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乡情散文,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以刘绍棠《本命年的回想》为例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denaclaire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拥有人文气息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和谐与融洽,而初中语文教材中便摘录了许多有关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文章。这些文章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以下将结合教学实例,分析教师该如何从乡情散文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一、读其“韵”乡情散文最突出的特点是语言优美,韵味悠长。
其他文献
《爸爸的花儿落了》收录于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此文节选自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 作者写此文时已三十多岁了,她以一个成年人的眼光去探求少年时期自己的心灵,用成年人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初中语文的诗歌教学已经逐渐引起了教学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来激发对诗歌的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地提升初中生的诗歌学习能力。本文将对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诗歌教学思路做出简要分析,旨在于更好地提高初中生的语文诗歌学习能力及自身艺术素养。  一、初中语文诗歌教学基本原则  1.目标原则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是重要的教学内
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如果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差,自然其他学科的学习效果也会不高。对农村初中生进行教学,普遍存在教学时间长,教学效率差,没有切合实际;学生学习压力大,基础知识薄弱的特性。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有着方方面面的原因,教师想要提升教学效率,就需要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出发。语文教师的教学活动通常是通过课堂教学开展,笔者就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出几点意见。  一、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  1.
摘 要:学习动机和学习的关系是辩证的,学习能产生动机,而动机又推动学习,二者相互关联。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至关重要。学生树立明确目标,教师加强教学改革,强调父母的参与。  关键词:学习动机 激发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222-01  1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
高中地理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科,更应该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学生的合作,让学生真正学会创造,从而增强其主体意识,塑造学生的整体人格.教师应明确的
近年来,初中英语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怎样优化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提问方法和技巧,成了教师们的重要研究课题之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海口市五所高校武术运动现状进行调查,找出该项目开展过程中出现的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经典和精髓。它不仅文体独特、音律优美,而且字精词练、内容丰富,更是底蕴深厚、意蕴隽永,集中地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文化智慧、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