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审苦荞品种黔苦7号丰产稳产性及主要品质指标分析

来源 :种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7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国审苦荞品种黔苦7号在贵州省开展一年多点区域试验,结果表明,黔苦7号在5个试点的平均产量为1422.00 kg·hm-2,比对照九江苦荞平均增产19.31%.分别采用变异系数、高稳系数、适应度来评价黔苦7号品种的稳产性及适应性,黔苦7号品种的变异系数为13.07%,高稳系数为5.71%,适应度为60%,表明黔苦7号是一个丰产性很好的品种,且普遍适应性表现也较好.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荞麦产量与各农艺经济性状的关联度排序为:千粒重>单株重>主茎节数>株高>主茎分枝数>生育期.品质分析结果显示,黔苦7号的灰分、蛋白质、总黄酮、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对照高15.38%、14.96%、11.13%、0.5%.说明黔苦7号适宜在贵州省荞麦产区进行秋播种植,可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以分布在新疆北疆境内的大叶补血草为材料,通过模拟野外3种不同胁迫环境(即0~300 mmol/L NaCl溶液、0~150 mmol/L Na2 CO3溶液、0~595 mmol/L甘露醇溶液)对种子萌发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NaCl浓度增加,种子萌发时间推迟,发芽指数先增加后减少,在50 mmol/L NaCl时最大;随NaCl处理时间的延长,种子发芽势升高,萌发率曲线呈上升趋势并趋于稳定,且在300 mmol/L NaCl处理时,种子萌发率最低;随Na2 CO3浓度增加,发芽指数先增加后减少,50
为了研究纳米材料氧化石墨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以中国北方常见水土保持树种紫穗槐为研究对象,设置6组不同浓度的氧化石墨烯溶液(分别为0、50、100、150、200、250 mg/L)浸泡紫穗槐种子,测定紫穗槐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相关指标,并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低浓度的氧化石墨烯对紫穗槐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经过浓度为50、100、150 mg/L氧化石墨烯溶液处理的紫穗槐种子萌发率分别提高了14%、22%、23.33%,株高提高了1.05 cm、2.09 cm、1.
以145份贵州地方番茄资源为材料,测定其平均单株产量、单果重、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糖酸比、番茄红素、可溶性蛋白等10个性状,采用统计分析法结合DTOPSIS法对各材料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分别分布在303.71~7247.90 g、2.51~59.90 g、0.48~1.71、1.33%~6.97%、9.78~50.76 mg·(100 g)-1、0.31%~4.47%、1.05%~8.97%、0.05~2.25、0.86~8.91 mg·g-1和0.13~2
本研究选取10个黍子品种的7个主要性状与籽粒产量进行通径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将10个黍子品种聚为3类,第一类包括晋黍8号、晋黍9号、晋黍5号、晋黍7号、雁黍7号、晋黍6号和晋黍3号共7份材料,其生物产量、株高、粗蛋白及粗脂肪含量均较低;第二类仅有齐黍1号,其籽粒产量、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较高;第三类包括榆黍1号和晋黍1号,表现为籽粒产量、生物产量较高、粗蛋白含量最高、粗脂肪含量较高等特点.10个黍子品种生长特性、籽粒品质、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存在明显差异,榆黍1号和晋黍1号品种表现优于其他品种,株高分
为了明确紫苏籽粒表型性状与其分类、品质产量间的相关性,为紫苏资源开发及品种选育提供依据,对431份中国紫苏的籽粒形态特征(大小、千粒重、颜色、脊纹、硬度),品质(含油量及亚麻酸)及产量进行考察及分析.结果表明,供试6个指标变异系数从大到小分别为单株产量、千粒重、硬度、含油量、籽粒大小、α-亚麻酸含量.相关性分析表明籽粒千粒重、大小、硬度与籽粒含油量品质相关性较高.产量与品质性状也表现为显著正相关.通过籽粒特征进行的聚类分析可以有效的对材料进行分类利用.籽粒特征聚类与种质分类有一定的联系,但是种质来源地点与
为探讨不同藜麦(Chenopodium quinoa)种子的耐贮藏性,筛选出优异藜麦种质,本试验以4份藜麦为材料,采用45℃、75%RH老化法模拟种子贮藏,研究老化处理对藜麦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平均发芽时间和老化指数的影响,并通过隶属函数法对4份藜麦种子活力水平和耐贮藏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老化处理后4份藜麦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呈降低趋势,而平均发芽时间和老化指数均呈上升趋势,各指标对老化响应存在一定差异.老化3d处理能够将4份藜麦种子区分开,可较好地评价藜麦种子活力水平和耐贮藏
种子雨老化将影响种子的萌发,从而影响植被天然更新及恢复.采用自然老化和人工老化相结合的方法,探究木麻黄种子老化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木麻黄种子置于海口木麻黄海防林不同微生境中进行自然老化,共设置12个处理;人工老化在实验室进行,共设置6个处理.结果表明,1)实验室自然存放条件下,木麻黄种子在27周内无老化迹象,种子发芽率的变化范围为42.0%~72.0%;2)悬挂在树干上的种子发芽率显著高于实验室对照组发芽率(p凋落物中>腐殖质中;3)水分反复胁迫显著加速了种子老化(p<0.05).综上所述,木麻黄原生境高
以2017—2018年我国长江中下游冬麦区、黄淮冬麦区南片和北片、北部冬麦区水地组生产试验的46份新品种为研究对象,对13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综合性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四大麦区的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是稳定时间、最高蘖、湿面筋、穗数、穗粒数、基本苗、全生育期、千粒重、粗蛋白、产量、株高、吸水率、容重.表明除千粒重和稳定时间外,其余11个性状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产量与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容重、粗蛋白、湿面筋、吸水率、稳定时间均与产量呈正相关.农艺性状的前3个主成
为提高烟草种子在低温条件下的萌发质量,以烟草品种云烟97和K 326为材料,研究喷施不同浓度赤霉素、吲哚乙酸、多效唑和乙烯利对不同发育天数种子低温下发芽率、发芽时间和发芽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授粉当天、授粉后7 d和授粉后14 d分别喷施一次600 mg·L-1乙烯利,云烟97发育第27天、29天、33天和第35天种子在低温下萌发质量好;授粉当天、授粉后7 d和授粉后14 d分别喷施一次400 mg·L-1乙烯利,K 326发育第27天、29天、33天和第35天种子在低温下萌发质量好.说明600 mg·L
辐射育种可以快速创新种质资源,既是对常规育种的重要补充,也是常规育种难以代替的育种途径.本研究参考前人的研究结果,通过研究两年不同剂量的辐射处理对稳定春性、弱春性和半冬性小麦品种的影响,探索适宜的辐射剂量.结果表明,通过对小麦辐射过程中剂量的研究,成功获得一批优良的小麦品系,且证实了不同的小麦稳定品种适宜辐射剂量存在差异.在确定不同小麦品种的适宜剂量时,既要考虑到环境因素对辐射的影响,更要考虑到不同品种对辐射的敏感性差异.建议初次辐射时直接给予大于300 Gy的辐射处理,其中对冬性品种的辐射剂量应在320