010年销售收入突破50亿元,同比实现净增长16亿
期刊
茅台的回归在于抓住了酱香型白酒的回归,但这不是消费者的主动选择,而是茅台培育和引导的结果。汾酒要在自己赖以成名的清香型上做足文章,深度培育自己的忠实消费者。    汾酒贵为曾经的行业老大自然有其成为老大的理由。一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就已经印证了汾酒的文化底蕴,但近几年随着洋河和郎酒的崛起,以及泸州老窖高端品牌国窖1573的红遍全国,老四大名酒之一的汾酒似乎失去了一个全国性品牌应有的
期刊
汾酒需要在相关品牌的整合传播上进一步深化和聚焦。如国藏汾酒,目前传播的重点是在行业内提升关注度,而在与目标消费者的深度沟通上明显不足。    从汾酒近年来的动作可以看到,从2002年起,汾酒以加强市场开发、适时推出高端产品等举措,使公司的业绩逐步回暖;2009年,汾酒又以营销思路的调整和一系列变革,使公司的回暖得到了提速;2010年,已显现改革成效的汾酒,年销售收入大幅增长,汾酒在逐步实现名酒回归
期刊
本土葡萄酒在行业年递增30%的形势下,为何依然要靠拙劣的制假售假来维持生存?    昌黎是本土葡萄酒制造业的大本营,提起赤霞珠,国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昌黎的品种和产地,这片孕育国内顶尖品牌的沃土,却因前不久CCTV曝光的若干葡萄酒厂造假售假事件而蒙羞。  本土葡萄酒在行业年递增30%的形势下,为何依然要靠拙劣的制假售假来维持生存?究竟是利益使然还是环境迫使?    品牌与质量:红色的迷惑    上世纪
期刊
企业向消费者销售的不光是单一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精神上的需求,给消费者以文化上的享受,才是产品深入消费心智的核心所在。    在产品的背后,往往蕴藏着一种隐性的基因——文化。企业向消费者销售的不光是单一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精神上的需求,给消费者以文化上的享受,才是产品深入消费心智的核心所在。  这要求企业应当转变观念,转变营销方式,重视文化营销。  “汾酒有着几千年传统的酿造文化,所以我们认识到经营产
期刊
编者按:  当聚光灯聚焦于茅五剑、泸州老窖、洋河、水井坊、郎酒,甚至洋酒品牌时,您可曾关注低端白酒的生存状况与发展模式?  目前,低端白酒的发展分化与行业整合正在加速。低端白酒容量巨大,群雄混战,同样面临着品牌升级、异地扩张、渠道优化、执行力升级等一系列战略性问题。而我们已经看到,一些主流低端白酒品牌敢为人先,走在了变革的路上。  以下案例展示了低端白酒行业主要流派的营销模式,希望能为白酒企业提供
期刊
汾酒的归来,必然伴随的是品牌的崛起。当历史的光环逐渐暗淡,当市场的竞争发生变化,惟一能够拯救汾酒的就是强势的品牌力。    在过去的辉煌时期,汾酒曾经有过全国名优白酒市场占有率70%的记录。现如今,酒香也怕巷子深。  当茅台、五粮液甚至泸州老窖、洋河等一二线品牌频频发力,并进攻高端酒市场时,汾酒却停留在对过去的依恋和固步自封,于是人们叹:汾酒没落了!甚至还卖不过一瓶清香二锅头!    乏善可陈的品
期刊
马太效应让调味品巨头们优势越来越集中的同时,也必将提升整个调味品行业的发展层次和竞争水平。大势之下,顺势则生,逆势则亡。    1993年进入中国市场的家乐,通过核心产品“鸡粉”和领先的营销手段迅速崛起,成为行业领头羊,并持续影响了行业格局多年。  家乐的东家来头颇大。有了联合利华这棵大树,家乐在中国内地市场做得风生水起,产品也从鸡粉、鸡精开始衍生到其他汤粉类产品和酱类产品。比如,这两年我们见得最
期刊
品牌复兴不是简单的还原历史,更不能以牺牲老大利益为基础。汾酒在复兴的过程中,文化是一大瑰宝,也是其品牌强有力的支撑。    2010年6月18日,中国白酒业发生了一个焦点事件:汾酒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汾酒惟一荣获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甲等大奖章95周年纪念大会”,董事长李秋喜语出惊人,他说1915年“山西高粱汾酒”荣获赛会最高奖——甲等大奖章,是中国白酒品牌获得的惟一最高奖励,其他白酒企业宣称自
期刊
汾酒实现王者归来,思想突破是基础,管理是保障,而营销执行才是关键。    当昔日兄弟茅台、五粮液“掀起自己的盖头来”迅速投入中国白酒行业竞争的大潮;洋河、郎酒等品牌强势崛起挤入50亿俱乐部,大有成为行业“榜眼”之势时,汾酒却“躲进小楼成一统”,陷入了长久的蛰伏期。  如今,汾酒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轨迹:历史、文化、辉煌、荣誉,正是这些天然优势让汾酒陷入“资本”的漩涡,而这一切都变成遥远的回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